勞工, 投稿, 文化

​關於《愛琳娜》的世代隨想

文/張靜芸 新台灣國策智庫助理研究員  圖/愛琳娜Elena官方臉書

電影《愛琳娜》,近年少見由純台灣資金投資的國片,導演林靖傑試圖描繪台灣勞工階級在夢想與現實間的拉扯。劇中女主角陳愛琳,出身底層,卻因為某些機緣,誤打誤撞學會小提琴,甚至成了小提琴教師,立志嫁到好人家,希望從此得以翻轉自身階級。

失落的世代─階階流動已成死水

力爭上游的劇情我們並不陌生,小時候師長時常告誡,社會也存在一種默契,那就是要好好讀書,要考上大學,才有機會獲得好工作,才有機會出頭。曾經教育被認為是促進社會流動最有效率的途徑,但在我們這個世代,政府推行教改,廣設大學,錯誤地消滅技職體系,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迷思中,形成人人都有大學念的假象,實際上卻造成大學教育供給過剩,學歷相對貶值。獲取大學文憑出了社會才發現,起薪低的嚇人,而電線桿上貼著台北市三房一廳2200萬,竟是不吃不喝一千月都負擔不起的奢侈。更有甚者需要揹負學貸,工作數年勉力還完學貸後可能會發現,房價又翻了一倍。揹完學貸揹房貸,我們的成長的向度就這樣被刻劃在不同項目負債上,高等教育與社會階級流動等允諾,於是在我們這個世代徹底的崩壞。

社會公平正義的狂想曲

當女主角因父親病危與個人感情因素重挫谷底之際,《愛琳娜》後半段劇情急轉直下,陳愛琳化身蒙面小提琴女俠,出沒各個角落快閃演出,藉此振奮人心,更用音樂激勵、聲援為生活抗爭的弱勢團體,穿梭各社運場景。電影中都更爭議、關廠工人等幾個場景彷彿把2014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濃縮於瞬間。

愛琳娜於六月初上映,在政府從我們的皮夾中拿走一筆所得稅款後看到此段劇情,心中感嘆萬千。政府向國民課稅收主要目的除維持政府運作、經濟體系與社會秩序等項目之外,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建構社會福利體系與安全網絡,甚至蘊含了資源再分配的意念。當大企業主透過種種偏富制度節稅、逃漏稅,當陳由豪與孫道存這些欠稅大戶仍逍遙法外,生活品質絲毫不受影響之際,政府對一般民眾稅款的稽查,可是錙銖必較分毫不得少,租稅公平的概念與價值在此時顯得格外的諷刺。

又當人民最需要保護時,我們的政府何在?我們的政府卻選擇站在人民的對立面。理當保護人民的政府,卻濫用公權力與優勢警力恣意的侵犯人民的財產與人身自由。是的,我們沒有忘記大埔案,我們沒有忘記國道收費員令人心痛無比「六步一跪」的抗爭,我們沒有忘記社會上許多不公不義的問題。於是當女主角以正義女神姿態降臨,為市井小民力抗政府與國家機器讚聲時,就像演奏出我們心中那首狂想曲,一首交織對社會正義追求與怒吼的狂想。對政府的不信任與社會公義的渴求,遂成為我們這個世代的共同記憶與想望。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