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錯誤資訊比沒資訊更可怕 大開後門的鴕鳥台版AQI

文/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

錯誤資訊比沒資訊更可怕  大開後門鴕鳥台版AQI

全台首次!公布2007-2016十年PM2.5新舊制紫色天數

李應元不如魏國彥?抄襲分級寬鬆美國版

環保署於12/1改換新的空氣品質指標AQI新制,不僅事前未與民間溝通,亦未宣導,而且分級寬鬆,引發民間不滿與反彈。上午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與立委劉建國、陳曼麗召開記者會抨擊環保署粗暴蠻幹,要求重新檢討分級標準,並廣納民意,落實公民參與。台空盟更公布台灣自2004年有PM2.5監測數據以來,用舊制DAQI與新制AQI不同分級標準的紫色超標日數,近六年來台灣本島PM2.5超過150 µg/m³ 的日數為0天,環保署卻用美國寬鬆的PM2.5分級讓國人已熟悉的紫爆消失大開後門,將造成認知混淆

劉建國委員肯定環保署終於換新制AQI整合,終結二年多來一國二制的亂象。但批評環保署不該讓AQI倉促上路,且未跟民間溝通,也沒有教育宣導時間。而PM2.5分級仍採用美國1997年舊版15µg/m³,不是用新版12µg/m³,且美國PM2.5分級寬鬆,紫色從>70µg/m³一舉提高到>150µg/m³,讓國人已熟悉紫爆消失,對民眾恐造成再次混淆,要求環保署儘速檢討修正分級標準。

十年來PM2.5>150µg/m³僅六天 改標粉飾太平!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首先公布十年來PM2.5超過150µg/m³僅共六天,執行長楊澤民表示,根據環保署2004-2016/11/30資料,2007-2016台灣本島73處監測站的原始自動PM2.5 日均值全都沒大於150µg/m³;而2008 & 2010這兩年最多只發生一或二天境外空污入侵台灣時,才會測得PM2.5 原始自動值之日均值大於150µg/m³;2009年台澎金馬76處監測站PM2.5原始自動值之日均值全都未超過150µg/m³。2010/3/21 境外空污侵入台灣造成PM2.5原始自動值之日均值超過 150µg/m³ 之地區只發生在台灣北部部分地區,中南部PM2.5自動值之日均值都未超過150µg/m³。過去十年來,台灣本島PM2.5濃度達到初級(150µg/m³)的天數只有六天,未達到中級(>250)或緊急(>350)等級。若>71µg/m³統計,2015和2016年都有200站日以上(見附表),顯示環保署逕將PM2.5分級改用美國標準拉高到150才是紫色,甚至再往上還有褐色,這不是粉飾太平?什麼才叫粉飾太平?!

PM2.5舊制紫爆與新制AQI紫色日數

年份>70µg/m³站日數>150µg/m³站日數
本島(外島)
20071567(87)3(0)前鎮 小港 大寮
20081390 (94)8 (3)*
20091059 (45)0
2010870 (46)4 (0)基隆 松山 萬華 大園
20111081 (66)0
2012347 (23)0
2013625 (56)0 (1) 馬祖
2014589 (37)0 (2)金門 馬祖
2015303 (23)0
2016(~11/30)199 (10)0

* 桃園 頭份 斗六 新港 嘉義x2 善化 屏東 金門x3

環保署宣布改採AQI新制不到二天即上路,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痛批環保署貿然改用AQI有預謀及政治盤算,讓國人已有感成文化的紫爆從網站及媒體消失是鴕鳥心態,更將對社會逐步建立的空品認知造成斷層式的衝擊與混淆,甚至讓空污意識功虧一匱

unnamed-3葉光芃更抨擊環保署的分級標準幾乎照抄美國,難道台灣是美國的一州?台灣最常超標的污染物仍PM為主最重要,甚至是PM2.5為核心,而與歐盟、英國的標準相較,美國PM2.5分級顯得非常寬鬆,因此要求比照日本英國,維持舊制71µg/m³以上不再分級分色,且綠色低濃度得下修,應加嚴至12µg/m³以下,因台灣本土研究發現低濃度即有短中長健康效應。而加拿大PM2.5年均值在10µg/m³以下,每年仍有21000人死於空污,因此綠色等級不能稱之為良好,而應用低風險表示。

此外,環保署的分級建議有很多錯誤,未站在健康立場,應比照英國、歐盟、香港在低濃度時用low,而非good(良好)。含污染物就不算好空氣,只是污染物濃度較低。而非常不良 VS 不健康也有意義上的差別,彰化縣的四色空污旗以「低風險、要小心、有害及危險」來警示,從健康風險考量,在對國民健康的警示上,李應元不如前任署長魏國彥,而魏國彥則不如前前署長沈世宏!因魏國彥時期訂定PM2.5>70為紫爆天花板很重要,而沈世宏打算比照日本警示,可惜後來環保署並未落實執行。

葉光芃表示,日本對PM2.5>70的情況非常重視,視同颱風災害或防空警報等級緊急處置,會迅速通知幼兒園所、老人院等,還會傳真、發簡訊,並檢討超過70的日數,通報全國。葉光彭認為,檢討54以上日數,就會減到35,即可符合一年小於七天超過35的標準。環保署設定2020年PM2.5要達標,但AQI分級寬鬆的作為根本是倒退嚕,2020如何達標?過去二年來,空品指標最重要的關鍵功能是喚醒民眾及工廠,分級放寬會造成國人認知斷層,自保意識鬆懈,空污減量也會功虧一簣,對於四年內要達到紅色日數減半會事倍功半。要達到陳建仁副總統選前說「在空污治理上要當亞洲典範」得超越日本,需要跟NGO好好談。

unnamed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更針對AQI新制提出十大問題,請環保署一一回答。

  1. 為何選用美國1997舊版PM2.5分級?
  2. PM2.5濃度級距前小後大,照抄以外的論述與理由?
  3. 本土研究(鄭尊仁,2010)PM2.5低濃度即有短中長健康效應,為何設最糟等級到500µg/m³?
  4. PM10問題嚴重,為何不修訂?
  5. PM2.5、PM10採移動平均值有延遲問題,為何不用實時小時值較符合民眾需求?
  6. 橘色、紅色顏色近,分不清對敏感族群或所有人警告
  7. 半夜有測站出現紅害,空品監測網標題無提醒警示,環保署在睡覺?!
  8. 12/4新店站出現PM10濃度與PM2.5相同!何故?
  9. O3不達標為何未以法令管制?
  10. 如何針對不同的指標污染物減量處理對症下藥?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許心欣表示,即使AQI是整合PSI與PM2.5雙指標,且新增O3八小時平均值是正向的改變,二年亂象終於改變,雖遲緩但總算踏出這一步,但環保署的做法真的是罔顧民意,完全不顧民眾已習慣PM2.5>70µg/m³為最糟紫爆的認知,逕自更改分級標準拉高到150µg/m³才是紫色,對於社會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空品認知與警覺性,恐怕因此一下子又大幅後退,再度造成混淆,中央和地方環保單位打算花多少精力與預算進行AQI新制的教育宣導?一項原本好的政策,卻因分級寬鬆引發反彈,至為可惜,希望環保署勿一錯再錯,儘速修正,否則建議立法院凍結環保署空污基金預算。而且以實時數值呈現PM2.5及PM10,勿再用延遲偏低的移動平均值提供無法反應與接近當前空品的錯誤資訊。

多位環工學者也在臉書上針對AQI新制的問題提出看法,雖肯定AQI指標整合PSI與PM2.5並行的亂象,但也提出新制分級標準寬鬆落伍,以及環保署修正自動測站測值為手動低估PM2.5的問題。(詳附件)

其他出席團體: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要健康婆婆媽媽團彰化團

[環工學者對AQI新制的看法]

PM2.5宜採英國分級

中興環工莊秉潔教授認為,PM2.5濃度不應用20年前老舊手動量測,濾紙硝酸銨會揮發而低估測值。而PM2.5 AQI之分類應與台灣及國際研究之健康影響一致。宜採用英國對PM2.5 AQI之分級。畢竟英國經歷了倫敦霾害事件對PM2.5 > 71µg/m³ 對健康之影響有切身之痛的經驗。建議組成空氣污染物對醫療健康影響委員會來訂定新的AQI指標。莊秉潔更表示,保障民眾之健康比國家的面子還重要!

貿然改制不妥 粉飾太平 PM2.5自動監測為佳

交大環工系白曛綾教授則認為,環保署貿然改制真的很不妥….早期民眾對這些PSI or AQI都不是很有意識,環保署可隨便改,現在大家已認知到PM2.5超過70 µg/m³就是紫爆,卻要改變指標值,真的容易給人粉飾太平的誤解。在手動與自動監測方面,白教授認為最好的監測方式是以自動監測來進行,但須定期與手動結果比對校正。另環保署應先說明要如何達到自訂的目標,而不是只訂空品目標卻沒有說明具體的減量目標值與空品的連結,至少以預期到109年的PM2.5減量值(<2000噸),是達不到空品目標值的。

PM10分級也應下修 PM2.5分級落後20年

交大環工蔡春進教授認為,AQI整合所有污染物成單一指標方向是ok的,只是PM2.5的標準太鬆,應改為WHO的日均值25µg/m³,年均10µg/m³,PM10也應下修。依空污法每5年環保署應調修空品標準,台灣用美國1997的PM2.5標準,己落後20年。另台灣的手動PM2.5採樣数据低估10-20%,每年花數仟萬元作全台1/3测站比對,將自動儀器测值調成和手動儀器一樣,但自动儀器狀況很不好,手動儀器PM2.5值又低估,真是很糟糕。空保處在紫爆時無作為,每年要花掉85億執行数佰件計畫,忙到計畫在作什麼都不知道。一個空保處空污基金65億(明年起85億)太多了,沒辦法將事情辦好。有些沒有成效的事作太多了!

unnamed-4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