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 投稿

【投書】從語言的死亡,談傳統領域的劃設

陳璽尹(博士候選人/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科學所)

在原住民夜宿凱達格蘭大道第26天,蔡英文總統3/20於原轉會中的發言似乎將這場抗議定調:原住民主權是自然主權,和財產權非相同概念;而劃設傳統領域將分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劃設公有地,而私有地的劃設將待其他法律如土海法的完善後,再行劃設。這一發言雖肯認了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完整主權,卻也讓私有地劃設的時程再度擱置。傳統領域的完整性既已被肯定,階段性目標似已達成,或許不違背蔡總統上任時對原住民的道歉與承諾。但是,私有地「暫時」不劃入傳統領域的政策,為何讓原住民憤怒?

因為土地不只是現代的財產權概念,它更是語言與文化的容器,傳統領域的完整與否,關乎台灣原住民語言的存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996年畫出了世界瀕危語言地圖,先進各國也陸續訂出瀕危語言的拯救計畫,冀望拯救全人類稀有珍貴的文化資產。語言之死,即是最後一位操持這個語言的說話人死去。所謂死亡,就是這個世界從今而後,不再有人能了解、延續這個語言所承載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文化意涵。

據大衛.克里斯托(David Crystal)在二十世紀末出版的《語言的死亡》一書提到,世界上的語言大約是六千餘種,而保守估計在一世紀之內會有半數語言永遠消失。 這六千多種語言,其中最常見的二十種,各有超過五千萬的使用人口,是世界上最為強勢的語言種,而全球有超過半數的語言,只座落在八個國家,如印度、巴西、墨西哥、印尼等。這些國家和鄰近國度,是全世界的語言寶庫,蘊含了豐富多樣的語言歷史,台灣就是其中一員。小小的台灣島上,就有近四十種語言,它們在十多萬年人類語言的歷史洪流中被留存下來,至今,這些悠遠的語言像深海中的活化石,仍在這座島上閃閃發亮。

語言的內容是可能在人死之後留下來的,如文字,如口傳故事;但是,語言卻有可能在人還活著的時候死去,這在台灣過往五百年的歷史中,不斷上演。台灣的巴宰族原為台中一帶的平埔族,百年來逐漸失去使用巴宰語的溝通習慣。2010年,最後一位流利說巴宰語的潘金玉老太太逝世,巴宰語也隨之消逝。雖然仍有記錄下來的巴宰語詞典、歌謠,當地族人也積極復育,但當一個語言已無人使用,它的詞彙失去鏈結的生活場域,這語言便帶著悠遠流長的智慧消失了。也許巴宰語還有渺茫的機會復育,但非常艱困。

語言承載的是特定文化長久的知識累積,它反映的是族群認同,是說話者連結自身與歷史文化的永恆媒介。這份認同除了共享母語,也共享群體內的價值體系和世界觀,它承載著對信仰、天氣、樹木、情感的描述與理解,語言必須在土地上生根。 語言若死,人會活著,但會在找不到認同的狀態下掙扎,在強勢文化的強取豪奪、毫無自省的潛移默化中,讓語言與自身認同一併被殺死。

這樣的故事,難道不是台灣命運的縮影?從這座島上始有殖民者,島內便在各種「同化」威脅下生存。從古至今,族群之間的「同化」可能是文攻武嚇,可能是流血滅族,而即使是通婚,也隱藏著失語的暴力,那並不浪漫。語言的瀕危程度,是弱勢文化受到威脅的重要指標。八千年來,原住民在島上世居,五百年前,台灣原住民經歷第一波同化。那時台灣西部從北到南八種平埔族語言,巴賽、凱達格蘭、龜侖、道卡斯、巴布拉、巴布薩、洪雅和西拉雅語全數被消滅。

今日若傳統領域一役失守,以之為場域的文化和語言便更受威脅。族人無法完整參與部落私有地的開發計畫,將讓土地被寸寸蠶食,直致原住民文化被消滅。南投日月潭周圍是邵族的傳統領域,但自1980年代頭社水庫動工、直至2000年日月潭國家風景區設立、飯店林立,再到近年的向山纜車站BOT案,邵族的傳統領域破壞殆盡,邵語更因此被聯合國評定為即將滅亡的極度危險級,只剩10位邵語說話人。

正在進行式的瑞穗溫泉特定區更是太魯閣族、阿美族、撒奇萊雅族的傳統領域,太魯閣語與阿美語皆為脆弱等級,撒奇萊雅語更是如邵語即將滅亡。瑞穗溫泉區的位置既非特定農業區也非都市土地,剛好可避過一公頃與十公頃的環評規定,每座溫泉飯店以六至八公頃的規模,全區近三百公頃的土地要開發。而這些開發計畫,在沒有劃設辦法的保障下,部落不能行使知情同意權,對於想維繫文化與生活環境的族人來說,正是新型的弱化原住民傳統文化之手段。邵族的案例在先,只要三十年,一種承載獨特世界觀之知識體系的語言便會消亡。

是故,完整劃設傳統領域的目的,便是實質肯認原住民族過去生存在台灣島上的歷史,也為瀕危的原住民族語言留下可讓文化生根的場域。族群共生不應該是口號,那是我們一起面對島外世界的唯一可能。在當今世界體系中,我們悉心呵護的「台灣」實屬弱勢,藉由壓迫島上更弱勢的原住民之生存空間,不留予原住民文化復育的環境、繼續讓私有企業漠視部落意識,不只更多語言會死亡,多元價值與對話空間也會死亡。這喪鐘敲醒的不僅是台灣社會無法彌補的損失,更是人類演化史上失去重要文化資產的永久遺憾 。

凱達格蘭大道仍在,但凱達格蘭語已死;即便族人猶在,屬於這片土地獨一無二的記憶卻也日漸斑駁。請蔡政府謹記對原住民轉型正義的承諾,將傳統領域劃設辦法納入私有地,還原住民族一個平等和主流文化共生的機會,也還給台灣五千年來的文化一個死裡逃生的機會。

標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