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島航直擊藍色國土海漂垃圾包圍 海域陸域不同步,牛步政府請加速

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自五月底從花蓮啟航繞台一周的「島航計畫」,於七月中完成計畫航程海域調查,以「塑膠微粒」、「溶氧量」、「水下聲景」三個主要研究項目,檢測全台重要溪流出海口及沿近海域,共計51個測點,其中與臺灣海洋大學團隊合作,以目視法進行海面漂流垃圾調查,已有初步的分析結果,另航程中團隊於高雄紅毛港外海發現的不明濃稠泡沫潮界線化驗報告,也發現有酚超標的情況。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表示,計畫航程雖受到氣候影響日程上有所變動,但整體而言仍算順利。此行重要的檢測項目中「塑膠微粒」和「水下聲景」部分資料仍需時間整理分析,但針對海漂垃圾與汙染,張卉君強調:藍色國土受海漂廢棄物污染狀況顯著,急需地方縣市政府與中央主管機關共同投注資源合作,盼位處垃圾熱點的縣市政府(嘉義市、高雄市、屏東市、新北市、基隆市)加強海域清潔工作,並期待海洋保育署能盡快建立海域污染即時通報機制,形構全民監督及系統性管理的污染防禦網絡。

全台近八成海域目擊海漂垃圾

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生邱靖淳參與「島航計畫」,以目視法調查台灣沿近海域海漂垃圾,在海上航程12天調查期間,調查長度達670公里,共記錄到698件垃圾,76%航次目擊到海漂垃圾。其中分析海漂垃圾組成以塑膠佔比最高(66.3%),主要為塑膠包裝、食物容器/餐具、寶特瓶。其次為保麗龍,佔17.2%。海漂垃圾密度介於每平方公里0-1,958件之間,東北角至北海岸及蘭嶼的垃圾密度較高。基隆市與北海岸一帶、嘉義八掌溪口、高雄及小琉球沿岸發現海漂垃圾匯集處。整體來說,台灣沿近海域海漂垃圾無所不在,靠近陸地、河口有垃圾增加的現象。排除高密度區域,台灣海漂垃圾密度與全球開放沿近海水域相當,每平方公里約29件海漂垃圾,但若單獨看熱點垃圾數量則相較其他國家為多,僅次於太平洋環流和麻六甲海峽。邱靖淳表示,除了以島航期間收集的調查數據進行階段性分析之外,該研究調查仍將持續進行到年底,盼能進一步解釋海漂垃圾的時空分佈與可能來源。

高雄外海污染物質酚含量超標

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長、台灣珊瑚礁學會理事長孟培傑教授協助針對島航團隊於高雄紅毛港外海的泡沫物質檢測報告提出分析,指出各項數值中顯示「酚」的含量高達0.0123毫克/公升,已超過環保署公告「丙類海域海洋環境品質標準其水質項目及標準值」(酚含量標準應為0.005毫克/公升以下),依環保署「地面水體分類及水質標準」保護人體健康相關環境基準之規定,高濃度(>百分之五)的酚類具強氧化力,對水中生物及青蛙具高度毒性、對魚類有劇毒,對很多水生生物都會產生影響,透過食物鏈累積甚至可能影響生存,例如:螺類性別的錯亂、變異的性器官、喪失生殖能力、對泌尿及神經系統都可能造成影響。常見酚類污染來源多來自煉油廠、造紙廠、防腐工廠等處,儘管透過海域稀釋但仍然會累積在生物體內。該檢驗結果顯示高雄外海海域污染狀況需加強改善,呼籲地方及中央主管機關應進一步追查污染物形成原因,並積極進行定期海域垃圾及污染現況分析調查,貫徹海廢治理精神。

受邀上船參與「島航計畫」部分航段的海洋委員會保育署黃向文署長,十分關注黑潮島航團隊本次的調查發現,並於團隊發現紅毛港外不明泡沫物質的第一時間協助送檢廢水樣本,酚可能來自自然中的植物生命體以及工業廢水,過往由高雄市政府海域水質定期檢測的結果都在合格範圍內。對於此次檢測結果「酚」數值偏高,由於發現地點就在紅毛港外,進出船舶很多,推測與船舶排放廢污水或壓艙水有關,然因無目擊證據,無法檢舉特定行為人,後續有追查之困難。過去沒有民眾在海上檢舉的狀況,這是第一次,未來海保署將研議建置此類海上污染案件之檢舉查核機制,並與海巡署、交通部航港單位合作,致力於海域污染管制之船舶排污管理之工作。此外,海廢事件日益嚴重,海保署也結合縣市政府的力量,持續於全台加強環保艦隊的功能以及清除海底漂等各種海洋垃圾,並透過資料分析,提供減少海廢之具體策略方向。

海域陸域不同步,牛步政府請加速

眾所期待的行政院海洋委員會的海洋保育署於今年四月份成立後,陸續進行組織改組後各項業務移撥,其中原屬環保署負責的「海域污染項目工作」,也移交海洋保育署。改組後海洋污染及海洋廢棄物在陸域及海岸以環保署為主管機關、海域則為海保署主責,面對跨域形成的海廢治理如何攜手合作,將是重要關鍵。海洋保育署面對當前海洋野生動物保育及海域污染問題等龐大業務及各項計畫急待展開的現況之下,除了有限的預算和人力是首要面對的考驗之外,改組分工後缺乏行政支援是迫切的問題。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指出,海洋保育署需負責海洋污染防治業務,但署內並未有隸屬的檢測機構,形如軍隊的將領沒有自己的騎兵,遇到緊急戰事還得向別人調兵,無法發展長期系統性的規劃及建立檢驗標準。張卉君提到,近年陸域及海岸垃圾問題已逐漸喚起民眾注意,然而反觀較陸域面積大4.7倍的藍色國土海域污染及垃圾問題,卻未見政府投注相對應的資源積極處理,呼籲中央政府加緊腳步,整合協調環保署、海保署、漁業署、農委會及各縣市政府海域分責部門,加強各部會間橫向連結,明確任務分工而非切割責任。同時,期待未來在海洋保育署主責之下,海洋汙染防治工作能有更多跨部會法規整合與追查改善污染源頭的權力,方能真正推展藍色國土海洋保育工作!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