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外稿

【外稿】「陸配子女」爭議 防病毒還是防身份?

圖/截圖自衛生福利部記者會直播(2020/2/12 13:00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記者會

文/陳美華(中山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教授)

「陸配子女」引發各種議論,最不能忍受的是明明在做差別待遇還硬要說沒有歧視、這是剛好而已。

一再強調台灣是人權國家,但是緊要關頭,只想比漠視人權的國家,不願意比重視人權兼顧人道的國家。例如,一堆人強調美國撤僑不撤非美籍配偶,但這時沒有人要提,日本撤僑連帶把中國籍配偶一併接回去,德國撤僑也要接中國籍配偶,但是中國不放人。更別說,法國的撤僑班機連非法國的歐洲人都一併載回這種不以國籍來認定的做法。

撤僑本來就是接病毒,日本也因為撤了武漢僑民,確診數一舉升高,再加上公主號,意外成為中國之外確診數最多的國家。

反觀台灣疫情控制得當,並沒有如美國預期的成為案例最多的國家。這當然是台灣公衛的驕傲,但是最初的防疫是防病毒,因而過濾有武漢旅遊史、中國旅遊史的人,而不是看身份,也是因為這樣陸生、陸配仍可來台,但需受隔離。和本地人的差別在於隔離的方式。

有趣的是,為什麼證明我們有能力控制疫情之際,卻轉而以劃分身份的方式來防疫?難道只能控制不讓從中國地區進來的人才能防疫?如果是這樣不是早該停止京上廣深的班機飛來台灣嗎?老實說,以中國隱匿病情擴散的方式,每天四、五千人進來台灣不是更危險嗎?

台灣瘋狂的地方就在於當要拼經濟的時候,就說台商一卡皮箱走遍天下苦幹實幹,但是危及的時候又轉過頭來說這些人是麻煩製造者,自己選的自己擔。

事實上,這波的討論已經不是在防疫了,當陳時中講「選了國籍就要自己負責」的時候,防的對象不是病毒而是身份別。很多人覺得這些「陸配子女」及其父母是兩岸吃乾抹淨,坐享兩岸特殊國與國關係的既得利益者,但事實上看似單一的群體可能存在多種可能性,當然有經濟條件不錯的台商,但是可能更多的是無法在台灣適當就業的台幹,而他們不見得是經濟優沃之人。現階段對「陸配子女」的排除也顯示,台灣要的只是衝業績拼經濟的台商或台幹,至於他們長期留在中國而衍生的性、情感與親密需求都不是國家關心所在。

再退一步言,這些從體制設計而極大化其個人利益的人,就算有可議之處,但台灣這種設計難道不是因為台灣長久來根本經不起有能力的「國人」四散移民,能逃就逃,因而方便外移人口嗎?幹嘛全算在陸配身上?說穿了,大家很在意台灣籍比不上中國籍有吸引力,而這也許深深的刺傷了離不開或不曾離開台灣的「國人」。

咬定這些「陸配子女」沒有選台灣籍作為合理化排除他們進來的藉口其實是有問題的。陳明通口中的小明並不是一直在大陸生活的小孩,而是已經取得居留權的小孩。這些人就在台灣上學、生活,年節探親回不來罷了。法制上,除了投票與任公職的權利,他們和一般台灣人沒兩樣。要限制他們進入台灣需要有個很好的理由。很多人認為台灣防疫能力有限,但如果是這樣,陳時中就講清楚,資源的情境,以及配置的方式,再以優先順序處置,而非直接封鎖其入境。事實上一些有醫療背景的人已把這部份講得很清楚。

【延伸閱讀】
2017.03.09 特定跨國婚姻天生有罪? 外配、陸配反政府歧視政策
2015.05.08 哭泣的母親節 陸配母親吼:配額限制毀親子團聚
2011.07.13 「結束歧視,期待幸福」 大陸配偶向政府請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