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七股光電已超載 在地青年護家鄉

文/七股監督光電青年聯盟

自2017年起各式光電大幅進入七股建設,舉凡鹽地光電、農地光電、漁電共生等,至今已大幅改變七股的地景地貌與產業文化。據臺南市經發局2022年統計,七股已有約1150公頃的土地完成光電備案,占全區11014.92公頃的1/10土地面積,據現地訪談掌握目前七股仍有約1500公頃土地已有業者整合,包含已備案面積,未來恐將有至少1/5土地面積被光電板覆蓋,引起在地居民與青年對七股未來發展的憂慮,深怕七股黑面琵鷺故鄉的美名,從今而後變成太陽能板的故鄉。

由17位在地青年組成的七股監督光電青年聯盟,因擔憂家鄉發展與太陽光電未來20年共存衍生的種種問題,於9/12從七股北上至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希望藉由青年行動喚起社會大眾對太陽光電對漁村衝擊的關注,並提出七點訴求盼中央政府及台南市長候選人重視,進而優化當前光電政策的缺漏之處。

青年非反光電 盼有積極治理
七股監督光電青年聯盟發言人沈軒宇強調,青年站出來並非反對光電,然而躁進的大幅興建光電,已對七股造成生態、養殖產業、社會關係、歷史文化、觀光地景等各面向衝擊,但中央及地方政府無有效監管治理光電引發的種種問題下,已於地方造成糾紛四起。太陽光電的分散式及參與特性也讓爭議種類及區域更多樣,政府既然要發展光電便應擔起治理責任回應青年七點訴求,善盡與在地居民及利害關係人溝通之義務。

衝擊養殖環境 養青返鄉困難重重
本屆百大青農,也是返鄉的第三代邱姓養殖青年指出,自家魚塭遭地目變更三面包圍,近期因光電施工導致烏魚魚損嚴重並影響收成狀況,生計經濟受到大幅衝擊,且因光電發展導致魚塭地租地價上漲,自身部分承租魚塭就被地主收回做光電,嚴重壓縮養殖青年的發展空間。自身除養殖外,也有推動食魚教育,並與台江國家公園合作黑琵牌友善棲地養殖,卻因光電包圍魚塭,使自營品牌及發展空間受限。因此要求漁業主管機關應全面盤點光電對現地魚塭之種種衝擊並提出因應配套。(七股篤加邱姓養殖青年發言影片

缺乏區域規劃 地方創生發展受限
深耕地方創生,推動食魚教育的青年林筱菁表示,過量的光電建置已使七股未來的發展空間日漸單一,壓縮到七股現正發展與生態、養殖、社區共存的永續里海產業模式,及青年地方創生的可能性。魚塭並非只是尚待開發的荒地,而是富含歷史文化、生計經濟、生活記憶、社會關係、自然生態等複合功能,但政府缺乏明確的空間規劃,使業者四處尋租圈地,無細緻盤點不同土地功能的競合,讓開發區位有所依循,無所作為只會導致單一均質發展。呼籲政府光電開發應有整體區域規畫及納入地方創生之思維。

青年返鄉空間壓縮 養殖文化將斷層
長期蹲點社區發展,同時擔任台南市青委會委員王弼主表示,自台江內海時期開拓的七股已累積百年的養殖文化及歷史,並透過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生態養殖聞名,但快速且大幅度的淘汰一世代的養殖老漁民,將帶來養殖文化斷層,未來社區的漁村小旅行恐變成光電小旅行。而七股漁民有高達八成為承租戶,已耳聞部分二三代承租養青因無魚塭可續養,被迫離開家鄉,也造成在地青年勞動力的斷層。建議光電開發應有文化面向之評估,並提出產業輔導之配套方案,確保青年仍有意願回鄉耕耘。

改變地景地貌 衝擊漁村觀光資源
移居從事餐飲青年觀光業者李博霖指出,七股的漁村風光、自然生態是吸引外來觀光客的重要資源,除台江國家公園外,更有許多賞鳥人士來訪,社區也累積了雄厚的生態旅遊的基礎,但光電大面積的地景改變已衝擊七股的觀光根基,將影響在地的觀光產業。而四處興建的光電造成魚塭、生態棲地、及地景的破碎化,部分光電場興建於社區中或緊臨住家,導致居民生活空間及視覺的壓迫,也影響漁村社區景觀,衝擊遊客來訪意願。呼籲政府應光電建置應有整體地景衝擊評估,並於聚落及住宅周邊應設有緩衝帶。

青年盼以行動喚起各界討論 九成里長連署支持
七股監督光電青年聯盟也提出七點訴求,「空間規劃引導開發,設置總量管制目標」、「設跨局處協調機制,訂定光電自治條例」、「全面落實公正轉型,提出產業轉型方案」、「設立單一諮詢窗口,任第三方協調角色」、「在地優先自發自用,提升區域能源韌性」、「綠電獲益公民參與,設置區域發展基金」、「企業認購七股綠電,履行ESG回饋鄉里」,盼臺南市長候選人公開承諾,並擔起有效監管光電的治理責任,現七股區17位里長(扣除一位過世)已有15位里長連署支持青年訴求。對青年而言,七股發展光電並非只是要不要的二元選擇題,而是能有開放討論如何發展才是最貼近七股需求的申論題,未來青年聯盟將持續有行動以促進社會討論,懇請各界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