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  出生人數再創新低 全教總:投資教育就是投資國家的未來 呼籲化危機為轉機,降低班級人數,提升國教品質

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

2022出生人數再創新低,確定跌破14萬大關,僅約13萬8千人左右,為台灣光復後最低的一年。雖有所謂「虎年因素」,但台灣的出生率確實持續探底,出生人數自2015年起,已經連續8年呈現逐年減少趨勢,值得正視。

少子女化衝擊國家發展各個層面,朝野視之為國安危機,然而,各級政府提出的「催生政策」卻始終聚焦「發津貼」,以慘不忍睹的出生率而言,短暫的津貼根本無法鼓勵生育,全教總認為唯有擴大公共資源,落實「友善職場、尊嚴勞動」,並提升「公共托育」能量,才能真正改善不斷探底的出生率。

全教總並從學校教育面向提出以下建議:

一、幼教階段:

少子女化首當其衝的便是幼兒階段,過去幾年政府沒有做好出生率的計算與規劃,大量增加非公立的幼兒園型態,導致一個臺灣竟然有五種型態的幼兒園相互競爭,各自面臨不同的招生窘境。如今在少子女化巨浪的前頭,降低班級人數當然是一種不得不進行的配套措施,但不論有無少子女化,要朝已開發中國家前進的話,臺灣的教育一定要走向精緻發展。

當幼兒與家庭的需求變得多元,教育工作者必然需要有更好的環境來支持幼兒與其家庭,教育部更應當趕緊提出去年承諾降低幼兒園師生比到1:12的配套政策與現場對話並落實。

除了降低師生比,全教總建議,配合少子女化的趨勢,政府也該限縮非公立幼兒園型態的整體數量,特別是浮濫增設、不具公益性質的的準公共化幼兒園,同時一併增加公立幼兒園的收托支持能量,讓多數的家庭與幼兒可以受到公共化幼兒園的支持,才能讓台灣整體幼教政策走回公共化的正軌。

二、國中小階段

《國民教育法》明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以採小班制為原則,旨在提升國教品質。然而,依據《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國民小學每班學生人數以29人為原則、國民中學每班學生人數以30人為原則,且已多年維持不動。全教總建議,應以具體作為,化危機為轉機,建議先逐年調降國中小每班學生人數至每班25人為原則,以提升教學品質。

三、高中職階段

以高中職而言,現行公立高中職每班35人、私立高中職每班45人,均遠大於國中、小學。108課綱講求照顧學生的個別化差異,然而過多的班級人數只會讓任課教師疲於奔命,難以照顧到每位學生。為提升教學品質並有效回應108課綱訴求,全教總呼籲教育部應盡速研議調降班級人數時程。

此外,國教署現行免試升學檢核120%的就學機會,應盡速進行檢視。過去為了滿足教育選擇權,將入學機會增加至120%,實已造成普高、技高、私校經營上的危機。為避免造成馬太效應,建議國教署應重新檢核120%的就學機會是否恰當,莫為家長、學生想進入所謂的菁英學校或競爭型學校,而賠上整體人才培育機制。

至於私校方面,面臨少子女化壓力,私校已呈現兩極化趨勢,若非招不到學生面臨退場,即是爭相入學,毫不受影響。全教總認為,面臨退場學校,自應有退場條例之適用,但爭相入學的私立名校亦應該朝向精緻化發展,其中最為要緊的就是降低班級人數。眾所周知,所謂的私立名校,不過就是招收成績好的學生,然後進行「補習班化」的教學,以衝高名校考取人數,並不利於精緻化的教育,再加上各級政府長期容許私校招生人數高於公立學校,益發使得私校學生明明繳交高額費用,卻無法有精緻化的教育品質。因此,全教總主張政府規劃教育精緻化,應該將私校一併納入考量,讓私校班級學生數和公校一致,使所有學生同樣享有精緻化的教育。

四、大專階段

少子女化趨勢下,各階段教育皆應朝精緻化方向改善,降低師生比是不二法門,而在大專階段應該增加專業師資和人力,當務之急是應該讓爭議許久的專案教師改聘為專任教師,避免專案教師成為「用過即棄」且沒有任何法律保障的教學人力,以確保大專教師的素質。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呼籲投資教育就是投資國家的未來,政府應以更積極的作為應對少子女化,超前布署,化危機為轉機,讓少子女化成為提升國家教育品質的契機。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