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守護市民資產,反對捷運聯開宅拋售!

文/OURs都市改革組織、崔媽媽基金會、社會住宅推動聯盟

台北市捷運工程局於上週(12/18)在市議會提出修正《台北市大眾捷運系統土地開發公有不動產自治條例》,授權其可無須經議會同意,標售「一戶低於一億元」或「租金報酬率低於借貸利率」的捷運聯開宅。

市府擁有「捷運聯開宅」,是運用市有土地結合都市計畫容積放寬,與企業合作開發後取得的房產,屬於全體市民的公共資產。其中屬住宅達1千3百戶,皆作為出租使用且出租率達98%。按捷運局「一戶低於一億元」的標準,幾乎所有住宅都可標售。如依修法通過,堪稱市有資產大甩賣,也將衝擊上千戶租於此的家庭。

因此,OURs都市改革組織、崔媽媽基金會、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特與臺北市林珍羽議員、林亮君議員、苗博雅議員、張志豪議員、黃瀞瑩議員、簡舒培議員共同召開跨黨派記者會,嚴正反對此一「拋售公有資產」的修法草案。

政策自相矛盾:都發局蓋社宅,捷運局賣住宅

蔣市長於選舉期間承諾5萬戶社宅目標,但至2023年僅盤點出7,000戶潛力基地,尚有14,600戶缺口。鑑於社會住宅數量不足且土地難尋,因此市府對外宣示將積極透過都更分回、容積獎勵、TOD開發等方式多元取得住宅。豈料言猶在耳,轉過頭來就要出售屬於TOD開發取得的聯開住宅資源,這種「都發局蓋社宅、捷運局賣住宅」的作法,是同一個市府團隊嗎?

目前北市所有聯開住宅共計1,313戶,且未來將確定新增分回311戶。又這些聯開住宅皆作為出租住宅使用,且其中結合現行住宅政策(社宅、包租代管)比例高達46.6%(包租代管出租為578戶,作為社宅使用34戶)。如今蔣市府卻打算在高房價、租屋難尋與市有住宅資源不足的情勢下,將上千戶聯開住宅標售,此種政策自相矛盾的作法,凸顯蔣市長的居住正義根本是打假球!

市府帶頭炒房,上千戶租屋族將受害

經查,目前聯開住宅僅有3戶單戶總值超過一億元。若依提案通過,1,313戶聯開住宅有1,310戶都可以標售。鑑於聯開住宅區位優勢與政府標售動見觀瞻,勢必引發新一波的房價上揚,此舉形同市府帶頭炒高房價。

另外如前述,在臺北市高房價、租屋難尋的大環境下,聯開住宅不啻是難得的租屋資源,其出租率高達99.85%.提供上千家庭安心租住的居所。反之,將其標售,在加遽住宅商品化炒作化背後,則是以衝擊上千戶家庭的居住權益為代價,且可能造成市民人口進一步流失等負面效果。

公有房產具社會效益面向,不應只考量貨幣價值

公有資產的財務導向作法,自2010年起因應高房價問題已經轉變。從都市公有土地不再標售、公地參與都更分回房舍不標售、軍方營改基金土地長租蓋社宅,到近期整體開發區土地需保留一定比例不標售等皆是,更看重強調資產應肩負社會效益,即保障人民居住正義。

另根據《中央政府特種基金管理準則》,營業基金「應以追求最佳盈餘為目標」的前提是「負有政策性任務」。面對高房價、租屋難、青年外流的挑戰,大眾捷運系統的政策任務難道只有「賣房拿錢」嗎?對應蔣市府高舉的TOD大旗與青年成家育兒政策,捷運聯開住宅不該扮演積極角色嗎?

即便從財務角度,聯開住宅因其區位優勢,具有穩定收益與價值增長潛力,出售是最佳的選擇嗎?以及,在房地資源稀缺狀況下賣掉,未來再要取得同樣條件的住宅之成本,亦必然遠大於現在出售的收益。

我們的訴求與建議

基於上述問題,我們具體提出以下訴求與建議:

一、堅決反對此次修法,市府應主動撤回提案

基於整體市政與住宅政策考量,以及「單戶總值低於一億元」即可由市府逕行出售的漏洞,我們堅決反對本次《台北市大眾捷運系統土地開發公有不動產自治條例》修法。嚴正要求市府應主動撤回提案重新研討,也呼籲議會須反對阻擋其通過。

二、重新規劃捷運聯開宅政策,改善住宅資源運用

1.聯開住宅不出售,商辦視財務需求彈性處分

市府透過聯合開發取得之公有不動產,應將「商用」和「住宅」分別看待。其中「商用不動產」不涉及居住使用,可將其利益最大化處分,以緩解基金財務負擔。但「住宅」資源攸關民生,且目前有上千租屋族租住其中,不應出售(除極少數面積過大、價格高昂豪宅)。

2.聯開住宅應維持出租使用,並積極結合住宅政策

在房價高漲、租屋難求的大環境下,台北市需要更多穩定出租的住宅,而聯開住宅正是台北市重要的出租住宅資源。其可以同時結合既有的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租金補貼,乃至發展租賃產業,具備極高的政策價值。

3.未來新建聯開住宅,應整合多元取得社宅

未來捷運聯開住宅,應積極結合「大眾運輸導向都市發展(TOD)」與「多元取得社會住宅」兩政策。市府取得房屋優先做為社宅,同時可對條件合適地區給予開發商「增額容積」,以對價要求開發後須有一定樓地板面積、於一定年限內作為租賃住宅(如美國affordable housing),以有效增加台北市可負擔租屋的供應量。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