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於114年5月發函向臺北市社會工作師公會(以下簡稱臺北社工師公會),申訴兒盟陳社工疑似違反《社工師倫理守則》一案。依據該公會《社會工作倫理委員會組織簡則》,調查小組應於小組成立之日起六十個工作日內,向委員會提出調查報告。近期,臺北社工師公會將面對公布倫理審查結果的時限。
對此,本會(臺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嚴正反對在司法程序尚未完成及判決未確定前公布相關倫理調查結果,理由如下:
一、行政權與專業調查權不應該影響司法結果
本會認為,不論調查結果好壞,都不應該在司法判決出爐前對外公布報告結果,或搶在司法真相出爐之前進行倫理審查,否則恐對司法程序及涉訟當事人產生社會及心理上的實質干預及輿論壓力。此先例一開恐怕會以專業團體自律之名妨礙司法公正。
更何況,目前司法正在進入審前準備程序中,正針對相關證據進行證據力確認。臺北社工師公會並未能夠掌握完整資料,請問臺北社工師公會,究竟是依據何種資料與證據,在正式進入司法攻防之前完成調查?故本會堅決反對在此階段進行調查,或公布倫理調查結果。
二、臺北社工師公會不應該淪為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的政治機器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原本應扮演維護社工勞動權益、主責服務系統的角色。為何不是選擇等司法釐清後再作申訴?本會大膽挑戰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公部門的角色是在政策性的系統改善,不是憾事發生後竟然找基層社工成為替罪羔羊,撇清自身責任。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利用社工師倫理審查機制,切割公部門應有的責任,面對人民的不滿與追究,有倫理責任的是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臺北社工師公會不應該淪為臺北政府社會局的政治機器,在審判前針對基層社工閉門公審,反而應該大膽指出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到底那裡有缺失。與本會並肩成為基層社工最強的後盾。
三、臺北社工師公會倫理委員是否能真的堅守倫理專業?
在此重大事件所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過程中,本會理解臺北社工師公會倫理審查委員會的委員們,勢必承受來自各方的龐大壓力。然而,在這樣的壓力下,倫理委員是否仍能堅守專業立場、恪守程序正義,如何避免淪為輿論的附庸或行政機關的執行工具。
若最終調查報告被司法機關採用為審判依據,勢必將擴大倫理委員會對司法案件的關鍵影響力,使委員會擁有左右社工命運的「輿論審判權」。屆時,第一線社工或許會開始質疑,委員們的決議,可以決定基層社工上天堂還是墜地獄。這種權力膨脹的現象,極可能讓倫理審查從「專業自律」變質為「基層社工手足無措的刑場」,最終與當時成立社工師公會的目的背道而馳。本會不願見到一個應該保護社工專業與尊嚴的單位,變成為壓迫基層社工的工具。
請大家跟我們一起連署,反對臺北市社會工作師公會在司法定案前,公布陳社工倫理審查報告結果。連署除了維護司法公正程序,也是審視跟監督倫理委員會是否能夠邁向「真.專業自主」及業界權力平衡重要的里程碑,我們社工團結起來發聲,也不要讓臺北社工師公會因為面臨到巨大政治壓力而需要走在司法真相之前公布調查結果。
此連署我們會保護大家的個資,僅作這次工會活動使用。將聲音傳達給臺北社工師公會,期望應該原本應該保護社工專業與尊嚴的單位,不要變成壓迫基層社工的工具。
如果你認同這份聲明的價值與立場,請和我們一起行動。
【臺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