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稿, 環境

台灣的水不見了 行政院2500億前瞻水資源基礎建設救得回來了?

文 / 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台灣水資源有幾大問題:

不是沒有水,而是河川被工業、畜牧業、家庭廢水污染了。

不是沒有水,而是極端氣候和山林水保系統崩壞,颱風暴雨就變成土石泥流,自來水設備淨化不了。

不是水不夠用,而是辛苦收集、淨化後的水,因為自來水公司管線老舊,每年漏掉五億多噸的水!相當於十座湖山水庫的庫容量。

不是水不夠用,而是家庭廢水幾乎是零回收;工業廢水回收率低,人均用水量偏高。

以下是筆者認為最優先的事情:

一、改善漏水率:管線總長度為5萬9,972 公里,半數以上是易脆的塑膠管。

台水公司降低漏水率專區資料顯示,2015年的全國漏水率尚有16.6%,但根據台水公司另一份資料,則顯示2012的漏水率為14.25%,近年來以每年投資70億元減少0.4%的目標進行管線更新。

這些數據相互矛盾說明漏水問題在基本情況的掌握都有問題。如果以2015年的漏水率估算,當年就漏掉超過5億噸的水;如果可以加速加大投資,將漏水率降到7%,不必蓋水庫,每年增供超2.5億噸的用水,這是最該優先做的事,但前瞻計劃並沒有加碼投資。(已完工的湖山水庫庫容5,676萬立方公尺;前瞻建設中的天花湖庫容為4,791萬立方公尺;雙溪庫容約為1,700萬立方公尺。合計約1.2億立方公尺)

二、改善河川污染:2015年台水公司的自來水水源中,地面水占了33%。如果全台灣的河川致力改善污染,相當於創造出新的水源。例如:東港溪的水源來隘寮溪伏流水,是最乾淨天然過濾的河川水,但為養豬廢水污染,如果改善污染,每日可以增供數十萬噸的水。水公司日前已投資後端生物除污技術,每日可以增供大高雄民生用水三十萬噸,然而,可惜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沒有提出具體 方案和時程從源頭改善污染。

三、民生廢水回收再利用,提供工業用水。目前全台五十多座污水處理廠,每天處理污水量約二、三百萬噸,水利署目前預計在2031時,再生水供應量達120萬噸/日,這個目標能否達成?可不可能加速?目前已完工的高雄鳳山溪污水處理廠,今年初期將供應2.5噸,最大可供應4.5萬噸再生水給臨海工業區;台中福田污水廠則預計2020年每天可供水13萬噸。鳳山廠處理成本每噸約30元,似乎比現行水價貴,但對政府和納稅人來說,近來水庫興建的原水成本也高達20元以上,再加上自來水淨化,事實上相差無幾,應該進一步要求用水大戶投入再生水廠。問題在於現行水價低得不合理,對大用戶沒有誘因。

四、水價提高,反映實質成本,以整體用水零成長為目標推動節水政策:提高水價,可以讓節水產業發展,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以階梯水價為誘因,讓節約用水的用戶享受低水價,浪費水的付出高水費,可以讓水這個公共財得以合理利用。

水費的支出,相較於電、汽油等,價格低到人民無感。筆者在演講時累積問過數萬人,只有個位數的人們知道自己家的水費一度多少錢,因為四口之家每月的民生水費不到一客快餐的價格;工業用水價格更低,完全沒有任何節水、回收再利用的誘因,以致目前僅有少數廠商考慮停水風險而投資再生水廠。

五、河川上游的治理,最該建立的是具有永續性的國土規劃和森林、山區聚落發展政策。但長期以來,都以水土保持為名,搞水泥工程。2005-2013年水患治理特別預算1410億元(含石門水庫治理),已經花了大筆納稅人的錢,興建一次性的攔砂壩,致力把天然溪流水泥化。再搞下去,只是挖東部的山,圖利水泥業者和工程政商利益。這部分應該有全面性的檢討,不是再投錢下去。

六、地下水井全面登錄,掌握用水量、水位資訊。充分的資訊公開,納入利害關係人的討論協商,建立地方分權治理的機制,促進合理公平的使用。這是困難的工程,勢必會面臨很大的阻力,必需先規劃執行方案,進行政治和社會對話。如果現在不做,地下水的有效管理將遙遙無期。

民間團體從九零年代後期,在反美濃水庫、湖山水庫、吉洋人工湖,與水利單位角力辯論至今,然而,在這個前瞻計畫中,僅有在「推廣水資源智慧管理系統及節水技術、再生水工程,開發伏流水」做出了部分正面的回應。其他都是前朝留下的爭議工程,例如:烏溪鳥嘴潭人工湖計畫、雙溪生態水庫工程、天花湖生態水庫工程等,本該重新檢討,而非全盤接受繼續推動。

面對全球氣候劇變下,所謂前瞻,是如何強化環境與社會耐受的韌性;所謂前瞻是要看向未來五十年、一百年。所謂前瞻,是錢要花在刀口上,讓建設具有永續性,不是一次花完、玩完。籲請行政院、經濟部重新檢視目前的計畫。

籲請行政院、經濟部重新審視目前的前瞻計畫,是否具有上述的前瞻性?

參考資料一:台灣自來水公司,降低漏水率專區

參考資料二:台灣自來水公司漏水率投資與目標

參考資料三:鳳山污水處理再生水每噸成本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