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 環境, 社運發電機

【連署】119 搶救我們的山海與縱谷——沒有人是局外人

文/沒有人是局外人——文化界聯合聲明

連署網址:https://goo.gl/ILFGsr

把我們的山挖空來填我們的海

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正發生在現在的台灣,亞泥新城山礦場年復一年的炸山取石,空拍鏡頭下的天坑,是每個台灣人心口上的破洞。甫過世的齊柏林導演今年五月給友人的訊息中說:「亞泥~比五年前我拍看見台灣的時候挖更深了。」

可是亞泥還要再挖二十年。

自然用幾千幾萬年造就的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幾十年就被摧毀成瘡夷。樹再怎麼種,山也不會長回來;被噪音與粉塵驅離的生物與人們,也回不來了。

從亞泥新城山礦場位置所在的太魯閣,往東的海線,有杉原灣渡假村、棕櫚濱海渡假村、都蘭灣黃金海休閒渡假村……等等十數個水泥幽靈蹲踞在蔚藍的太平洋海岸線上虎視眈眈。

沿著山線,花東縱谷裡,紅葉村的太魯閣族人才阻止了紅葉溫泉開發計畫,而瑞祥部落的阿美族人還在奮力抵抗瑞穗溫泉開發案。

這裡挖過去那裡蓋,我們的寸土長出財團的寸金。等到山不見了,海被框在窗格子裡論夜出租,我們,還看得見台灣嗎?

搶救我們的山海與縱谷——沒有人是局外人

經過多次的環境、生態保育運動,近幾年,台灣人民對環境保育、國土永續經營的觀念甚至已經超過大多數的政府官員與民意代表。對於旅遊、觀光的需求與審美,也從快速、人工化設施,走向慢遊、貼近自然以及當地人文。然而,財團以開發為牟利的途徑,政府以建設為施政的成效依據,一切不只追趕不上人民環境意識甦醒的速度,也遠遠脫離國際觀光旅遊發展的趨勢。

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或許有一天真的會只剩下人而已,然而,沒有這些山脈、海洋、溪流與縱谷的滋潤生養,人,還能繼續美麗嗎?

如今還豎立在杉原灣的美麗灣渡假村違法水泥怪物,靠著東海岸的原住民族朋友與環保團體以將近十年的時間阻擋下來了,那是一個鐵錚錚血淋淋的關於回不去的時間與沙灘的墓碑,從花蓮到台東,整個縱谷與海岸線竟有四十幾個開發案,我們還有百年可以與之抗衡嗎?

歌手巴奈說:「每個人都踩在土地上,我們都只是土地上經過的人。我們都該一起守護這個島,留給子孫豐盛的山川海洋。」

在土地這件事情上,沒有人是局外人。

一起創造人與土地共存共榮的生活方式

整個台灣,在過往幾十年的過度開發下,僅存的淨土,那些美麗的山海與縱谷,絕大多數都在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範圍。

在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所出版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 (Our Common Future) 就論及:「部落和原住民的生活方式能夠給現代社會在複雜的森林、山地和乾旱地生態系的經營方面提供許多教訓」,「這些社區是聯繫人類和其古代祖先的傳統知識與經驗之大量累積寶庫。他們的消失對多數的社會是一種損失,否則社會可以從他們在永續經營非常複雜的生態系統的傳統技能中學習到許多」 (WCED 1987) 。(本段引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網頁)

然而,今年2月14日,原民會搶在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召開前頒布的「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其中將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劃設排除了私有地。

原住民族要求的傳統領域劃設包含私有地並不妨礙私有財產權,只是針對大型開發案的知情同意權。限縮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權利主張,不僅斷送原住民族文化傳承的土地依據,也形同斷送我們透過原住民族智慧共同建立更好的環境價值標準,並且發展出新的土地利用想像的可能性。

在國際上,已經有許多案例告訴我們,一般大眾如何與原住民族聯手阻止環境被不當開發。如同在台灣美麗灣渡假村的前例,加拿大、美國的原住民族透過對傳統領域的宣告,與地方人士協力阻擋石油業的入侵。

風雨連年,過度開發的山在崩塌,河流改道,海岸線碎裂,我們與災難一年比一年靠近。關於自然反撲的各種寓言,越來越寫實了。

在這個多風多雨的台灣,我們迫切地需要重新反省對待土地的方式。沒有人是局外人, 我們可以學習原住民族的傳統智慧,一起創造人與土地共存共榮的生活形態,分享而不是佔有,永續而不是消耗。

因此,我們呼籲,原民會立即撤回現有版本的「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將私有地納入傳統領域範圍。

我們呼籲每一位珍惜台灣美好的人民,和原住民族一起攜手守護這片土地的未來,讓下一代能夠繼續,看見台灣,活出台灣的自信與驕傲。

》深入了解 https://www.facebook.com/IndigenousTransformativeJusticeTW/

標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