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工

兩千布條縫出心聲 移工盼廢除私人仲介制 改由政府直接聘僱

文/公庫記者許詩愷

上百名外籍勞工和台灣移工聯盟、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等組織昨日(4/28)前往勞動部,並現場縫製「百衲被」抗議私人仲介長期壟斷移工就業市場,收取高額仲介費等行為,他們盼台灣應以「政府對政府」方式,直接和各國建立官方聘僱管道,杜絕移工持續受仲介剝削的情況。

由於今年度五一勞動節遊行將在本週三舉辦,移工團體才會選在週末提前上街,讓平日無法出席的移工有機會發聲。台灣移工聯盟(MENT)成員劉曉櫻說明,台灣自1992年起正式立法開放移工就業,截至去年底人數已突破70萬,是台灣社會不可忽視的群體,補足了台灣的底層工作缺口,但政府卻未盡善保護其工作權、人權,反而任憑私人仲介掌控移工生死。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成員陳容柔指出,移工來台前必須向私人仲介繳交8到20萬元的「仲介費」,屆滿三年合約期限後,若想繼續在台灣找新工作則要負擔另一筆2到9萬元「買工費」,過程中可能會遭受高壓管制,甚至不時傳出暴力、性侵對待,卻還要依法向仲介支付「服務費」,各種費用加總可高達數十萬元,讓移工來台前先負債,還清款項後才能真正開始賺錢,成為移工被迫受仲介壓迫的最根本原因。

陳容柔強調,由於就業管道遭仲介壟斷,政府無法有效監督雇主,也未提供適合的求職平台,才會造成移工「逃跑」的狀況一再發生;甚至以日前發生的「阿多案」為例,印尼移工阿多受私人仲介欺騙,配合仲介交了錢和證件後,才得知對方根本沒有合法身份,阿多從頭到尾被矇在鼓裡,竟因此被政府登記為非法移工。

2019.04.22 移工遭惡仲介騙失合法身份 今出面盼政府還清白、改善就業管道

行動期間,各團體不斷以中、英、越、印四種語言帶領移工們高喊「廢除仲介,要G to G!」口號。劉曉櫻表示,韓國於2004年引進外籍移工時,便直接採用「政府對政府直接聘僱、直接引進(Government to Government)」方式,台灣沒有理由做不到。

目前相關法條規定,移工在合約到期前若有意願向原雇主申請續聘,或轉換新工作,最快得在2個月內完成程序,若未完成又未申請展延,便會被直接遣返回國;而勞動部目前提供「外籍勞工轉換雇主專區」網站,以及的各縣市「就業服務站」供移工使用,但各團體也長年強調,這些管道根本不符合勞工的實際需求。

劉曉櫻說明,外籍勞工轉換雇主專區列於「跨國勞動力權益維護資訊網」底下,一般移工很難找到該網站,且大多數頁面仍是中文,移工在外語頁面只能輸入護照號碼,確認自己「是否已經登記在網路上」,無法直接查詢雇主資訊。劉曉櫻更補充,雖然就業服務站會在每週四舉辦求職媒合會,但全台就服站都缺乏外語人員,導致參與的移工、雇主數量過少,無法發揮其應有功能。

移工團體認為,立法院在2016年修訂《就業服務法》第52條,刪除移工「每三年需出國一日」限制,變相減少私人仲介每三年收一次仲介費的機會,不過相關配套無明顯改善,私人仲介依然橫行、政府也未積極協助移工求職。他們呼籲官方必須廢除私人仲介,由政府對政府直接聘僱移工,同時強化制度和翻譯服務,才能保障移工權益。

除了台灣勞團之外,越南移工工會、菲律賓勞工團結組織(Kasapi)、印尼在台勞工聯盟(IPIT)等,由移工自主成立的組織也出面細數自己受仲介剝削的情況,並帶來歌舞演出提振人心。他們搜集了約兩千塊寫著訴求的布條,並現場縫製成「百衲被」,希望讓隔壁勞動部大樓內的職員看見。

「百衲被是傳統社會裡,母親期待孩子平安長大的象徵。」陳容柔解釋,私人仲介對移工的壓迫並非個案,是台灣70萬移工的集體記憶,這條百衲被象徵了他們的願望和吶喊,直到12月的移工大遊行之前,各團體將持續搜集布條,目標是直接覆蓋凱道,讓政府看見移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