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全球化, 國際

TPP要來了?(一):甚麼是TPP?它有甚麼爭議?

圖/Backbone Campaign

公庫特約記者/何宇軒

關鍵評論網曾經用市集的概念來比喻TPP,它就像一個只有會員能參加的市集,在市集中的會員(國家),都有各自想交換的項目。

在交換時,「你賣給我、我賣給他」的過程相當複雜,舉例來說,美國想要出口稻米、豬肉等農產品給日本;墨西哥希望將自己的汽車與日本汽車在市場中競爭等等。

但是在開放之餘,各會員國也有各自的要求和原則,像是日本政府要保護國內的農業;加拿大不願意便宜的畜牧、酪農產品進入;澳洲、紐西蘭則與美國,在醫療製藥的研發專利年限相互拉扯。有的能妥協、有的不能。

 

爭議一:討好其他國家,換取「入場券」

因為TPP這個市集必須成為會員才能參加,想加入的成員,例如台灣,必須得到其他全體會員的認可,可是其他會員國為什麼要支持台灣?這就要用其他利益來交換。

例如,美國可能會希望台灣開放美國豬肉?日本或許會希望台灣不要擋福島的農產品?這些妥協開放,就是要付出的「入場費」,也是TPP遭到反對的論點之一。因為一旦開放,像美豬可能會有瘦肉精的問題,對消費者健康有疑慮。

 

爭議二:不只是降低關稅,法律大修有Z也有B

一般我們想到自由貿易,最先想到的就會是「降低關稅」,TPP另外一個爭議點,就在於它「不只是降低關稅」而已,而是還必須「修改國內法規」。

TPP自詡為「高標準」的貿易環境,締約國必須將有關於勞工權益、智慧財產、醫療健保等多個法規做修改,以符合TPP的規範。例如越南就因此必須開放成立工會,以讓勞工法規更符合已開發國家的標準;有句說「國內推不動的法律,就由外國人來推動」,就是說明這樣的狀況。

但是,一個國家的制度,應該是為了配合該國的條件而存在的,有些修改過後的法規,例如在著作權方面,把保護年限再延長20年(由終身加50年延長至終身加70年),造成民眾使用相關文化資產時,必須付出巨大成本、不利知識流通。

民間團體要求經濟部對台灣與各國間的「自由貿易」公佈相關資訊。(資料照片/2014年4月)

既然這樣,為什麼要加入TPP?

目前加入TPP,幾乎已是藍綠共識,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也宣示會推動加入TPP,究竟TPP為什麼重要?重要的理由是否合理?將留待日後篇章討論。

 

小辭典

TPP的全稱是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是一組多邊關係的自由貿易協定,旨在促進亞太區的貿易自由化,它包括了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貿易救濟措施、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服務貿易、智慧財產權、政府採購和競爭政策等。

在2006年時,一開始是由新加坡、紐西蘭、智利與汶萊所推動的小型自由貿易區,但一直到2008年9月美國宣布加入後,重要性逐漸提高,參與成員國不斷增加。

目前,它達成協議的成員國有美國、澳大利亞、祕魯、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加拿大、日本、紐西蘭、新加坡、汶萊、智利;而台灣、南韓等國也表達了加入意願。

標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