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教育

剝削技職教師是想懲罰誰?

文/ 管中祥

8月7日,教育部宣告永達技術學院「退場」,永達師生人心惶惶,未來是否遠走他鄉,能有合適的學校可唸,讓許多人膽戰心驚。

為了安排學生的「去處」,8月18日,永達技術學院舉辦學生安置說明會,4百多名學生及家長的憤怒擠滿會場,甚至有學生毫不客氣地說,學生有必要知道學校問題的來龍去脈,而不是在廢校以後,強迫我們二選一,我們真的被教育部強暴得體無完膚。

大學之所以退場,許多人直覺反應:就是少子化啊!「少子化」的狂潮早就捲走了不少的偏鄉小學,政府花了好大力氣設立的小學紛紛停辦,成了「蚊子校」。被廢校的學生要比以前走更遠的路,負擔更多的交通與學習成本,才能「享有」基本的受教權。現在這股狂浪打上了大學,除了高鳳、永達,還有不少學校的師生面臨退場的恐慌,特別是私立的技職院校。

即使已有兩所院校退場,教育部仍然沒作好考量學生受教權、教師工作權的完善計劃,面對少子化帶來的衝擊。相反的,永達及高鳳的退場早有徵兆,兩校師生及高教工會也多次要求教育部介入處理,教育部不但被動,甚至無感,讓學校董事會恣意枉為,教師、學生只能慌亂不知所措。

少子化當然是大學退場的原因之一,但卻同時也是部分私校董事會趁機節省成本的藉口,以「少子化」之名行剝削教師之實。

事實上,過去5年,台灣技專院校總共裁減了808名專任教師,但技專學生卻增加了19,231人,整體而言,技專院校並未受到少子化的衝擊,但裁減教師的結果,卻讓技專院校生師比從29.5提高到31.5。而其中佔技專校院大宗的「私立技專院校」,裁減教師的情形更為嚴重。過去5年來,學生共增加了5,295人,但聘任的專任教師卻減少了1,084人,私立技專院校的生師比自29.7惡化為31.9。

學生人數增加,教師人數減少,也意味著學生能得到教育資源也相對減少。當然,這是總體數字的變化,並不代表每個學校的人學生人數都在增加,不過,諸如,台北城市科技大學、中州科技大學等校的學生人數增加,專任教師的員額卻反而減少。

不只學生的受教權受到影響,老師的工作量也因此增加,再加上各種雜七雜八的外務從天而降,更讓技職院校老師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與窘境。

於是,大班教學、超收學生,甚至把不同課名的課程併班上課的惡搞方式,時有所聞,而許多學校更是透過各式各樣不合理的「教師評鑑」,達到違法解聘或資遣教師的目的。例如,有學校要求老師負責「招生」,還把招到學生人數的多寡作為評鑑的標準;還有學校要求老師「招商」,如果能爭取到業界給學校的回饋金,便有助於通過評鑑和升等。

8月20日,在高教工會和多所技職教師的聯合召開的記者會上,在台北海洋技術學院任教13年的輪機系講師張彥森就說,最近老師們收到學校通知信函,若是「招生項目」不利、學生流失多,評鑑考績形同入住「丙等套房」,不但隔年要減薪,連續兩年則將依教師法解聘或不續聘。而在育達科大任教的黃金樹教授則表示,學校不排課給專任老師,反而把課排給兼任老師,以節省成本,但這會產生負面的連帶效應,他氣憤地說,老師也是社會培養出來的,但學校或政府單位把專任老師當垃圾一樣,避之唯恐不及,即使給專任老師聘書,若不排課、沒課可教就被資遣。

在這樣的環境裡,大學教授就算再優秀,再認真教學,再會作研究,也未必會有好下場,逐漸商品化、學店化的教育體系,大學教師彷彿成了業務員,招生、招商是他的主要工作,研究、教學逐漸成了副業,大學教師的專業無法發揮,也越來越像奴工。

沒有合理的工作環境與勞動條件,就不會有好的專業服務。先撇開「師道」與「倫常」傳統價值,說穿了,大學教師其實也是專業的勞動者,他們以專業知識、技能在大學裡「傳道、授業、解惑」,然而,在實務上,他們卻作著越來越多和原本專業無關的工作,嚴重影響到老師們應有的專業表現。

大學教師如果沒辦法好好的教學與研究,直接受害的其實是學生,當老師們時時刻刻面臨著生存壓力,又如何能有時間研究創新、準備教案、修改作業、陪伴學生?學生若無法在學校裡得到好的學習,不但浪費了高額的學費,也無法學到專業的技能,畢業之後,又如何能有好的專業表現?

若是如此,受影響的就不只是技職院校的師生,而是整體社會。技職院校是為台灣基礎工業、服務業培養人才的重要機制,但如今卻遭到辦學者的自我破壞,而逐漸崩解,到頭來崩壞的不只是教育,還是產業。

事實上,這樣的情況由來已久,這幾年,許多技職院校的老師也多次向教育部分反應,但教育部卻總是充耳不聞、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這種卸責、怠惰的教育主管機關,恐怕要對技職院校學店化、專業老師奴工化,甚至基礎產業的崩壞負上最大責任。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