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北醫學生沒宿舍、缺實驗室 抗議校方重盈利醫療變「學店」

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台北醫學大學3月底時宣布投資40億元在雙和院區建構1.5公頃的北醫生技園區,近日在校園內建設「質子治療中心」,學生不滿,多年來校方無意擴建老舊實驗室、增建不足的宿舍床位,連在校內施工師生都不得而知,甚至被噪音受影響。

為抗議台北醫學大學校方近年來大興土木、辦衍生企業賺錢,卻無視校園教育空間不足、學生缺實驗室、宿舍,影響學生受教權,北醫義鬥社、北醫學生居住權益小組及其他學生團體今(19)天前往北醫校門口開記者會,帶來300多份北醫學生連署書,訴求拒絕北醫變學店,校園建設必須回歸教育用途。

台北醫學大學主秘施純明代表校方全程在旁聆聽學生訴求卻「零互動」,面對記者訪問才說明,北醫校方會透過挪移行政單位到不同校區,或在新建設基地騰出空間做宿舍或實驗室為教育用途,卻無具體規劃與內容。後續面對學生追問時則不予回應。

學團最後在校門口北醫招牌最後貼上「店」字,變成「台北醫學大學店」,抗議北醫校方為盈利不顧學生受教權,呼籲醫應終止生技園區規劃,檢討教育空間不夠,增加宿舍及教學實驗教室,並讓學生參與校園空間規劃。

台北醫學大學主秘施純明(中)

北醫校園被工程圍籬包圍 新建設學生都用不到?

北醫義鬥社成員張郁表示,北醫校方近年多著重建設高端醫療、商業方向,忽視學生權益最基本的相關建設,例如教室、實驗室、宿舍等。3月底時,北醫宣布投資40億元在雙和院區建構1.5公頃的生技產業暨研究園區(北醫生技園區),並成立育成中心,扶植成立生醫公司,推動產品商業化營運。

於此同時,北醫的校園內也開始蓋設配合「臺北癌症中心大樓」進行放射治療的「質子治療中心」,施工工程圍籬圈起佔據校園主要通道,臺北癌症中心大樓近期也將進入施工階段。但是張郁認為,在北醫校園內蓋設醫院建設,受影響的師生卻無法獲得相關資訊,對於施工將如何影響師生權益也未全面評估。

北醫的校園內蓋設配合「臺北癌症中心大樓」進行放射治療的「質子治療中心」,施工工程圍籬圈起佔據校園主要通道。

另外,兩年前校方即在校門口移植原有的樹木,蓋起了販賣紀念品與咖啡的「玻璃屋」,聲稱是要做學校有指標性的建築。旁邊的北醫校徽廣場,近日劃設了白線做「停車格」,可是卻不能停車,讓經過的學生「傻眼」。校方才回應,是因為要興建癌症大樓,建築基地上法定停車格依相關法規申請變更,暫時移往校內廣場空間重新繪製,廣場空間仍以提供學生活動使用為主,教職員停車將引導別處。

北醫校徽廣場,近日劃設了白線做「停車格」,可是卻不能停車,讓經過的學生「傻眼」。

北醫大二的郭同學表示,剛進入北醫就讀的時候,蓋玻璃屋的地方有著老榕樹,但是因為校方覺得要有一個指標性的建築表現學校精神而設立了「一個對學生沒用處的東西」。「為什麼學校不要蓋個對學生有幫助、又有指標性的宿舍或實驗室呢?」

北醫招牌後方建築為販賣紀念品與咖啡的「玻璃屋」

再者,由於學校不盡然與學生溝通校內建設狀況,郭同學得知建設質子中心必須挖掉人行道,她很擔心在一旁的自習室會太吵。原本以為質子中心是為了學生蓋的設施,結果得知是醫院的研究設施,而且不會開放給學生使用,「為什麼要犧牲校地蓋醫院設施?」


學生人數增多 實驗室、社辦、宿舍都還很狹小

張郁說明,北醫的教育空間徹底不足,導致學生權益受損。例如實驗室老舊、數量少,有牙醫系學生說實驗室太狹小,以至於無法放足夠的實驗器材,導致1小時的實驗要拖到3小時才能完成。全校學生普遍使用微生物 生化實驗的2間共同實驗室,是20多年前蓋設至今,沒有更新。

北醫校內還少有足夠可供學生自習之處,以及狹小的社團活動空間。學生社團多元,宿舍地下室有很多社辦,但是內部空間狹小,只能放一張桌子與堆放雜物,難以做社團活動使用。每個社團隔間隔出的通道都有學生在練習社團活動,就是因為社辦沒有多餘空間。

北醫宿舍地下室的社辦,內部空間狹小,只能放一張桌子與堆放雜物,難以做社團活動使用。

張郁從北醫校史館蒐集資料統計,北醫30年來新增校園空間,1990-2000年主要都是為了教育使用,在2000-2017年,整個北醫重心在醫療,還不是一般人可負擔的醫療,都是商業化、高端自費醫療。

他強調,學生並不反對學校做醫院建設,而是醫學大學的醫院應是以教學為目的的教學醫院,可讓學生實習,其提供的醫療服務也應該是普遍可負擔的。「北醫的建設剛好相反,不但自費商業化,質子中心沒有納入健保給付,療程七週就要80萬台幣,大安校區也有商業進駐,例如拇山菁英牙醫診所、君蔚婦產診所等,都是完全自費,與現行醫療區隔。」

北醫義鬥社及北醫學生居住權益小組從週六(4/14)開始發起「校園建設必須回歸教育用途」連署,共有257名北醫學生、29名畢業校友、25名校外人士共311人響應,並有15個學生團體加入連署。

全校6000學生要800床宿舍 多數人得負擔信義區房租

郭同學說:「覺得學校不太在乎學生權益,只在乎賺錢。」她提到,大一時就聽學長姐說宿舍很難抽,自己很幸運抽到,後來才知道是因為很多人覺得抽宿舍太困難而放棄抽籤,寧願趕緊在外找租屋機會。

北醫學生居住權益小組成員劉謙表示,早在30年前就有「北醫學生愛校聯盟」提出過校園實驗空間及教室空間的不足。然而北醫20年來多增加了1500位學生,已經達到6000人,卻仍只有800床的宿舍空間。北醫居住權益小組進行問卷調查377人顯示,86.2%的學生認為宿舍不易申請,98.7%的學生支持增加宿舍。

許多抽不到宿舍被迫在外租屋的學生調查顯示,租金平約每個月7000元,這樣的經濟負擔,有可能是學生必須在實習結束、離開課堂時得放棄學生活動去打工才賺到的7000元。若要租便宜的房子,在北醫所處的信義區高昂租屋市場來看,可能面臨的是潮濕、狹小、陰暗的住所,或是居住頂樓加蓋、隔板房或違建,很難專心在課業。劉謙呼籲:「學生居住安全不應該是校方責任之外,應該與教育部門共同承擔。」

郭同學說,雖然大一抽到宿舍,但是當時北醫宿舍沒有WIFI,只有有線網路,非常不方便;即便今年有了WIFI,但因為學校宿舍網路很爛,大家不想用。而宿舍1房4人,床位狹小,只要桌椅往後靠就會碰撞其他人,常造成相處問題。陽台太小也不能常常曬衣服,要跟室友互相協調曬衣時間。

私校不斷追求盈利 侵食高教公共性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謝毅弘表示,從北醫財報看到,3所附設醫院103年-105年每年收益從11億元成長到15億元,卻沒有投入到學生受教應有的空間。「許多大學衍生企業,私校不斷走上盈利行為,侵食高教本來有的公共性。以後可能搞不清楚是私校開校務會議,還是企業董事會議?」

謝毅弘說,校方認為設立生技園區、辦衍生企業是讓學生有實習工作經驗,但是目前台灣對於大學生及研究生在大學裡面實習或擔任兼任助理保障不足,透過切割適用,假藉學習之明讓學生在校內勞動過程中得不到應有勞動保障,「不過是假藉學習之名,濫用學生勞動力而已。」

郭同學提到,她大一時到大安校區上課,以為是一整棟的教學研究大樓,結果發現許多牙科診所及生技公司掛牌,跟教學無直接相關的公司佔樓層一半,使她不禁懷疑:「大安校區真的配得上稱做一個校區嗎?還是北醫其實根本不配稱做一個學校?」郭同學表示,北醫學生的希望是有足夠空間生活,有足夠宿舍床位,希望在外租屋可以不用擔心安全,為租金四處奔波,希望學校傾聽學生聲音。

大安校區配置圖。圖片來源:北醫義鬥社

北醫:生技園區會有教育空間

學生在台北醫學大學主任秘書施純明回應媒體時一擁而上,包圍在旁問主秘:「請問是北醫是大學還是企業?」

施純明受訪時說,校方很樂於與學生互動,歡迎學生表達意見。關於教育空間問題,屆時預計在雙和院區的北醫生技園區會有兩棟主要的大樓,一棟是教學研究大樓,主要就是作為教學研究使用;一棟是生醫科技大樓,除了發展生技事業、與外部產業合作,會設置研發中心,讓產業界進駐,將透過本創新模式,使學生有很好的產業鏈結。「北醫學生就學4年後,很重要的就是就業機會,設立生技園區可以讓學生就業很順利。」

關於教育空間不足,施純明說設立大安校區後,已經陸續把部分學校行政單位遷移過去,將使後棟的樓層空下來,可做實驗室空間。對於學生疾呼的宿舍不足問題,施純明則說,要在信義區提供宿舍800床很不容易,但還是不夠,未來雙和院區基地可以有樓層空出來規劃學生宿舍,做為紓解。

北醫學生則表示,校方代表不要只有空頭承諾,卻都沒有回應具體規劃內容。「拒絕杏壇財團化,未來藍圖自己畫!」當學生進一步要求主秘回答有關學生參與校園空間規劃及校外居住權益部分,主秘即轉身離開,沒有回應,學生則一路包圍追問,直到主秘搭電梯離去。

【北醫學生投書】卓越、創新、北醫大?——我只想要足夠的學習空間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