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社區

大學路上的芒果樹還會在嗎?

文 / 管中祥

民雄大學路的整建工程已經發包,但當地民眾卻一無所悉,一直到10月上旬媒體報導後才知道。消息傳出,一片譁然,雖然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有人遲疑,但不論鄉民閒聊或是在地臉書社團裡的討論,明顯透露諸多的訝異與不滿。位於大學路旁的豐收村社區發展協會也召開臨時理監事會,發函要求嘉義縣政府召開公聽會,邀請民眾及大學師生參與,報告工程規劃、聽取人民的意見。

民雄大學路是嘉義縣民雄鄉「嘉106線」鄉道,因申請前瞻道路品質提升計畫,獲內政部營建署補助一億四千萬元,計劃打除大學路二、三段的快、慢車道分隔島,改設中央分隔島,解決道路視線死角問題。建設處長林永福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大部分路段為黑板樹,會直接移除,芒果樹則會移植到公有地。

這樣的爭議其實是許多台灣地方公共建設的翻版,若不涉及個別所有權,民眾通常要等到發包施作,才曉得發生什麼事,沒有事前的告知,更別說公共討論或傾聽人民聲音。

村民的訝異不難理解,家門前的馬路有這麼大的變化,竟然是「看報才知道」,政府不但沒有公聽、討論,連通知都沒有!更何況,這是當地的綠色隧道,芒果樹陪著許多居民一起長大,怎麼可以說拆就拆、說移就移?

大學路上的芒果樹安住此地至少八十年,是許多人生長的共同記憶,對當地人來說,不但有著深厚的歷史情感與文化共鳴,更是日常生活公共性的重要象徵。日治時期,政府規定每棵芒果樹由幾戶人家共同照顧;國民政府時期,一度將果實採收交給外包廠商,收入歸公所,回饋給鄉民。

這不是鄉民第一次遇到「芒果樹危機」,中正大學建校初期,政府就曾移植過豐收村的芒果樹,還好因為鄉民與師生的努力才能保留下部分路段未被遷移。不過,位在民雄往新港路上的芒果樹就沒那麼好運,為了開闢「嘉164線」鄉道,大量原生樹種被迫移到他處。鄉民兒時曾有的爬樹、摘果樂趣,在綠蔭下的乘風快意與愜意寧靜,都隨著道路開發一一逝去。如今,再次遭遇危機,當年倖存的芒果樹,會有什麼樣的命運?

民雄大學路除了是當地居民,部分中正、南華大學師生的通勤之路,是連結省道及國道一號與三號的重要道路,同時也是嘉義縣車禍率較高的地區之一。然而,造成車禍的原因是什麼?大學路移除路樹是否就能解決問題?縣府到底如何調查、如何評估、如何規劃、如何決策?沒人知道,至今沒有任何正式的公告,也沒有跟鄉民溝通。

但,施政不能草率,民主不能不聽民意。當我們不知道問題的真正原因?又如何能確認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何知道政府所作的規劃是否有用?若全然不知,人民該如何信服、如何同意?

如果,造成車禍的原因是因為車速太快?那麼,是否就該加強宣導、取締或降低速限?道路若貿然變寬,會不會反而車速更快、更危險?如果,是因為安全島上的矮樹阻擋視線?那麼,是否定期進行修剪,將接近路口的樹欉移除,並裝上反射鏡方便民眾辨識路況?如果,是因為路邊停車造成路面狹小,車禍頻傳,那麼,是否就該妥善規劃停車位,避免妨礙交通?

如果,是因為道路品質不佳而導致路面坑疤、危機四伏,那麼,是不是因為好好檢討施工,提升品質?如果,是因為路樹根埋太淺、樹穴過小,樹根突出路面而影響行路安全?那麼,是否能夠使用使用生態工法,調整路面高度,讓樹根得以喘息,讓道路可以安全?若是樹上的芒果因季節掉落,那麼,是不是可以在熟成之前辦「芒果文化節」,讓民眾與師生一起「挵檨仔(lòng suāinn-á)」,告訴大家屬於民雄在地的芒果樹故事?

我不是工程學者,也不是交通專家,只是身為大學路的一份子、民雄鄉鄉民,單純地希望能了解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原因,以及縣府能否對症下藥解決問題。若因評估不周的錯誤施政,不但無法減少車禍,還造成環境及文化的破壞,將會是無法挽回的傷害。

大學路上的芒果樹與及黑板樹要走?還是該留?大學路上的交通安全該如何維護?如何兼顧環境與文化保育及用路安全?都是應該理性分析、公共討論的政策議題。在開始動工前,嘉義縣政府還有機會回歸民主正途,仔細評估、向人民報告、聽人民聲音,才不會有辱嘉義作「民主聖地」的美譽。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