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佈欄

【公庫閱讀指南】 十張圖認識邊緣人媒體

圖文/公庫團隊   設計製作/許詩愷

🤔你們到底是NGO、獨立媒體、還是公民記者?
😒你們說關心人權和言論自由,但只會出一張嘴?
😡你們沒有影響力,報導又難看,有什麼重要的?
😉你們根本不用幫社運團體貼採訪通知、聲明稿吧?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這個名字很難念,這個平台的內容很複雜、冗長卻依然不夠全面,也經常因為逆著風向貼文被質疑。但所有讀者們的溫和鼓勵或強烈批評,公庫團隊都有記在心裡,而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經費缺口,我們開始思考。

|到底這些社運報導和影像紀錄的意義是什麼?
|真的有必要幫各個組織轉貼資訊嗎?
|把本來就很醜的版面弄得更亂,誰要來看?
|要捐款也是給____、____、___吧?

我們對此進行了將近半年的討論,透過問卷、電話調查了解讀者意見,不斷追問自己「公庫到底怎麼看公庫」呢?

最後的結果是,雖然每位記者、編輯都有立場差異,都有各自覺得更適合的路線,但我們一致同意,這樣草根、頑固、任性、囉唆、硬地、不設限的風格,才是公庫身為「非主流另類媒體」的核心價值。

我們相信,唯有靠著公民自決由下而上,漫長又困難的辯證,甚至無數人的動身爭取,這個世界才能踏實向前進;#先健全自己的體質才能抵抗內部或外來力量對民主社會的破壞。

於是我們決定推出,這份簡化後還是很複雜的「閱讀指南📑」!大家更了解公庫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合時宜的堅持。

📢公庫是一個集合「社運報導、社運影像資料庫、社運資訊平台」三種性質,靠民眾捐款維持營運的媒體組織。
📢我們致力促進各種立場的言論流通,不會對內容進行過度審查,我們認為這些紀錄會成為下一代人研究當代台灣的重要基礎,我們雖然理想化,卻更在意做對的事情,大於保護自己的尊嚴。

我們希望透過這些資源有限、成果也有限的初步改進,讓更多朋友認識公庫的理念,並促成參與,補足現有經費缺額。

🤜🤛和各位透過各種方式,一起成為紀錄台灣公民運動的夥伴!🤜🤛


(1)📙本指南將分為三部份:前半將說明公庫的定位、性質、歷史。後半則是我們目前的困境,以及想達成的目標。

(2)公庫是另類新聞媒體

(2)📰另類新聞媒體

另類媒體並非新概念,台灣民主化過程中出現的黨外雜誌、黨外錄影帶、民主台、地下電台、紀錄片、平面攝影等媒介,都在台灣政治和媒體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但過去另類媒體對抗的是威權政體,現在除了監督政府,更要對抗資本集團,以及旗下媒體共同建構的主流價值。

近年台灣社會常用「獨立媒體」形容各種相對具反叛性的媒體,但這種說法,反而淡化了另類媒體應有的性格。簡單來說,只要資金獨立、運作獨立,都能稱之為獨立媒體,但這樣的媒體未必「另類」。

公庫則希望從中取得平衡,雖有立場,但仍以客觀原則運作,報導盡量補足事件細節,檢視民間團體的訴求是否合理,掌權者是否誠懇面對,或達成了可稱為雙方共贏的結果,並用較平易近人的文字和影像進行紀錄。

🔎公庫報導四大重點:
1.客觀(可供查證、程序正確)
2.但有立場(讓弱勢自己發聲)
3.關注邊緣議題,或主流中的非主流視野
4.盡量補足脈絡,讓社運現場不只有衝突面

粉絲頁專用Hashtag:#公庫報導 #公庫即時 #公庫圖輯 #公庫專題 #公庫外稿

(3)公庫是社運影像資料庫

(3)📺社運影像資料庫

公庫於2007年成立,目的是要紀錄台灣被主流社會所忽略或扭曲的公民行動,希望呈現台灣社會的多元聲音,作為大眾理解社會事實與社運主張的橋樑。

公庫至今累積約四千則社運影像,雖仍有未盡之處,且內容不一定豐富有趣,多是各平日一場一場的記者會。

但我們相信,這些資料將成為後人回顧本世代,進行研究、分析的史料,所有素材皆開放「非營利」免費使用,詳細授權規則請見官網。

#最終目標是架個網站像線上圖書館那樣
#串流社運(?)

粉絲頁專用Hashtag:#公庫回顧 #歷史上的今天#公庫議題整理

(4)公庫是社運資訊平台

(4)📨社運資訊平台

公庫身為另類媒體,除了報導社運新聞外,也希望促進不同角度,甚至邊緣觀點的言論流通,因此並未對任何立場設限。只要內容未涉及歧視、仇恨、侵害人權,我們都會張貼各民間團體投書寄來的新聞稿、採訪通知等文章。

包括公庫在內的非營利另類媒體,我們雖然有著理想性格,卻也重視傳播影響力,會在意點閱和分享次數;但讀者不是讓我們獲利的冷冰冰的數字,不單是內容的使用/消費者。

我們期待讀者能了解公庫的經營、運作、思想、關懷與困境,我們希望和讀者之間不是商品關係,而是超越對立、彼此理解、對各項議題就事論事、相互支持的社會關係。

#我聼說通常在戰爭後就會換來和平
#但公庫小編撿到槍也不敢用

粉絲頁專用Hashtag:#行動看板 #公庫投書 #社運發電機

(5)公庫簡介和沿革

(5)📈公庫簡介和沿革

2014年8月「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正式成立,成為社會慣稱的另類媒體,接著正式對外募款,逐步建立運作機制,並於2017年底獲得卓越新聞基金會頒發的「社會公器獎」。

目前「公庫」有三位專職人員,一位兼職編輯,以及數位特約記者,我們有組織、有分工,沒有科層,在「社會運動」的範疇內,記者可以自行決定報導主題,相互補位。我們強調「前線優先」,沒有審查制度,有問題共同承擔。我們強調內部民主、共識決定,每年兩次薪資會議,共同討論薪資等勞動調件的調整。

「公庫」人力不多,但總是盡可能關注各類的社會議題,十多年來,我們報導的議題包括:勞工、人權、性/別、環境、移民/工、教育、土地、司法、社福、族群、農業等類型。

公庫是非營利媒體,主要經費來源為支持者每月的定時定額捐款,其次則為一次性捐款,以及少量的影片及書籍版權費;雖然向公眾募款雖然辛苦,卻更能獨立自主。

更重要的是,我們試圖在資本主義的利潤極大化的思維裡,告訴大家,媒體還有不同的營運模式,不會為追求利益而放棄理想。

#並且透過民眾的支持
#媒體才能真正存活和獨立

(6)公庫困境圖

(6)📉公庫困境

2018年底,公庫遭遇財務危機,我們希望改善現有困境,並加深和各位讀者的連結,了解大家的想法,於是展開線上問卷、一對一電話調查,統整出目前的三大問題:

😨人力不足
以公庫現有編制來看,一名記者必須處理文字、攝影、剪接三種編採工作,同時要負擔文書、會計、美編、社群編輯等內務,公庫因經費困難無法增聘人力,而在記者個人需長期精進的項目上,也無法做到盡善盡美。

😰推廣不足
公庫的理念和架構建立在另類媒體尚未興起的時代,過去雖能成為「非主流」和「主流」社會之間的溝通橋樑,但功能性逐年被社群媒體、自媒體取代,再加上演算法鞏固了當下的各種「同溫層」,於是公庫無法突破現有讀者群,對尚未認識公庫的新朋友而言,形式又顯得不合時宜。

😱內容不足
由於人力和推廣皆陷入困境,導致公庫捐款長期停滯,更因此缺乏深度報導及評論,存在意義不斷邊緣化,再加上媒體、資料庫、平台三種性質互相擠壓,公庫無法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性格,所有問題互相影響,形成了惡性循環。

#例如這份設計很醜的懶人包
#尤其是上一頁

(7)我們發現公庫目前最直接的困境

(7)💔綜觀上述三大問題,我們發現公庫目前最直接的困境便是

#經費不足影響人力的數量和品質

但捐款不會從天而降,必須靠實績來爭取讀者們的認同,我們為此開始進行初步改善,這份懶人包便是本階段的重要目標之ㄧ。

針對性質部份,雖然這種做法有些不合時宜,經常被批評頁面太雜亂,或張貼風向不正確的投書遭質疑,但我們相信「社會能否進步,不是來自於政府的恩澤,也未必是因為反對黨的監督,更重要的是與社會運動是否發達密切相關。」

這個過程需要不斷的辯證,為此,公庫會繼續秉持「媒體、資料庫、平台」#三位一體 的理念。

#力求多元

(8)加強報導廣度

(8)✏加強報導廣度

至於報導本身,雖然目前公庫仍沒有足夠資源再次製作專題報導,但我們希望維持追蹤非主流事件、以及中、南、東部社運議題的力道。

多積極針對時事推出新聞回顧,補足爭議中的各項脈絡,也在熱門新聞中加強描述細節,有點囉嗦、沒那麼迅速吸睛,卻是紀錄社會運動時不可或缺的基石。

範例:
📅大觀社區迫遷案「十大關鍵現場」回顧

📋老天爺要我活著站出來 RCA工傷案20年總整理

(9)公庫希望突破舊同溫層

(9)📢突破舊同溫層

不過我們也深知,辯證需要引導和參與,不能徒留在同溫層內各說各話,第一步就要從「活化粉絲專頁」做起,包含更精簡的節錄、更吸引人的文案、有能力促成交流的小編。

在農曆春節前,我們便向 台灣獨立 樂團「拍謝少年」取得歌曲授權,製作了2018年年度議題回顧,希望向各位傳達那些實際發生在土地上的故事。

範例:
🎥公庫2018年度回顧《暗流》

🗳公庫發票捐贈碼576「我紀錄」

(10)大家的公庫

(10)🤘大家的公庫🤘

台灣社會大多對公民運動存在著莫明的厭惡,甚至恐懼,絕大多數的社運,不是被外界漠視,要不就遭到扭曲,只看到各式抗議陳情花招,或者不理性的衝撞對立,群眾不是小丑,就是暴民,很少被注意到:
#他們的主張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他們完整的行動訴求

面對發生在台灣各地的抗議行動,我們有諸多焦慮,雖然疲累,更不時灰心,但讓弱勢發聲、讓公共議題被討論、讓權力者受監督,是我們必要責任,我們也希望未來有更多的資源,能在全台作好更多報導,讓社會議題與公民行動被看到,讓壓迫更少、社會更進步。

#先健全自己的體質才能抵抗內部或外來力量對民主社會的破壞

目前公庫每月定期支出約17萬元,但定期捐款僅將近11萬,連年依靠存款維持運作。

我們希望透過這一連串資源有限、成果也有限的初步改進,讓更多朋友認識我們的理念,並促成參與,補足現有缺額。

#第一階段是打平虧損
#第二階段是增聘人力
接著再往網站改版、架設真正的影像資料庫等目標前進

我們希望邀請各位,透過各種方式,一起成為紀錄台灣公民運動的夥伴!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