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 性別

814慰安婦紀念日 婦援會呼籲正名「軍事性奴隸」、納入教育課綱

814紀念活動之集體藝術創作-「阿嬤的臉」:陳蓮花。原作攝影師:黃子明

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今天是814國際慰安婦紀念日,婦女救援基金會在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召開記者會,希望台灣政府應積極在國、高中課綱納入慰安婦相關歷史,並正名為「慰安婦-軍事性奴隸」一詞。

婦女救援基金會董事長葉德蘭表示,婦援會針對日本政府訴求,對於其日據時期對於人民做出的制度性暴力迫害應認錯道歉,如果日本希望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應正視自己過去的錯誤,才是現代大國應有的風度。

婦援會也與Youtuber「志祺七七X圖文不符」合作,製作慰安婦議題相關影片發布網路,期望更多年輕世代關注慰安婦歷史議題。

陪伴慰安婦倖存者 共同爭取遲來的正義

1992年時婦女救援基金會及政府陸續展開慰安婦相關倡議行動,控訴日軍暴行,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婦援會連年接觸了59位台籍慰安婦受害者,因年事已高、陸續離世後,目前僅存兩位近90歲台籍慰安婦阿嬤。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表示,基金會人員都會固定一段時間去探望阿嬤們,阿嬤們雖面臨年邁、身體機能退化,但整體來說還算健朗,家屬、孫子女都會多加陪伴,狀況還不錯。

婦女救援基金會董事長葉德蘭則表示,由於日本政府從未真誠的道歉,正義尚未到來,814這天婦援會仍要提醒所有人關於「慰安婦-軍事性奴隸」的歷史及人民傷痛。並希望除了日本政府以外,全世界的政府都必須為各地曾發生的戰爭性暴力或其制度化下的受害者負責。

婦援會呼籲從教育開始 正確認知慰安婦歷史

在台灣政府方面,婦援會訴求我國教育課綱應正名「慰安婦」一詞為「慰安婦-軍事性奴隸」,相關歷史應納入國高中一年級的課綱及教科書。

立委范雲說:「傷害要正名才能被認識,慰安婦一詞太輕了,無法感受傷害的力道,唯有正名為軍事性奴隸,才能真的感受到力量。」

她認為,奴隸制度本來就是民主社會、尊重人權的國家所反對的,而戰爭下性暴力倖存者卻容易因暴露身分面臨社會的歧視與汙名化,導致多年噤聲,不敢出面控訴,因此正名「軍事性奴隸」需要整個社會重視。

陪台籍受害者到國際女性戰爭法庭中發聲的律師、前立委尤美女則說,戰爭中經常出現「姦殺擄掠」,武裝衝突下對女性的性暴力是羞辱敵人,也讓女性痛不欲生。現況下國際衝突不斷,武裝衝突下的女性受害者仍未被重視。因此正名「軍事性奴隸」及檢討國家制度性對女性的迫害,也是慰安婦紀念日的重要性。

杜瑛秋說明,關於「慰安婦-軍事性奴隸」歷史,108年課綱中只出現在高中歷史中、高二高三才有的社會組課程中,國一高一的課綱都沒有。

杜瑛秋表示,雖然目前課綱並非全面出現慰安婦歷史,但現行各出版社出版的歷史、社會課本教材內容「各說各話」,有的僅以「戰爭期間,部分台灣婦女被迫充當慰安婦,成為戰火下的犧牲者」等字句帶過,有的教材篇幅較多,甚至提到多國慰安婦的處境,較為還原歷史。

她提到,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已將慰安婦定位為軍事性奴隸之被害人,學生只看到「慰安婦」一詞沒有正確認知,甚至以為是其自願的,造成台籍受害者二度傷害,因此有必要正名,才是與國際接軌的歷史教育。

婦女救援基金會董事長葉德蘭表示,婦援會針對日本政府訴求,對於其日據時期對於人民做出的制度性暴力迫害應認錯道歉


慰安婦紀念館不堪虧損 政府應積極介入協助

民間團體致力收藏及展示慰安婦相關史料,於2016年底在迪化街開設「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讓民眾在此能夠瞭解到台籍慰安婦過往被迫成為軍事性奴隸的血淚史。「阿嬤家」每月租金16萬,加上人事支出每月50萬,今年已累積負債近300萬,婦援會因不堪營運虧損,已在日前決定11月10日將熄燈

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紀惠容認為,身為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的重要職責是人權教育,她還在思考如何用國家力量讓阿嬤家人權館存續下去,尤其是搬遷後婦援會仍得自付搬遷、裝修等費用,對民間組織很困難,希望國家力量可以介入,協助人權館的存續。

尤美女說,政府提倡轉型正義,應要把「阿嬤家和平人權紀念館」納入國家人權博物館裡,不應該讓女性人權銷聲匿跡。

消息曝光後,婦援會接獲各界關心,仍積極另覓新地點開館。目前在地方及中央政府的接觸下,已另尋在台北市萬華區及中正區兩處地點,下週董事會將決議搬到何處,並開啟募款,籌措搬遷、裝修等費用,期望明年夏天能夠重新開幕。

相關報導:

2015年的慰安婦紀念晚會

2016年1月11日病逝的前台籍慰安婦鄭陳桃女士,人稱小桃阿嬤。

2016年的抗議行動

2017年4月許陳蓮花阿嬤去世


台籍慰安婦阿嬤繪圖面具作品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