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會客室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27集|開發老墓園!見證台灣歷史的南山古墓群將遭毀棄?

文 / 曾霈榆

2018年,台南市政府以南區殯儀館不敷使用為由,計劃在南山公墓內設置殯葬園區,也有部分居民認為公墓造成髒亂,影響房價與居住品質。不過,市府的重新規劃與開發卻造成古墓被迫遷移或拆毀,引發當地民眾及文化團體反彈,歷經多次抗爭,目前暫停施工,進行文化資產調查。今年二月,結果出爐,民間團體首批提出的50門墳墓只有10門列冊追蹤,未來要再作審查,其他40門則獲未列冊,民團再次不滿,批評審議不透明。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地上台南」召集人李時光,究竟作為臺灣最早墓葬群的南山公墓有何文化價值?針對南山公墓的開發,政府有何規劃?有哪些程序問題?

百年歷史 南山公墓兼具歷史與生態價值

今日的南山公墓占地近一萬公頃,位置鄰近台南機場,飛機飛過往往製造巨大噪音。「地上台南」召集人李時光表示,當地長輩常笑稱此地「吵死人」,墓地的存在具備機場與城市阻隔的功能。此外,在南山公墓的丘陵地間,有「竹溪」貫穿其中,仍保存著原始溪流狀態,溪流周遭更是台灣特有種南海溪蟹的棲息地,生態豐富。過去許多台南當地詩人常以竹溪及周遭環境作為詩作主題。這樣的地理位置,形成風水地理師眼中「背山面水」的好風水,乘載著先民四百多年的歷史。

南山公墓被稱為台灣最早的墓葬群,最早可追溯至南明(1624年)的曾振暘墓,更是許多歷史名人的安眠之地,例如清代進士施瓊芳、白色恐怖受難者施水環以及傳教士巴克禮等人,墓園內也保存了難得的裝飾藝術及花磚。李時光表示,南山公墓對台南人十分重要,過去幾乎十個台南人就有九個半葬於此地,甚至許多往中北部發展的家族,例如:台北大稻埕許姓家族及開發彰化平原的吳郡山家族祖先也在此安眠。

李時光用一百多年前的《台灣堡圖》以及李仙得《臺灣紀行》的圖片解釋南山公墓的歷史演進,表示過去南山公墓的面積遠大於今日,在台南府城的城牆外即是墓葬區,百年間隨著都市不斷擴張,縮減至目前樣貌。

👉🏽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開發用途充滿未知 開闢停車場恐圖利私人企業

台南市政府2018年以促進都市發展及提昇居民生活品質、遷移並更新老舊不足使用的殯葬設施,建立現代化、公園化及可親近的殯葬專區為目的,開始進行遷葬,然而政策的規劃卻飽受民間團體的反彈。

【圖片來源:李時光 提供】

李時光說,南山公墓開發案可劃分為A、B、C、D以及E區,其中A、B區將作為殯葬專區;C、D區大部分的開發用途仍未知,政府僅以「因應民意需求」帶過,較確定的一部份C區土地將規劃為古墓公園;E區則預計作為停車場使用。

針對南山公墓的開發計畫,李時光批評,南山公墓開發案的私人土地徵收費、整地費等等總計耗資上億,涉及數千門墓遷葬,政府在規劃用途時竟以「因應民意需求」模糊交代,在用途未明的情況下,要求民眾先把墳墓遷葬,十分不合理。另外,他也對古墓公園提出質疑:「兩千門也是古墓公園,兩門也是古墓公園,甚至在全台灣還有一門都不見的也叫古墓公園!」古墓公園裡欲保存的古墓數量仍未可知。至於將闢建成停車場的E區,她則認為暗藏玄機,間隔一條馬路便是一間私人納骨塔,納骨塔在南山開始開發後,曾重新整修,將內部塔位翻倍,致使該間納骨塔明顯停車場不足,而欲至公墓掃墓的民眾在西門路原先就有停車空間,這樣的規劃恐有圖利私人企業之嫌。

李時光認為,在遷葬的程序上也存在許多瑕疵,他接觸南山開發初期,市政府採取直接在「墓地」上立公告,要求於期限內自行遷葬,並通知政府領取補償金,若超過期限則由政府自行處置。儘管政府已委託專業廠商進行墳墓查估,礙於對墓地長年疏於管理,幾百年後要尋找家屬難度極高,致使許多民眾並不知道家中祖先正面臨遷葬危機。另外她表示,遷葬其實是權力不對等的問題,即使民眾對此不滿、不同意遷葬,政府終究會用公權力進行遷葬,人民只是「被告知」。

南山為複合型文化資產 耗資千萬文資調查未公開

2017年《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中將「墓葬」增列其中,這片四百多年歷史的墓葬群,更被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盧泰康教授認為是涵括「古蹟/歷史建築」、「考古遺址」、「古物」等多種有形文化資產「法定類型」的國家級「複合型文化資產」。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超過五十年的建築須進行文化資產價值評估,才能進行開發,然而李時光表示,南山公墓在開發初期竟沒有進行文化資產價值評估,光要讓開發停工、進行文資調查,他們就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進行抗爭,過程中還曾出現文資調查跟開工並行的荒謬行徑。

2019年台南市政府委託台南大學台南學研究中心進行《台南市南區南山公墓遷葬範圍內文化資產調查計畫》,調查範圍總計近六千五百座墳墓及兩處疑似遺址,進行南山公墓的相關史料蒐集與分析、遷葬範圍內墓葬之文資價值普查,及二處疑似遺址地表調查。李時光表示,去年調查結束後至今結果仍未公開,政府花了千萬進行的調查理應將具有價值的墳墓作為公開資訊告知民眾,如今台南市政府卻完全不回應,反而設了協作平台,以公民參與的名義,讓民眾自行填寫墳墓的價值,全然不見專家的評估結果。

今年二月份,台南市政府文資處籌組專案小組針對民間團體前五十門提報個案,分梯進行現勘,召開列冊追蹤審查會議,僅同意其中列冊追蹤的十門墓葬「進入審議程序」,高達四十門未通過。李時光批評,此次審查是黑箱作業,過程中的評估標準、墓葬現勘及委員組成狀況皆不公開,據他側面了解,大部分委員為建築系背景,但墓葬並非單純的建築,而是複合型的文化資產,他舉此次未獲列冊的台灣藍眼淚發現者「王雨卿墓」為例,儘管其墓體不被委員認為具保存價值,王雨卿所具備的文化紀念價值應有保存之必要,僅考量建築形式的評估標準難以使人信服。

墓園迅速消失 政府應正視墓園管理

「會不會我們努力還沒有到成熟,其實台灣已經找不到墓要被保護了。」李時光表示,這十幾年來每天都有墓園正被拆遷,南山公墓的保存刻不容緩。他認為政府與其花費大筆金錢消滅墓園,不如做適度管理,例如填平墓園坑洞、諮詢專家進行文資保存與調查,可效仿國外墓園,增設步道與植栽,設計成兼具祭祀與休閒功能的墓地。

李時光以新加坡咖啡山為借鏡,這片容納了10萬座華人墓塚的墓園,擁有難得的原始森林景觀,鳥類及哺乳類動物豐富,墓園中設置解說牌,已發展出不需導覽的「線上自主導覽」,掃描QR Code即可了墓葬背後的歷史故事。

主持人管中祥表示,殯葬園區有多種可能與想像,可以更接近歷史與自然,期望台南市政府能夠好好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