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歸零–無人提起的真相〉書法與攝影展 不讓危險重啟,不讓核災重演—823公投投下不同意

文/地球公民基金會

地球公民基金會策劃〈歸零–無人提起的真相〉書法與攝影展,這場台灣和日本跨國合作,將於台南(無有為書店)、高雄(春福 Chhun Hok)、屏東(繫。本屋、永勝5號)三地四個空間同步展出,特別選在獨立書店、餐廳,以最貼近人們生活的場域,透過台灣書法家與日本攝影家的作品,以藝術為媒介讓人們能夠看見、思考、對話,共同探索當代人類使用核能的紀錄與反省。

地球公民基金會邀請了日本攝影家豐田直巳,展出紀錄日本福島核災之後的人們與環境變遷,並透過李根政的書法,探討世界與台灣使用核電的歷史與省思。地球公民基金會於展場之一的繫。本屋舉辦開幕記者會,邀請關注南台灣核能議題的來賓前來看展、分享經驗,屏東縣長周春米亦送花籃到現場致意。

跨國、跨界展覽,提醒台灣「核電真相」 

台灣在1978年於北海岸的石門興建了核一廠,1981年於於金山與萬里交界的國聖埔興建核二廠;1984則在恆春半島馬鞍山興建了核三廠。這三座核廠雖然發生多次一級或二級的核子事件,但幸運的是都沒有釀成像福島核災的七級核子事故,台灣也沒有遭遇核電廠週邊的大地震,但不代表未來不會發生。而台灣三座核電廠都在威權時代興建,直到解嚴後才發生了反核四運動,其間引起廣大的社會爭議和討論,一直延續到今天;台灣也曾發展核武,但被美國拆除了。這些都是台灣人不該忘記的核電「真相」。

今年5月17日最後一座運轉核三2號機終於除役,但在野黨卻強行開啟核三重啟大門。核三位於地震斷層帶上,重啟風險極高,40年來僥倖無事已要感謝諸神保庇,如今竟還要再賭20年,台灣人不該遺忘福島核災教訓。

核電歸零,但對福島的教訓不應歸零 

展覽策展人,書法藝術家、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表示,本次的展覽主題—「歸零」有著多重的意涵。第一,台灣進入核電「歸零」。台灣最後一座核電機組–位於屏東的核三廠2號機在2025年5月17日夜裡,依法在運轉滿40年後停機。但是,世界因為AI龐大的電力需求,出現了新一波的擁核聲浪,人們仍在爭辯著是否使用核電。第二,世人對日本福島核災的記憶似乎也「歸零」。福島核災後至今14年,人們開始逐漸淡忘,新世代對於過去的核子事故並不了解,使福島核災再也「無人提起」。他認為,造成過去核子事故的種種因素至今仍未解決,社會不該因為新的政經情勢而忽視核災風險,或者對於科技帶著盲目的樂觀信仰。

李根政在從事環境運動的同時,也透過書法的字句,一頁頁的書寫台灣核電歷史,嘗試著以此方式記憶。他表示,在書寫《犧牲》一作時,特別有感於日本哲學教授高橋哲哉於著作中提到「核電是沒有犧牲就無法運作的體系」,不僅是核廢料犧牲環境、工作人員受到輻射暴露而犧牲健康,核電廠所在地區的居民也被迫接受跟時刻都存在風險的核電廠為伍,證明核電並不是一種永續的能源。

《生人勿近》一作,則提及目前全球唯一一座進入試運轉的芬蘭 Onkalo深層地質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在興建時討論要建造什麼樣的標誌、符號,才能夠確保萬年後,縱使人類文明更迭,也能警告後世裡面的輻射風險。他指出,這彰顯了核廢料是少見以「幾萬年」為尺度的危險廢棄物,而持續使用核電生產核廢料,是一種世代的不正義。

日本攝影家:台灣成亞洲零核首例,日本應學習 

無償提供作品展出的攝影家豐田直巳,也提供了一段文稿由現場人員代為宣讀。豐田直巳向台灣表達敬意,因為台灣於今年5月17日成為亞洲第一個零核電運轉國。他表示,當天他人在台北,大樓牆面投影了大大的「非核家園」以及「No Nukes TAIWAN、No Nukes ASIA」,跟台灣人一起見證歷史性時刻、慶祝核電歸零,非常高興,更由衷地感謝站在亞洲甚至世界的前端,為了實現非核而努力不懈的台灣的行動者們。

豐田直巳表示,他在隔天前往核三廠參訪,聽到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說「沒有核電台灣也不會缺電」非常感慨,因為在經歷福島核電廠的事故後,日本的政治人物還不放棄核電,使他再次體認到,日本人應該台灣學習更多。豐田直巳進一步指出,當初拍攝的這些場景,許多已經因為日本政府進行建物的解體與公共設施的建設,現在再也看不見了。他表示,不少福島的災民說:「中央打算抹除核災的痕跡,讓核災好像不曾發生一樣」。遺憾的是,受災的景象雖然被抹除,但輻射、放射能200年也不會消失。14年前受到輻射暴露的孩子們,罹患甲狀腺癌的案例仍不斷增加。

豐田直巳鼓勵並感謝8月23日即將要去投票阻止核三重啟,確保非核成果的台灣公民。他期待更多人有機會透過他的作品看到福島核災的真實狀況,在台灣零核電的路上盡棉薄之力。他表示,讓我們往更好的台灣和日本,以及更好的亞洲和世界,前進!

福島核災仍是「進行式」,台灣不應忘記 

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中山大學社會系博士後研究員,同時也是長期擔任豐田直巳聯繫窗口的陳威志表示,他是2008年到2016年在日本留學,剛好跨越福島核災前後,經驗日本社會極大的變化。不僅日本各地都出現廢核街頭運動,甚至每周五晚上在首相官邸前的抗議延續了近10年,是全民面向核能政策的歷史時刻。

陳威志指出,他曾在離福島第一核電廠約20~30公里的川內村、飯館村目睹,如園子溫的「希望之國」等電影中描繪的一條界線兩個世界,線的這邊必須強制撤離,線的那邊可以繼續居住,居民被一分為二,也在南相馬市見證海嘯肆虐後、遍地屋瓦殘骸,以及飯館村滿是除汙太空包的場景。在那次旅程後,才體悟到核災所造成的影響,絕不是表面的死傷人數可以呈現,更幽微的生計與生活等種種改變才是重創。直到多年後,他才聽到豐田直巳一個相當貼切的說法:核災現場「根本是一場戰爭」。

陳威志表示,豐田直巳雖是戰地記者,但以戰爭來形容並不是因為災區滿目瘡痍, 而是,隱蔽事實與無法保護國民等戰爭的特質,都真實地體現在福島核災後的災區中。在福島核災14 年後的今天,核電廠還有尚未取出的高階燃料棒碎片,每年上千噸核廢水正在排入海洋,種種問題都代表著核災仍是進行式,這就是福島核災「無人提起的真相」。他認為,豐田直巳是抱著不想世界上再有人受到這種傷害的心情,而努力拍攝並傳達到世界。

 渺小的人類不停創造悲劇,再先進的AI也救不了核災

大武山基金會董事長、屏東縣前縣長曹啟鴻感嘆,渺小的人類卻創造出核災這樣難以計量的悲劇,對土地與海洋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他回顧2001年的「全黑事件」,核三廠曾因鹽霧害導致輸電線路跳脫,電力無法輸送,進而反饋至廠內釀成意外。當時應有四部幫浦啟動降溫,但卻全部失靈,所有應變設施相繼故障。事後在立法院得知內情,讓他直呼「太恐怖了!」他指出,核三廠位在活動斷層上、鄰近黑潮海流,若發生事故,核污染不僅危及屏東,更將順著洋流危害整個台灣。517核三廠除役原本是天大的好消息,如今卻還要舉行公投重啟,實在令人憂心。

曹啟鴻強調,當社會因AI發展帶來龐大經濟利益卻忽視無限制耗能的後果,將是一種災難。他提醒,核三廠一旦發生事故,台灣的海洋生態、農漁業、畜牧產業都將毀滅殆盡,屆時再先進的AI科技也無力挽回。他呼籲,屏東縣民必須比其他縣市更清楚認識這項公投的嚴重性,支持再生能源發展,才能守護屏東與台灣的未來。

能源轉型如民主,推動由下而上改變

屏東縣愛鄉協會執行秘書周芮宇代表創會理事長黃鼎倫出席並表示,今日站出來反對核三重啟,不只是為了眼前的風險,更是為了守護腳下土地與下一代的未來。她強調,核廢料是無法處理的能源代價,不能讓最弱勢、最靠近核電廠的社區,再度成為承擔風險的對象。

周芮宇指出,屏東位在台灣尾,長期在國家發展中被忽視、錯過太多機會,如今更應堅持推動由下而上的能源轉型,拒絕高風險的老舊核電重啟。她形容,能源轉型的過程就像是民主推動,雖然會經歷初期的混亂與挑戰,但不能因此選擇走回威權與高風險的能源舊路。她呼籲,台灣應堅持選擇一條更長遠、更安全、更屬於地方社區與公民自主參與的能源政策道路,務實推動更友善且公平的再生能源轉型,才能擺脫依賴壓迫與風險堆疊的能源體系。

核電代價上萬年,台灣人應正視能源真相

繫。本屋負責人彭巧如表示,台灣是一個便利到令人容易遺忘生活與政治密不可分的社會。許多人因為生活便利,而缺少真正了解台灣的能源政策與能源佔比的契機,以為核能是乾淨、方便、現代的能源,卻忽視了背後上萬年都難以解決的核廢料問題。

彭巧如指出,台灣位處地震帶,核三廠更座落於活動斷層上,核電不僅有天災風險,更有可能因人為疏失釀成意外,核電在台灣的使用極為不適宜。她期待透過展覽,讓民眾理解核能對地方可能造成的不可逆的災害,以及反思什麼才是對土地、對社區友善、負責任的能源政策。她也邀請社會各界走訪屏東,認識地方空間與能源議題,一同為台灣尋找更好的未來選擇。

〈歸零–無人提起的真相〉書法與攝影展於7月10日起於四個展區展出至8月24日止,各展區除有不同的展品展出,另有擺放本次核三重啟公投相關資訊,以及五款限量的客製展覽酷卡,歡迎社會大眾前往巡迴看展、喝茶喝咖啡,或者吃漢堡聊議題。同時,面對台灣8月23日即將舉辦的核三重啟公投,也呼籲人們可以透過展覽,進一步了解核電之於全人類、日本、台灣,生命與生活的多重面貌與真相,做出自己的選擇及公民行動。

==========================================================

 〈歸零無人提起的真相〉書法與攝影展 展覽資訊 

展覽時間:7/10~8/24
策展人:李根政
企劃與執行:陳嘉雯
展場設計與佈置:郝渂心
主辦單位:地球公民基金會
特別感謝:豐田直巳先生無償提供作品,襄助反核運動。

藝術家簡介 

李根政/跨環境生態、政治等社會運動領域資深工作者,擅長書法與繪畫、寫作,喜歡和一群人努力改變社會。著有《台灣山林百年紀》,為生祥樂隊〈野蓮出庄〉專輯寫書法入圍金曲獎。現任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委員。

曾任公共電視台「有話好話.南部開講」節目主持人;中央通訊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社運環保類得獎人、天下雜誌陽光世代「共生世界守護者」代表人物。

豐田直巳/日本資深戰地記者,311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的第二天,甫結束車諾堡採訪的他,就進入災區採訪,紀錄著核災對生計與生活的改變,至今已出版多本攝影集及兩部紀錄片。「這根本是一場戰爭」–這是豐田直已先生採訪後給世人的警語。

展覽場地介紹 

屏東|繫。本屋  ( https://tinyurl.com/258nzt69 )

這是於屏東市勝利星村的獨立書店,結合了書店與咖啡茶屋,以「繫」字象徵聯繫、牽引,連結在地文化與知識,目前是由創辦人徐孝晴經營。

屏東|永勝5  (https://tinyurl.com/3xrmpc9s )

永勝5號是書店、也是一座微型文學館,這裡曾是作家張曉風的家。目前由創辦人翁禎霞經營。

高雄|春福 Chhun Hok  ( https://tinyurl.com/2s4w8jhd )

這是一家賣咖哩、精緻餐點、咖啡、啤酒、調酒,旗幟鮮明的人權、議題餐廳,目前是由顧旻和王怡靜共同經營。

台南|南渡策室 Lâmtōo Project /無有為書店  ( https://tinyurl.com/3wrmewyw )

是一个工作室,這馬經營東區ê「無有為冊店」。冊店關心本土語言復振、轉型正義等等議題,kap 台灣有關 ê 本土書寫、文化研究。希望透過展覽、講座、冊、人 kap 人ê交流,重新連結人、土地、文化佮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