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黃馨慧
許多人出外旅遊,不外乎大啖美食、走訪知名景點、體會當地風俗民情。觀光,早已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調劑。而《觀光人類學:旅行對在地文化的深遠影響》的作者厄夫.錢伯斯,從人類學的角度來討論大家熟知的「觀光」。原來觀光雖能帶來經濟發展,卻也可能吞噬當地文化?
本集節目邀請到《觀光人類學:旅行對在地文化的深遠影響》的譯者李宗義,和觀眾分享該書作者如何以人類學角度來討論觀光?旅行這件平凡的小事,如何對當地文化造成深遠影響?
專業化的觀光,大幅降低與當地人建立關係的機會
李宗義說,觀光和人類學研究很像,「都是到一個異文化 (exotic) 地區去生活一段時間,去發掘一個不了解的新世界。」本書作者者厄夫.錢伯斯正是在旅途中受到各種異文化的刺激,進而開始反思,觀光這個行為如何對當地文化帶來衝擊?
然而,一般讀者或許會困惑,學者為何要將觀光賦予這麼多意義?把一件只是放鬆身心的行為變得更嚴肅深沈?民眾又為什麼要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觀光這個行為?李宗義認為,其實大多數人在前往陌生的地方觀光時,放鬆之餘,應該都有著想要更了解當地文化的心態,所以才會在出遊前搜集資訊做功課。而從人類學的角度去觀察當地文化,能讓整個觀察更深層、更具目標性。用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待觀光,其實也是期待民眾能在旅途當中,或是回顧自己的旅遊經驗後進行反思。
《觀光人類學:旅行對在地文化的深遠影響》書中打破我們對觀光的一些迷思——人類的觀光行為,並不是因為經濟發展才出現的,更不是西方世界的產物的。早在尚未現代化、尚未工業革命之前,人們就已經會到各地觀光,中國經典的各種山水詩、古代遊記,都是當時的人們觀光後留下的作品。此外,作者在書中也不斷探討現代化的觀光如何改變一地的文化。李宗義解釋,現代化之後,交通工具的出現幫助旅客能到達更遠的地方,旅宿產業也應運而生。從古時候向陌生人家「借住一宿」到現在的連鎖飯店與不同級別飛機艙等,現代化使得觀光朝向產業化、專業化。在古代,出門在外一切都要自己打理,到一個地方旅遊,因為需要向當地人問路、借住,自然而然可以和跟當地人建立起各種關係,然而,當觀光變得專業化,旅客和當地人接觸的機會大幅減少。觀光被專業化,改變的不只是人們與旅遊地的關係,也改變人們對於觀光的價值衡量標準,所有人就會用同一個標準,去看待自己付出的金錢可以獲得什麼樣的旅遊感受和體驗。
觀光促進經濟,利益卻沒流到當地人手裡
觀光在當代被視為一種促進發展的工具,許多地方也都將觀光當成發展經濟的良方。《觀光人類學:旅行對在地文化的深遠影響》兩面並陳地寫出現代化觀光為當地帶來的正負面影響。觀光固然能為當地商家帶來經濟效益,並提供一定的就業機會,但作者也點出了一個問題——更龐大的經濟收益流入大財團手中,當地人能獲得的利益了了無幾,造成「觀光收益外流」的現象。李宗義舉例,若一間高級的國際連鎖旅店在某地成立,會優先從全球各地網羅專業人才,不一定會聘用當地人,導致最後經濟利益全被外來的商家拿走,但是所有觀光帶來的外部成本,以及環境維護,卻是由當地人承擔。
不可否認,觀光帶來的人潮,能為在地商家提供商機,但這種成本效益可能是短期的,僅能持續三年、五年或十年,所以李宗義提醒,在發展觀光時,政府或是當地民眾都應該思考如何更永續地資源管理。作者在書中也強調觀光的真實性,也就是真實與公正地呈現旅遊地點與當地人。李宗義認為,觀光客最在意的事情之一,就是一地的文化是否真實。人類學視角的觀光,強調觀光應是與當地人民的生活緊密貼合的,所以觀光要如實反映出本土的 (native) 樣貌,這才是大家不遠千里來到觀光地最想看到的。
消費導向的文化表演,失去傳統意義
有些地方的傳統文化,因為觀光帶來的人潮和收益得以繼續保存,然而,也有些地方的傳統文化,因為受到專業化觀光的衝擊,而失去原本的意義。作者在《觀光人類學:旅行對在地文化的深遠影響》書中分享,有次在觀賞某地的原住民舞蹈表演時,音樂結束的一瞬間,觀眾席就出現一群兜售傳統服飾裝飾品、紀念品的商人,這種將傳統文化過度商品化的現象,在台灣也不難發現。許多傳統文化的復興或保存,最終目的是要吸引觀光客消費,而不是推廣文化。
書裡也指出,觀光的過程裡,有三組行動者:分別是遊客、負責觀光架構的中間人,包括政府和廠商,最後是當地居民,他們往往是權力最小又最沒有影響力的角色。主持人管中祥好奇,難道沒有什麼兩全其美的方法,能讓當地居民既得到經濟利益、保護當地環境,同時又能附贈文化給外人嗎?李宗義認為,在觀光的過程裡,當地人通常只能扮演協力者的角色,他們面對遊客的討價還價、大財團的利用、外地人的投資,幾乎沒有發言空間。當他們面對這些不可撼動的強大力量時,或許只能靠著當地社群之間凝聚的在地認同感 ( local identity) ,來與之抗衡,而這種在地認同感該如何生成?必須由當地居民自己思考。唯有居民之間形成足夠牢固的在地認同感,才可以明確地對外界勢力傳達自己想講的故事。李宗義舉例,他去宜蘭或是南投埔里旅遊的時候,就能感受到當地人有很強烈的在地認同感,也為當地感到驕傲。
節目的最後,李宗義提醒觀眾,《觀光人類學:旅行對在地文化的深遠影響》並不是一本能輕鬆閱讀的旅遊指南,但閱讀完之後,能讓大家在以後旅途上,或是回顧自己的旅遊經驗時,有更多的反思,也能在輕鬆旅遊的同時,不忘記我們作為一個行動主體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