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反全球化, 外稿

在反服貿激情之際…

文/李重志(大學講師)

關於這個場子,我們面對的是什麼?未來會怎樣?

第一個問題。這場子分別有幾個層次:
1「反黑箱」,「程序問題」,「逐條審查」。這一組概念,是目前獲得最多人響應與傳述的概念與訴求,即便不清楚服貿內容,對國民黨如此惡劣作法也會反感。這一組概念禀持的是民主原則。代議政治與政黨政治的概念在此仍有效。

2「反服貿」,「產業衝擊」,「重新談判」。這一組概念由各產業所受之衝擊,以及獲利不對等情形所延伸。民進黨大抵是持此立場,但必須挑戰立院朝野協商共識。自由貿易與大中華經濟圈概念在此仍然有效。

3「反中國」,「受制於人」,「不可談判」。台派、台聯黨大抵是這立場,不但必須挑戰立院朝野協商共識,且大中華經濟圈概念已無用,國安立場在此仍有效。

4「反自由貿易」,「經濟體間不可能有對等地位」,「不同產業間競合」,「資本與勞動的矛盾」,「階級問題」。這種觀點的論述者最少,相對前三立場而言,這個立場最為「基進」、較為左翼,但不一定只有左翼可以談,右派經濟學家也可能在公平貿易的立場上持此立場。這已經不是換一個國家談服貿而已,而是必須在國內產業尤其是勞工的觀點來看自由經濟問題。

第二問題。以前述各觀點推演未來發展的幾個可能要求:

A「逐條審查」。以此要求,倘若國民黨僅逐條審查,即可瓦解此一訴求。且審查時在野黨無法贏過行政權。而「先通過兩岸協議處理條例,再依條例審查」是這一立場的衍生。

B「重新談判」。在野黨不接受前一立場,而要求重談,形同協議破裂。此訴求可獲得泛綠支持,但泛綠之外民眾,還要從產業衝擊面來說服,但仍有可為。「重談」與「逐條審查」有矛盾,這也是在野黨中央與部分在野黨立委,不大一致的地方。在野黨內部意見仍須整合。

C「無限期擱置與中國談判」。前兩立場都可能導向於此,但由於不挑戰自由貿易,故必須建立「連結中國以外對象」之策略,這是最大困難。泛綠陣營在此也未達成「逢中必反」的共識。

D「反自由貿易」此武器殺傷面最廣,但持此論述者最少,在野黨不可能以此訴求,公民團體在這點也尚未覺醒,所以力道也最弱。

E「建立新政黨乃至新體制」。前述幾個路線,都是不改變現狀結構的設想。但倘若有訴求更基進的「人民會議」、「公民組合」,且能引起聲勢,獲得廣泛認同,則,雖然可能還是兩黨掌握國會,但新政治勢力可以從中誕生,若能發展,開展出「以內閣制重建政府,以現實重新框定國家」的修憲運動,也可能有些微的機會。

未來如何,我不是場子的主持者,也非政治力,場子如何走,不能奠基於自己的意願與想像,必須實證地去觀察,還在觀察中~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