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發電機

【採訪通知】窮忙人生補破網?非典型就業與社會安全政策論壇

文/台灣社會福利學會

追求競爭力下的台灣勞工命運悲歌 

非典型勞工低薪、就業不穩定又沒福利保障

彈性與保障難道無法兩全其美?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召集產官學專家診斷台灣勞工的窮忙人生

非典型工作在台灣逐漸成為許多人就業的選項之一,無論是自願或非自願加入非典型勞工的隊伍,非典型就業在台灣社會已經日趨普遍。根據主計處2014年5月所發佈的《人力運用調查》,我國就業人數1,105萬人當中,從事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等非典型就業共計76萬餘人,約占全體就業者之6.9%,許多學者甚至認為官方數據嚴重低估實際狀況,其中光就勞動派遣的人來看就超過百萬。

非典型工作通常被認為是低薪、不穩定就業與缺乏福利保障的同義詞,其衍生的爭議事件也日漸在台灣社會發酵。譬如國道約聘僱收費員的就業安置與退休金的抗爭迄今仍未落幕,公務機關大量聘僱低薪派遣勞工,或者大專院校運用兼任助理所涉及的法律問題,在在均飽受社會輿論的指責批評。

尤有甚者的是,非典型勞工不僅面臨低薪、時常經歷失業威脅,目前台灣多項社會保險制度在年資或投保級距的設計上,也大多不利於非典型勞工,甚至有些制度方案直接排除非典型勞工的適用資格。例如全民健康保險規定週工時低於12小時者,其雇主不具投保義務,須轉向各地區公所加保,導致被保險人負擔沈重,引發不滿。又例如,現行台灣自營作業者被排除在就業保險的適用對象之外,一旦淪入失業卻無法領取失業給付,而在退休部分亦直到去年才被納入勞工退休金條例的自願提撥適用對象。

此外,近來沸沸揚揚的兼任助理爭議事件,就是非典型勞工與社會保險制度適用問題的經典案例。從學校的角度而言,多數兼任助理的薪資低於勞工保險投保級距下限11,100元,卻仍據此納保,造成雇主方極大的成本負擔,許多學校與學者專家呼籲勞動部放寬投保薪資分級表,以實際薪資為提繳標準,既可解決財務問題又不至於出現溢繳。然就兼任助理來說,給付額度是以投保金額計算,一旦依照實際薪資加保,則會降低給付水準,威脅經濟安全保障;相對的,官方則考量維持給付水準不宜過低,但若不調降投保薪資下限金額(例如月領2,000元就以其為計算保費的基準,而非現行以11,100元計算保費),將產生勞保年金「低繳保費、高領給付」之不合理現象,加重勞保基金的財政風險,這些問題在在凸顯出給付水準、雇主成本與財政紀律三者無法兼得的勞保困境。

非典型勞工無法順利與社會保險制度接軌,顯然會是現階段政府刻不容緩須著手因應的挑戰;未來台灣是改革既有制度較為可行,還是替代方案較易成功,而其他國家的經驗是否能為台灣帶來啟示或借鏡?台灣社會福利學會將邀集產官學三方專家分析國內現況、分享國外經驗,並且找出有效解決問題、對症下藥的改革方案。

 

主辦單位:台灣社會福利學會

時間:20151112日(週四)10:00-12:0013:00-16:00

地點:台灣大學校友會館3A會議室(臺北市濟南路一段21號)

 

場次與談人職稱
10:00-12:00

場次一:非典型就業發展現況與勞動處境

主持人:劉梅君(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

 

胡清雅

林柏儀

邱曉彤

林奕志

葉大華

交通大學助理與學生勞動權益促進小組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

台灣通信網路產業工會副理事長

政大學生勞動權益促進會代表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

13:00-14:55

場次二:非典型就業與社會安全制度

主持人:張世雄(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

楊靜利

林佳和

古允文

石發基

林凱衡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勞動部勞動保險司司長

台灣大學工會前秘書長

15:00-16:00

場次三:非典型就業社會保障之政策遠景

主持人:林佳和(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鄭麗君

陳婉娥

劉祐龍

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

綠黨組織部主任

時代力量政策組助理

 

新聞聯絡人:台灣社會福利學會政策部主任 劉侑學(0910-875-557)

標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