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立委及媒體不能只是酸言酸語

文 / 管中祥

「一例一休」政策上路沒多久,剛上任的行政院長賴清德隨即提出修法,放寬勞動「彈性」,雖然不少人質疑是「朝令夕改」,不過,賴清德的作法,也許就如前行政院長郝柏村說的「朝令有錯,夕改何妨」。

雖然行政院的修法版本對勞工處境是越改越糟,但先不論對勞基法修法的看法,世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政策,政策有誤,就承諾錯誤,再作修改,這是執政者本來應該要作的事。然而,即使如此,也不是想改什麼就改什麼,特別是實施不久的法案,要改,也要拿出能夠說服人民的科學數據或合理的論述。不過至今,民進黨政府不但說不清自己為何「昨非今是」,更重要的是,也提不出任何統計數字或社會調查作為修法的依據,民進黨沒有說服人民的論據,只有和資方唱和的聲聲「幹話」,也難怪會引起人民的反彈。

民進黨不但提不出合理說法,也擺出一副要強行通過的傲慢態勢,更不想理解人民為什麼抗爭,這種唯我獨尊,有權就是老大的心態,難怪立委邱議瑩會說:外頭抗議的是勞團,不是勞工,「認真的勞工、需要賺錢的勞工都在工作啦。」

不只民進黨政府 長期被認為與民進黨關係密切的自由時報,在勞基法修法的議題上,也和民進黨政府持相同立場,主張勞基法彈性化,應該鬆綁,但對於勞工為什麼抗爭,同樣是輕忽看待。自由時報總編輯鄒景雯在她所寫的特稿裡就說:

「今天在台灣,這個世代給不少人的印象是,他們爭執的,似乎總是在還他們七天假,有些還是莫名其妙的威權節日;週休二日不能移動,強制全體都要照辦;上班八小時,多一點就是過勞死的格局之中打轉。兩相比較,鮮少涉及大我層次的探討。老實講,稱他們是左派,是言重了,前述其所關心的,僅僅只是一己的確幸而已。」

邱委員及鄒總編對抗議者的評價,其實是在污名化這些關心社會的人。他們之中有許多人並無法領 薪水像兩位在辦公室裡發表評論,相反的,其實是請了假,趕到現場,為自己、為社會抗議,他們為了台灣未來付上的代價,並不會亞於邱委員及鄒總編。

即使這些人真是為了個人「一己的確幸」而抗爭,又如何呢?參與社會運動的人,當然會有人是因為自己的權益受損,但他們在為自己爭取權益的同時,也在為社會爭取權益,就如同消防員、醫護人員上街,除了為自己的勞動權益,難道不也是為了社會大眾爭取更好的安全及救助環境?勞工過勞,受害的不是整體社會嗎?他們所關心的,不就是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嗎?更何況,邱委員及鄒總編是否真的去了解這些青年抗議的理由嗎?了解抗爭者真實處境?

作為執政黨,要了解人民的需求,即使是要改變政策,也要有真確的調查或合理的論據,而不是酸言酸語或幹話連連。媒體對公共議題可以有不一樣的立場,自由時報可以選擇站在權力者的同一面,作個保皇黨,但請記得,所有的討論請在事實的基礎上,回到勞動政策。當然,媒體除了選邊站,同時也可以成為公論壇,如果自由時報有意願,也很期待能以自身的媒體資源與政商關係,邀請賴院長、林部長跟反對的勞團公開辯論!

【延伸閱讀】
【投書】回應自由時報鄒景雯總編輯:別抹黑異議者、污名化年輕人
勞團立院外續反勞基法修惡 爆3波衝突、抗爭進入持久戰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