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燦爛時光會客室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219集:台灣沒有台語台,母語文化怎流傳?

整理 / 陳淑敏

行政院於今年1月4日通過《國家語言基本法》成為台語頻道的法源;文化部也通過2019年編列四億專案預算給公視作為台語頻道明年度創台預算。12月18日,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審明年度文化部預算,忽然連署凍結台語頻道預算。

立委高金素梅質疑:

要做一個好的母語不需要一個頻道給你們,在既有的文化部裡面,公共電視裡面那麼多的節目,你難道不能夠做嗎?

閩南語在台灣,有的人認為已經是強勢語言,不需要再特地開一個專屬頻道道;然而另一方面弔詭的是,台灣現在有原民台、客語台,至今卻沒有一個專屬的全台語頻道。

台灣自2001年開始於小學推動鄉土語言母語教學,可在閩南語、客家語與原住民語選擇一種學習。國中小閩南語教育在台灣實行將近17年,但閩南語傳承與普及,成效有限。在今年九合一選舉中,亦有候選人提倡「母語在家學就好」不必佔用學校資源;行政院今年來也高喊要朝2025雙語國家邁進,希望推動下一代全英文教學。

在政府不斷積極朝向國際化、全英語下,閩南語在台灣的處境更顯得尷尬。我們該如何看待台語頻道的存在性與必要?

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台語頻道召集人也是現任公視台語新聞製作人呂東熹與我們談談,台語頻道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呂東熹指出,首先以語言傳播平權的角度而言,台灣現有族群電視台已有原住民族電視台與客家電視台,今年更開展全國性的原住民廣播電台、客家廣播電台。呂東熹認為,「要求一個台語頻道應該不是太過分的要求。」

立委高金素梅對台語台的質疑,「公共電視裡面那麼多的節目,不能夠就現有資源做嗎?」要保存、普及、推廣台語文,為何不能以經費用於製作台語節目就好?公視現在有「頂真人物」台語節目、「中晝新聞」「暗時新聞」;如三立、民視也有自製台語戲劇。又為何法源要限定在公廣集團資源,開展一個專屬的台語頻道的必要性是什麼?

呂東熹憂心「人去政息」

「公視現有節目有預算才能做,節目做一年,換了董事長、換了文化部長就沒有預算了。電視台要有正式的規模,節目才能夠延續。公視預算九億,加募款也才十幾億,人事費佔大多數,目前公視原本的節目預算就不夠了。現在因為是政策出來,要加強台語節目,公視才有節目產製;明年如果換了主管、董事長、文化部長,我就沒預算了啊!如果有這個想法但是沒有錢怎麼辦?」

強勢語言?弱勢語言?

呂東熹強調,台語電視節目,仍然需要有一個專屬頻道,正規性的規模與固定預算,保障每年的台語節目產製,甚至進而去培養專業的台語影視人才。

管中祥問到,在過去的政治氛圍中,台語與客語、原住民語一樣備受打壓限制,如今經歷政治民主化後政權轉移,本土政權執政後,現有國小仍有母語教學,台語仍然居於弱勢嗎?還特別需要法源保障嗎?

呂東熹認為,台語相對於客語、原住民語當然強勢。但在整體台灣華語社會來看,台語文的流通使用正迅速消逝。呂東熹舉例,十幾年前返回故鄉雲林海口,沿途路上可能還聽得到五、六戶人家跟小孩說台語;如今回去,走過大概十戶人家,可能才聽到一戶在說台語。

這就是一個世代啊!目前的大學生有在說台語的有多少?台語的消失不是慢慢的消失,而是一個世代就沒了,一班裡面會說台語可能幾個而已,到下一代就沒了!

台語節目沒人看?外購節目興 自製節目稀微

管中祥問,如果台語節目收視率低迷,是否反映出觀看台語節目的人口本來就低?

呂東熹指出,若以台灣電視收視率現況,前五名仍然有台語節目,「台語不是沒人口,是你要做還是不製作。台語節目的廣告可能贏不過華語;台語自製節目有預算壓力,更可能拼不過外購中國、韓國節目。」呂東熹認為台語不是沒人看,而是電視台受囿於節目製作預算。商業台有其市場考量,但將台語頻道至於公廣台底下,可避免上述隱憂。

管中祥指出,公共族群頻道有很多種類型,澳洲的族群頻道考量到族群多樣性,屬涵蓋多樣語言的綜合族群頻道,也可以作為社會對話的平台。但如果設立台語頻道,雖對保存語言文化有意義,但單一語言頻道對社會的公共溝通,是否也產生限制?

呂東熹認為,台語在台灣算相對多數族群使用,不會有客語、原民台收看的區隔門檻;更何況台語頻道也不只給台語族群收看,甚至對下一代已經流失台語文能力的年輕人、有心學習台語的人也是潛在收看族群。
「我認為台語頻道第一階段,是要把原來的台語族群拉拔起來。除了八點檔以外,還有一個台語頻道做台語節目。」

面對有立委質疑,台語已經是強勢語言,也有相對多的台語節目。呂東熹強調,「我認為,台語頻道以後如果做好的節目,可以做外銷啊!像民視也有節目做得很好外銷。」台語節目製播並非只針對國內台語族群,甚至有可能推廣到海外國家。呂東熹強調,「只要節目做得好做得有意義,就會有人來看。」而目前國內收視率高的台語節目也多僅有連續劇類型。

呂東熹也指出,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標準來看,台語已達瀕危標準,更何況優勢族群本來就要照顧弱勢族群。「目前只要求一個頻道,規模其實很小,還是要利用到公視原有資源製作,我認為不是很過分的要求。」

管中祥也好奇,就只是一個頻道,又在極有限資源分配下,又有辦法承擔那麼大的語言使命嗎?

「當然不是成立一個頻道就可以保存語言,但是如果沒有,不是可能更糟嗎?
現在大家說華語說習慣了,話說到一半也是轉不過來。現在只是要求一個頻道,可以正式重視母語的傳承,包括文化。語言是文化最重要的傳承,以前我們可以看歌仔戲、布袋戲,現在為什麼沒辦法?因為沒有一個頻道、固定的節目讓他們表演給觀眾看。」呂東熹說

公共電視現在常常有學生來參訪、甚至是節目錄影的機會,呂東熹認為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如果給予少數語言族群有上節目表現的機會。

儘管台灣現有有線頻道中,仍有像霹靂台製作傳播台語布袋戲節目, 但呂東熹認為,台語單靠商業電視台的努力也是不夠的,商業電視台有營利考量,若經不起收視率低迷、節目不賺錢,也難以維繫台語節目的長期製播。因此呂東熹認為,台語現行仍然需要一個專屬頻道讓文化團體可以上電視來表演曝光。

台語難道沒有其他好的節目可給社會大眾看嗎?我們不是把籠子關起來自己看,甚至可以發揚到國外。

固定頻道固定預算才能長久

管中祥問到,若回到法源保障,是否有可能規定在各電視台內以固定時數製播台語節目製播?

呂東熹則認為,以固定時數強制電視台製播特定語言,恐回到過去威權時代廣電法限制台語節目不得超過一小時的回頭路。如今現在社會沒有這樣的條件,不能夠去加以強制。呂東熹也指出,現行台語台的規劃,是將公視二台轉作台語頻道。

而預計明年中開台,臺語頻道的四億預算來自108年度文化部編列的特別預算。「有固定的頻道、固定的預算,才能夠去做整體的規劃。制度長長久久,甚至有辦法培養人才。」呂東熹認為,台語頻道的成立,更是需要透過長期的制度去確保能夠穩定供應節目製播品質。

台語面臨流失危機,而現有國民教育母語教學的成效有限,政府也高喊要邁向「英語雙語國家」,甚至九合一選舉有候選人韓國瑜政見提倡,母語應該在家學。台語在台灣的處境,究竟該如何保存延續?

「小孩一定要有環境才有辦法學習語言,學校不教沒有這環境、語言就斷層了,我的台語也會退步啊!這是社會整體的環境、因為(過去的)國語政策造就。」呂東熹認為,除了教育之外,唯有把母語傳承的希望放在台語頻道。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