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大社工業區轉型降編案 民團:經濟部別再造「甲」

文/公庫記者洪育增
圖/公庫記者許詩愷

高雄大社石化工業區降編案在今年3月由高雄市政府都發局召開的都市計畫委員會中,決議變更為污染與風險較低的「乙種工業區」,接著該案依法提報內政部,今天〈6/3〉下午兩點營建署都市計畫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專案小組會議。會議開始前,大社居民們清晨從高雄出發來到會場外進行記者會,要求經濟部如實將該區從特種工業區降編為乙種工業區,而非罔顧居民健康安全,只降編到危險與污染僅次於特種工業區的「甲種工業區」。

高雄大社石化工業區成立於1971年,啟用後頻傳工安事件,例如1978年氰氣外洩事件、1988年爆炸事件、1993年不明氣體大量外洩事件等,引發當地居民抗議。而過去提供大社工業區原物料的後勁五輕工業區,成為台灣解嚴後第一批最大規模的抗爭,於是在1993年政府承諾大社將與五輕一併遷廠,甚至在1998年內政部也核定「變更大社都市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案」,內容明訂應於2018年之前完成遷廠,並且變更為乙種工業區,但在2019年的今天仍然等不到遷廠與工業區降編的景況。

大社環境守護聯盟召集人吳忠穎指出,石化工業的污染容易造成血癌、乳癌、膀胱癌等疾病,他的嬸嬸就是血癌患者。在早期,當地居民面對罹癌狀況時,其實並沒有直接探討與工業污染的關聯性,「生病了就去看醫生」反而成為唯一途徑。近幾年與學者專家合作才發現,原來許多癌症案例都是與工業污染相關。吳忠穎表示,原先政策的規劃是先遷廠再降編,現在是反過來做,先降編再討論遷廠,「我們真的已經對政府很客氣了!」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說,大家搭高鐵往南接近左營站時,往窗外即可看到大社工業區的煙囪群。但是高鐵內的乘客聞不到工業區的酸臭味、化學味,也感受不到當地居民被污染脅迫的壓力,然而大社、仁武、左營、楠梓等區域,超過50萬的居民每天都曝露在風險之中,甚至目前仍在使用的石化管線沿線經過潮寮、溪寮、登發、仁武四間國小,管線與校園的距離僅有2、300公尺,相當危險。

大社長老教會主任牧師翁世俊也到現場聲援,他表示自己已在大社地區服務6年,發現當地只要透南風,就很容易聞到化學的酸臭味,工業污染造成了130位教友中,甚至有5、6位受到癌症影響。翁世俊說:「身為一位牧師看到這樣的現象,我總不能一直說『上帝會醫治你』、『再忍耐一下』、『為了國家經濟轉型,我們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這種話。」

翁世俊指出,空氣污染的現象雖然無形,但是卻對身體造成很大的負擔,政府也不應該讓百姓成為工業污染的承擔者。倘若政府只顧工業發展,不做轉型、管制,反而會影響大社一帶50萬人民的健康。

大社環境守護聯盟成員江文宏提到,大社工業區的丙烯儲存槽距離住宅區僅170公尺,石化管線也遍布生活周遭,高雄氣爆發生後當地居民極為擔心。江文宏質疑,政府於1993及1998年的承諾至今皆未兌現,誠信漏洞百出,「我要怎麼跟我的小孩說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理事長洪文玲也指出,目前石化工業區欠缺妥善的管制與防災機制,也應該要讓附近居民瞭解有可能發生哪些災害、如何逃生與預防。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黃捷、吳益政也到場聲援,他們痛批經濟部在過去20年之間沒有評估降編對廠商的影響,以及產業轉型的規劃,反而以廠商利益為優先,放任地方居民的健康不管。抗議活動尾聲由歌手林生祥現場演唱〈毋願〉,這首歌出自他的專輯《圍庄》,創作概念源自於石化工業對生活的污染及影響,表達地方居民不願受到工業污染的決心。

【延伸閱讀】高雄市都委會通過大社工業區降編 居民盼產業轉型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