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投稿

台灣公部門派遣工作者的基本圖像|台灣公部門非典型人力氾濫的問題與對策(三)

本系列文章改寫自「台灣公部門非典型僱用狀況研究計畫」之研究報告,作者皆為研究計畫執行團隊,若讀者想更深入了解本研究的詳細成果,請參考:計畫研究報告完整版

【報告改寫系列貼文】
台灣公部門人力委外政策之演進與現況|台灣公部門非典型人力氾濫的問題與對策(二)
【同場加映】從行政院「派遣歸零」談起

文/林奕志(台灣勞動者協會理事)

延續前一篇討論台灣公部門人力委外政策的歷史沿革,本篇將以數據呈現公部門派遣工作者的現況,以及面臨的主要問題。因圖表及數據甚多,本文將盡量以綜合描述的方式取代數據羅列。

基本圖像:性別失衡、老年、失婚、低學歷、低薪

參照圖表一,相較台灣一般勞工[1]的性別比(女:男)為47:53來說,本研究的性別比為75:25,女性顯然明顯較高。而因本研究的調查對象有兩個主要的群體:低階服務勞工以及白領派遣工作者[2],若以低階服務勞工來看,其性別比更是高達82.3:17.7。而這與這與過去各國研究指出就業市場性別區隔,且女性多半從事低薪、低階層、且服務性質為主的工作,收入僅約為男性的 60-70%左右的狀況非常符合。

圖表一:本計畫與107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性別分部

而本研究的受訪者年齡介於23~69歲平均為49歲,中位數為49.5歲。與台灣的勞動人口平均年齡40歲來說,高了9歲之多。而本研究最大群體「低階服務勞工」,其平均年齡為54歲,比一般勞工的平均年齡高了14歲之多。若以45歲為界,一般勞工高於45歲比例為40.6%,而本研究的受訪者高於45歲的比例則為67.3%。顯然若以年齡來看,公部門派遣勞工有明顯的老齡化狀況。

而在婚姻狀況中,受訪者未婚比例與一般勞工相比,並沒有明顯的落差,分別為36.8%與38%,主要的差異在「離婚、分居或喪偶」的部分。相較一般勞工有7.4%「離婚、分居或喪偶」,本計畫調查的受訪者有15.8%。若將條件再限縮到「女性喪偶」,相較於一般勞工的2.84%,本計畫的受訪女性者則有6.41%的喪偶比例。可以想見,喪偶的女性不僅容易產生經濟問題,在就業市場上顯然也成為缺乏競爭的弱勢,以至於在派遣等低薪工作中佔有較高的比例。

而在受訪者中,高中職與大專的學歷占最多,約各佔三分之一與二分之一,這比例與台灣一般勞工比例相近。但單獨看本研究中的低階服務勞工,則會發現其大專以上學歷的比例為19%,僅有一般勞工50.7%之一半。而本研究的一般白領受訪者中,擁有大專以上學歷者卻高達92.9%。相較於台灣整體的工作者來說,本計畫受訪者的整體學歷略低,但以不同職種來看,則差異性非常大。不過還是可輕易看出相對弱勢的低階服務勞工,其學歷明顯低落的狀況。

圖表二:本研究與107年度人力運用調查學歷狀況之分佈比較

在薪資方面,受訪者的平均月薪是26934元,最大值與最小值分別為60000與16000。但平均月薪的參考價值並不高,因為中位數與平均數的差距很大,代表分布並不平均。因受訪者中的低階服務勞工比例最高,使得有70%的受訪者薪資落在22000-23999的區間,幾乎就是法定最低薪。而另外有20%的受訪者落在28000-33999的區間,這則是一般白領工作者的狀況。由此可看出,在公部門派遣中,不同職種的薪資差異很大,雖然整體確實低於一般勞工,但以低階服務勞工來看,則是幾乎全在法定最低薪水準徘徊。

矛盾的高年資與高轉換率現象

在外包年資的數據中,受訪者的平均年資達到7.7年,若以分布來看,有36.26%的勞工的年資未達3年,明顯呈現其工作不穩定的狀況。而受訪者的平均轉換工作的次數為2.68次,以外包年資與轉換工作次數來計算,即可得出受訪者在外包工作期間,平均每2.85年就轉換一次法定雇主(即外包商)。從這數據可推導出每年約會有35%比例的公部門派遣勞工轉換雇主,對照一般勞工每年僅有8.93%的轉換比率約是3.91倍。這一數據可清楚地呈現公部門派遣勞工工作不穩定的現況。

但若從年資分布的狀況來看,這些派遣勞工的工作未必是絕對的不穩定。因大部分公部門的派遣勞工,有很高機率會持續在同一個人力外包的標案下工作,原因在於工作的在地性而考量的通勤時間,以及如工時穩定、不用加班等的公部門特性,讓這類型的工作與這有這類型需求勞工的搭配相對穩定。經常是同一個標案即使換了承包商,也會留下大部分的前案派遣工。因此只要派遣勞工能適應這個工作,即使名義上的雇主不停更換,他就可能長年在同樣的工作場所擔任同樣的職位。

於是從年資的分布上來看,就明顯有兩極化的現象。有36.26%的外包工作者年資在3年以下,但同時也有46%的外包工作者年資在5年以上,甚至以5年至未滿10年這個區間來看,還略高於一般勞工。相較於一般勞工在年資的分布較為平均,公部門的派遣勞工則是有集中在短年資(3年以下)以及較高年資(5年以上)的趨勢。而在低階服務勞工中的平均年資更是比平均還高的9.4年,轉換工作次數也是略高於平均的2.73次,更加凸顯了公部門派遣勞工「高年資、高工作轉換率」的特殊現象。

圖表三:107年人力運用調查與本計畫受訪者年資狀況比較

意料之中的矛盾常態

女性、高齡、低薪、離婚或失婚比例偏高、學歷偏低等,確實是大眾對於派遣承攬工作者的既定印象。但本研究也點出公部門派遣勞工有個「普遍且特有」的工作型態:長年資、高工作轉換率。其肇因於公部門工作的特殊背景,這些工作通常是既有的持續性業務,但因政府的人力委外策略,使得這類型工作被擠壓至派遣承攬等非典型的工作類型,但其需求卻是長期穩定的。雖然經常性更換承包商會導致工作者年資等福利的損失,但因這群人是就業市場上的弱勢,因而其離開工作的意願並不高,長期下來,成就了公部門派遣勞工「長年資、高工作轉換率」的特殊樣態。這樣的特殊樣態雖然看似矛盾,但其實是在這畸形制度下的「正常」。

【延伸閱讀】
2020|勞團提七訴求要總統候選人表態勞動政策 三黨回應總盤點
2020|五一遊行因肺炎取消 勞團憂未來現失業潮、減薪潮
2018|【管見新聞】政府派遣歸零,玩假的?20180803
2014|2014五一勞工遊行 訴求「反低薪、禁派遣」保障勞工生活條件

[1]代表一般勞工的數據,是每年行政院所進行的「人力運用調查」,此調查是台灣每年均會例行進行的勞動調查,其調查樣本達兩萬名以上,相當具有參考性的統計調查。而本研究主要比較的基準為民國107年(2018)的人力運用調查報告。

[2]本計畫所調查的兩個最大的群體:「清潔員、傳送員、機動、服務、勤務、外勤」工作者與「公部門媒體」工作者,將會分別代表低階服務勞工以及一般白領勞工。兩個群體內部的差異相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