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性平教育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

文 / 管中祥

雖然修改民法972條和性別平等教育沒有直接關係,但這次同婚爭議中,仍有家長擔心同婚合法會讓性平等教育大開「性解放」大門,也有人認為在小學教育中告訴學生認識性行為、接受同志教育並不合宜。

因此,許多家長不滿「性別平等教育法」涵蓋同志教育,向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由家長監督性教育」、「不得強迫學生接受同志教育」、「廢除性平教育法對於考題提到一夫一妻之處罰條文」等提案連署,分別超過5000人附議。此外,「全國家長會」等團體也召開「沒有家長的認可,性平教材不能進入校園」記者會,強調家長依法有權選擇孩子接受性別平等教育的方式與內容。

性別平等教育該怎麼教?家長可以如何參與?都是可討論的公共議題,但如果只是把性別平等教育等同於「性解放」,或者因為內容包含同志教育要阻止性平、同志教育進入校園,恐怕是誤解了性平教育基本的內涵。

性別平等教育或者性解放教育並不單是「性教育」,還希望學生思考身體與社會制度的框限關係,也強調,人們要從既有的性別刻板印像中解放出來。傳統文化對陰柔氣質的男性充滿各樣歧視,使得較「娘」的男性不斷遭受文化中暴力壓迫,又好比,新聞或戲劇中,經常對同志或第三性刻板化呈現,其實是在複製社會歧視。這些社會及媒體價值不但扭曲不同性取向或性別認同的真實樣貌,甚至造成當事人的生存壓力,害怕自己不見容於社會而自殘、自殺,都是性別平等教育必須讓人從既有文化霸權及社會框架中獲得解放的重要課題。

事實上,現有的教育機制已經開放家長參與選擇教材。依據「教育部公布之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各校應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及小組,每班家長應推派一名代表參與各年級課程發展小組,視需要列席參加年級課程發展小組會議。小組的工作就包括研擬各年級之課程的使用之教材及教學活動設計方針,可惜,家長未必能有機會積極參與 。

家長不一定都能參與教材選擇,但可以更主動了解學生在校所學,跟孩子多多討論,提供不一樣的觀點。畢竟,教育未必只是提供標準答案,需要給孩子多樣的刺激與思考,這樣才有能力面對現實與複雜的社會。

但這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容易,一方面因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壓力,讓家庭陷入無止盡地忙碌,很難有多餘時間陪伴孩子,另一方面,大部分家長並不清楚教學現場實際運作,也沒有機會實際接觸及理解中小學教育中,課本、課綱、能力指標、教師手冊、教育資源網的不同,對現行性別平等教育實施方式難免有所誤解,反而容易恐慌。

例如,有家長打算讓孩子拒上性平教育課程,但實際上中小學課程中並沒有一堂叫做「性平教育」或「性別平等」,而是融入在不同的學科領域。此外,引發諸多家長擔心的「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國小)、「性別好好教」(國中)兩本書,既不是課本,也不是「教師手冊」,而是教育部提供給老師的教學資源,只是老師可以選擇(或不選擇)的參考資料,目的是要增加教師相關知識,提供多樣的觀點,以回應網路時代學生可能有的各樣提問。

事實上,這兩本具「爭議」的參考資料在教學現場並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當時,教育部只各送兩本「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及「性別好好教」給中、小學,並且早就刪除「爭議性」內容,這兩本書大多被「典藏」在輔導室,幾乎無人聞問,換句話說,絕大多數的老師並沒看過部分家長認為的「不適當」資訊,連「參考」的機會都沒有。

民主社會本來就有多樣主張,性別平等教育該上什麼樣的內容?家長可以怎麼參與?都可以有各自的觀點與意見,在同婚議題上,不論支持修民法或立專法,或者反對合法,都應該受到尊重,也可以對其主張提出批評,然而,所有論辯、批判都得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才能聚焦議題,降低誤解,有效溝通。

【專訪性平專書作者王儷靜】
孩子你別懂?王儷靜:性平教育 避談不如好好談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134集:兒少不宜?性平教材教什麼?

【延伸閱讀】
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蘇芊玲:完整的性知識與討論 讓孩子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130集:性平教育害我不知怎麼教孩子?

【系列討論】
性平教師翁麗淑:別讓歧視與汙名包裝在「尊重」裡
性平教師翁麗淑:我在「性平教育」的攤牌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