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親子共學團回應政院《三接再外推》方案

文/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公投是台灣社會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候,社會各界應根據充分資料、謹慎評估後做出決定。
    
經濟部回應國人的態度,應成為台灣未來的政治文化。執政黨因肯認了藻礁的保育價值而提出了再外推方案,我們認為執政黨能夠看到生態系重要性的部分值得肯定,但環境保育意識的普及,台灣還可以更往前。
    
我們認為今年公投牽涉到三個層次的討論:
一、藻礁如何保育
二、讓環評機制能有生態整體觀而非單點式的評價
三、能源轉型如何兼顧環境與經濟的共生
    
因此在《三接再外推方案》的現況下,對民進黨政府除了部分肯定也提出以下呼籲:
    
一、開啟環境差異審查

經濟部應該盡速開啟《三接再外推方案》的環境差異審查,盡可能減少對藻礁生態系不必要的傷害。再外推方案施工期間若仍無法有效保育藻礁,應立即停工再提出改善方案。
    
二、承認對法的藐視與行政干預

經濟部提出《三接再外推方案》的同時,應承認過去對《海岸法》、《文資法》、《野生動物保育法》的怠惰藐視,更應承認此案環評當時受到行政干預,以致經濟部現在才開始考量更佳方案。這些怠忽不但造成龐大的社會成本,也使環境正義不彰、程序正義倒退。
    
三、提供長期能源規劃

能源面上,經濟部僅提了這兩年半內的調度方向。但社會依然需要知道政府對五年、甚至十年內的能源供需規劃。如此才有足夠的資訊判斷,台灣離減排目標還差多遠,還需要做多少努力。燃氣能源過渡方案為既定政策,政黨應向社會提出燃氣作為過渡方案的退場政策。
     
若以台灣用電量不變的情況下來看,能夠用一度氣電換一度煤電,對減排、減緩氣候變遷的目標都是有益的;但若政府沒有要抑制用電的成長,繼續無節制地使台灣的大部分電量供應給高耗能產業、抗拒自籌所需綠電的用電大戶、無視自身能源轉型責任的產業,我們將很難判斷,即便是讓天然氣在2025年達到發電量50%的占比,是不是就真的能夠幫助台灣達成減排目標。
     
核四重啟至少需要高達7年,今年的重啟核四公投效力卻只到2023年。親子共學認為罔顧核廢料對後代人類的影響而使用核電來解決用電問題,無異飲鴆止渴,且國際社會的趨勢顯示核能的發電成本已經超過再生能源的成本,更不用談台灣的核四廠安全問題堪慮,不適合作為能源選項。
     
經濟面上,國際的產業供應鍊對碳排越來越敏感,若台灣想要繼續擔任國際貿易舞台的重要角色,不能只把增加調度彈性的天然氣比例當作唯一手段,要一併進行工業、住商部門的能源管理,並以能源稅的開徵,才是完整的能源轉型。
     
我們認為,能源供需規畫要一併考量碳排減量以及產業轉型的路徑,而不能像過去僅依景氣和台商設廠的腳步預測用電量。經濟部可以提出更多資料,讓接下來台灣面臨的能源挑戰成為全民一起努力的事情。
    
四、持續關心台灣生態

對大潭藻礁的關心,不應在公投結束後停止。政府部門及開發單位應持續支持生態觀測、漂沙、積沙、淘沙等相關沿岸流分析與研究計畫,使我們對藻礁生態系的認識能夠繼續累積。
     
我們在此也對最大在野黨中國國民黨呼籲:勿將公投當作政治鬥爭的工具。
    
公投的機制是為促進公民社會間的理解與對話。國民黨在過去這段時間,除了趁勢表態,加劇原本的對立衝突外,對於能源轉型並未提出任何可行方案。
    
我們再次譴責國民黨於執政時耽誤了能源轉型的時間,在野與執政時繼續阻饒台中燃氣機組的運作、助長民間幻想無法重啟的核四。國民黨切勿因在藻礁公投案的選擇竊喜,勿讓支持者認為公投這樣的重大決定可以只看別人的指示而沒有自己的答案,更應盡早認清「自己就是能源轉型的絆腳石」。
      
台灣除了2025年有著能源轉型的進程,在2050年也要面對國際碳中和的趨勢。若能藉今年公投讓發電結構改變外,一併讓再生能源、節能、能源稅、綜合調整進場,一邊認真面對氣候變遷,一邊在藻礁的議題中認識台灣獨特的山海環境,才是台灣社會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