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會客室, 社區

長輩回家防疫遇3困境 在地照顧者呼籲大家多點「雞婆」關心

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台灣5月中爆發新冠病毒社區感染,因而施行疫情警戒,包含非必要不得外出,學校停止上課,許多場所關閉,全面禁止店家飲食內用等措施。許多在偏鄉或鄉村鄰里為了服務老人家而成立的「社區關懷據點」,也不得已關閉。

如何持續關懷、陪伴長輩的防疫生活?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網路節目《燦爛時光會客室》與嘉義市樂善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合作在7/16舉辦線上座談,邀請在嘉義的社區關懷據點基層工作者,談談長輩們在關閉社區據點後所遇到的狀況、在地照顧工作者困難,期盼大家都能有「雞婆個性」,主動關懷鄰里並協助長輩適應防疫生活。

怕染疫、快速衰弱、詐騙滲入 長輩防疫在家遇困境

目前防疫政策對長輩社區生活的影響巨大,《燦爛時光會客室》節目主持人管中祥說,以往獨居或老老相伴的長輩們可以前往里民活動中心或在地發展會等在地據點互動,一起上課運動,與朋友鬥嘴聊天,現在因疫情而必須待在家,卻不如年輕人一樣能夠快速適應「防疫新生活」。

嘉義市樂善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居服督導成淑貞表示,防疫生活阻礙長輩們的「食醫住行育樂」,原本習慣去社區關懷據點「共餐」,與朋友噓寒問暖、檢視身心狀況「量血壓」都不能做。疫情期間讓長輩們不能外食又難以自行煮食、不敢去醫院回診、店家實施實名制都遭逢重重阻礙。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副秘書長劉懿德觀察,長輩們停止前往社區據點後大概會發生三種狀況,第一種是長輩產生社交恐懼,因為日常培養到社區走動的習慣被防疫政策中斷,回家後產生社交恐懼,或是因害怕染疫而拒絕工作人員居家訪視關懷。

第二種是長輩出現身心快速衰弱的狀況,因一段時間不能到社區據點活動,必須在家面對其他家人的壓力,或與另一伴「老老照顧」互給壓力所造成。第三種是詐騙案增多,詐騙集團「趁虛而入」,在許多長輩不能出門、在家時進行電話詐騙,使得長輩遇到詐騙機會增加等情事。

「我們有次電訪時發現一位長輩快速衰弱,趕緊到宅提供營養品給他,才適時的讓他恢復精神體力;也曾在一次居家訪視長輩時阻擋了可能發生的詐騙案!」劉懿德建議,社區照顧工作者要停整「辦公室作業」,防疫期間仍要多走出去,減少紙本作業,預防以上三種社區照顧問題。

他認為社區照顧工作者還是可在符合防疫規則之下強化人與人的連結,例如分流居家拜訪長輩們或請長輩們分別與社區照顧者互動,將各種資源串接、化整為零,避免許多悲劇發生。

👉🏽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上網看防疫記者會、預約打疫苗 對長輩來說障礙重重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嘉義服務處處長張儀芬則說:「長輩們覺得不能去社區走動,兒女因防疫都不能回來看他們,情感上受影響,也容易有剝奪感。」

張儀芬提到,許多長輩好不容易跟社區工作者建立起家人般的關係被阻斷,以她所服務的嘉義東石及大林地區來說,不在都會區,相對於年輕世代展開實名制、在家上班、隨時噴酒精的「防疫新生活」,能夠隨時接受鋪天蓋地的防疫新聞,但許多偏鄉長輩不識字或沒有電視,更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資訊流通的城鄉差距還是很嚴重,他們容易變成被遺忘的一群人。

防疫政策更影響到在社區工作的照服員、社工、個案管理師或護理師們,有些社區據點會安排適合長輩的運動、藝文等課程,因防疫完全停課時,他們得思考服務長輩的工作完全停擺後還能做些什麼?

嘉義縣共樂居家護理所負責人郭芳雅提到,工作人員還在適應疫情之下與長輩的互動模式。例如自三級防疫以來,需轉變成對長輩進行大量的「防疫衛教」,還有長輩們會抗拒戴上口罩,就必須有人引導長者戴好。

許多失智長輩在家或是重度居家醫療個案因臥床無法外出,郭芳雅提到,居家護理所改成緊急設立通訊群組聯繫各個家屬,傳送簡易運動影片,讓家屬帶著長輩在家裡一起實行。或是當照顧者是外籍看護工,工作人員要協助告知長者及照顧者開放打疫苗時程、上網登記流程等資訊。

郭芳雅更提到,對於重度臥床長輩,相較護理師在疫情前習以為常的探訪,現在進行居家訪視不但要加強防疫裝備,還要調查可能造成的「防疫破口」,例如詢問子女從哪裡回來等資訊。又護理師擔憂一次訪視數名長者亦有傳染風險,同步配合家屬照護用視訊或照片遠端聯繫長輩狀況。

社區照顧遇疫情更要主動出擊 積極訪視在宅長輩

劉懿德說,防疫政策規定室內群聚不得超過五人,室外不得超過十人。他認為在家坐不住的長輩們,還是可以分流前往社區據點,進行量血壓、聊天打招呼等互動,不是壞事。

目前樂善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規劃分兩個途徑,第一是對於離據點較近但無法主動前往的長輩們採居家訪視。本來在據點對長輩的健康監測工作,疫情期間外展到居家訪視,量血壓、血氧及血糖等數據現在特別重要。

第二是對於住比較遠的長輩,工作人員每天一定電訪,並定期到其住所測量健康狀況,預防長輩快速衰弱。若長輩出現肺炎症狀,也能提前緊急通報主管機關,是在社區維持聯繫的重要性。

社區照顧據點還能進一步跟里長或在地發展協會合作,持續關注更多老老陪伴或獨老長輩,協助地方電話或居家訪視。

張儀芬說,社區照顧工作者與長輩的關係維持非常重要,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特別製作防疫資料包「福幫達」,化身為「愛的外送員」每兩週一次送給長輩,裝備含有酒精分裝瓶、口罩,還有手冊設計著色畫、撕貼畫、簡易運動課程,「像是長輩們的暑假作業」。

雞婆一點不是壞事!疫情期間如何陪伴長者

「一般人只要多點雞婆個性,就可以陪伴、協助長輩的防疫新生活了。」劉懿德表示,一般人想陪伴長輩只要從關心鄰里是否有變化開始。例如倒垃圾的時候或是出門時遇到鄰里可以打招呼,了解近況。

劉舉例,社區據點附近有位80幾歲高齡伯母,例行性的慧在早晨出門走動曬太陽,因鄰居具有「雞婆個性」,有天發現她沒出門,到家探視後發現她頭暈不舒服,通知護理師到場訪視、量測血壓,才發現是血糖飆高、頭暈無法出門,緊急通知其子女偕同就醫,因此預防不幸發生。

劉懿德鼓勵民眾可以多了解社區的資源及社區參與的功能是否存在。他呼籲,若當地沒有資源,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先行者,可用自身專長為出發點,讓社區產生關懷功能。他說:「看待社區長照功能及互助培力的工作,有資源就參與,沒資源就成為先行者,這些都不是因為疫情才做,而是在因應未來不可預知的災難所要做的。」

郭芳雅與張儀芬都認為,疫情期間多多體諒長輩就是最好的陪伴。張儀芬說,有一次看到一位長輩在超商門口徘徊無法進入,原來是他不知道怎麼掃實名制QRCODE或者不知道在哪簽名,這時候可以主動協助長輩實名制。

成淑貞分享,雖然不是所有長輩都會使用聊天軟體,但是她遇到一位因膝關節開刀的阿姨,只能宅在家看LINE,工作人員傳訊息「長輩圖」關心問候,甚至居家訪視時看到她和友人視訊聊天,讓她在家也能相互問候與關心,至少在育樂方面維持到生活需求,看不到宅在家的苦悶。

倒垃圾碰到鄰居就染疫? 盼口罩、社交距離、消毒應維持

線上座談時有網友留言提問,雖說鄰里彼此打招呼是好事,但有媒體報導本土疫情出現新冠變種病毒,傳染力更強,鄰里在倒垃圾時可能有傳染破口,在疫情三級警戒下的相關社區活動應該怎麼辦?

劉懿德則說,在倒垃圾時碰到鄰里可以培養彼此噓寒問暖的習慣,養成日常敏感度的觀察,並非是呼籲大家在倒垃圾期間群聚,他認為防疫期間仍要做好妥善防護,維持社交距離互動後持續清潔消毒,應不至於因為倒垃圾就染疫。

由於5月、6月全台疫情緊繃之時,全民都進行高度防疫狀態,至目前7月確診與死亡率有慢慢下降,政府也持續在進行「微解封」政策。郭芳雅認為,不需要排斥長輩想要出門的行為,以她自己的爸爸為例,她爸爸習慣騎車去村裡繞一圈,但是同樣請他做好防疫措施,甚至回家之後也要清潔消毒。張儀芬也提到,長輩「趴趴造」不是大問題,而是有無做好防疫工作,建議大家不管警戒狀況為何,都要持續戴口罩、帶酒精清潔雙手。

超前部屬仍力有未逮 基層照顧工作者建議政府更多彈性

對於基層工作者來說,政府面對長輩回家防疫或社區照顧據點的暫停能做什麼樣的措施來彌補?劉懿德認為,政府在社區照顧資源的跨部門整合有很大的問題,例如有公部門單位要在社區裡取得跨部門的照顧空間就很難,曾有部門提議可將閒置學校做成照顧空間,卻被教育單位擔憂學生會常常聽到救護車聲音而作罷。

劉認為僵化的官僚系統應要習慣並試著開放跨專業領域的合作,交由民間扣連,使得社區據點能有更多發揮空間。

另外他也提到,目前法規不容許社區照顧據點同時做居家服務單位,這是目前照顧相關法規的限制,也阻礙了年輕人想要投入為社會貢獻,劉建議政府檢討現行法規,保持彈性,讓社區照顧各種功能及專業人員都能進場,達到快速、小而有能力的照顧單位進駐社區,解決在地各種照顧問題。

郭芳雅則說,未來防疫政策的考量應不只針對大型醫療現場,許多在第一線在地居服人員及非營利團體也需要防疫資源,別讓基層照顧工作者冒著健康風險做政府照顧不到的工作。

主持人管中祥則說,疫苗施打率逐漸提高後,政府應好好檢視在地照顧困境,開始協調、分配資源在各地的日常運作中。

最後大家都呼籲,不論疫情警戒是否解除,大家都應維持防疫習慣,持續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災難。

相關報導: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319集:地方長輩返家防疫 孤單、家暴,怎麼辦?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302集:社區防疫創造共生環境​

標籤: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