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
去年班班鮮奶之亂,記憶猶新,但官員顯然沒有記取任何教訓,日前教育部長鄭英耀又在全國局處長會議拋出的校園愛心球「創意發想」,各界聞訊一片罵聲,除了官員,幾乎沒有人認為可行。
針對校園球具政策,教育部的說法一日三變。先是鄭英耀部長表示將要求體育署,於2周內盤點全台3800所中小學可以開放的器材,讓民眾在放學後及假日期間到學校運動時隨時有器材可借,屆時運動可以不必再自備球具。但教育部主秘林伯樵隨即改口說:「提供給民眾的球具,會由教育部買單,跟學生使用的分開,學校不須保管,而是類似愛心傘概念,以鼓勵學生與社區多運動。」其後,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又表示:後續一定會請體育署審慎評估,與基層學校溝通,不會貿然實施,初期可能會先選擇有意願的縣市學校試辦後再議。
儘管說法一變再變,但迄今為止教育部仍然沒有明確宣布停止錯誤政策,從政策發想到傾聽專業、回應現場的態度,教育部在校園球具政策的表現簡直荒腔走板,全教總指出此一政策完全脫離學校現場,堪稱天馬行空、徒增紛擾,呼籲教育部立即宣布終止錯誤政策,讓紛擾到此為止。
立法委員吳沛憶指出,目前校園管理已相當辛苦,若開放平假日免費借用球具,勢必增加維護與人力成本,甚至要有人員假日值班,恐加重校園行政負擔,愛心球政策與教育現場脫節。對於教育部目前暫緩推動愛心球,吳沛憶表示,是因為基層教師極力勸阻,讓教育部緊急踩煞車,這並非教育部首次政策倉促宣布後急轉彎,提醒教育部未來提出相關政策前必須多溝通,傾聽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的聲音,讓政策能夠更周全、更具可行性。
立法委員葛如鈞表示,基層教師現在任務繁重,白天教書、課後回家長訊息、晚上改作業,周末還要參加各種研習,教育部在沒有跟基層教師溝通的情況下貿然提出政策,不僅加重了校園負擔,可能進而還會影響到學校的教學品質。葛如鈞強調,教育部要推行運動風氣的想法不是不行,但不能總是「慷他人之慨」,如果經費、人力及相關配套措施都還未完善,就應該立即停止,公共政策不應在犧牲教育資源下進行,還需考量現實環境。
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表示,她不反對校園設施的合理開放,鼓勵全民運動本來就是好事。但是,教育部在討論過程中不斷反覆,背後缺乏實務理解,在頒布之前,根本沒有和基層現場好好討論過。王婉諭認為,不論器材到底是由誰提供,現在教育現場正在推行「行政減量」,教育部卻又要求各校在短時間內完成盤點、建立出借制度、設法管理使用風險,這根本是在加重校方的負擔。更何況,如果發生意外或器材毀損,責任該由誰承擔?王婉諭批評,教育部這種「由上而下」性的決策模式,最終受影響的,永遠是老師和學生。請教育部少一點辦公室裡的幻想,多一點對教育現場的理解,政策才能真正落地。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指出,有關開放校園球具,究竟有無經過周詳政策研議?或只是一時興起?教學才是學校本質工作,無論是由學校或由教育部提供球具,勢必都將大量增加學校額外負擔,將對教育現場造成嚴重衝擊,學校已經負擔太多與學校教學無關的工作,教育部長必須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跟著把學校當成施政提款機。全教總呼籲教育施政應聚焦解決校園疑難雜症,立即停止錯誤政策,並針對解決校園濫訴、強化校園安全、減少不必要的行政負荷提出具體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