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發電機, 醫療

【聲明】疫情之火,燒出醫療勞權長期黑暗

文/台灣醫療工會

疫情之火,燒出醫療勞權長期黑暗 五一勞動節,醫療勞工團結站出來!

疫情變化快速,每日確診人數近萬,令人焦慮,而疫情爆發至今兩年半,也令人感到疲乏。醫療業長期血汗過勞、有如勞基法的化外之地,在疫情衝擊時,醫療勞工的權益更是捉襟見肘!各種光怪陸離現象:超過12小時加班、教育訓練不足就跨單位支援硬上、獎金被醫院吃掉、非緊急單位強迫放特休/無薪假……等。疫情就像一面照妖鏡,把醫療勞權的長年舊病、最黑暗的一面,曝露出來。

醫療勞權既然是長期問題,就要靠長期爭取。「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於去年底成立,集合各醫院的企業工會、各醫療專業人員產職工會,發揮出更大的團結力量。在「五一勞動節」重要的日子,我們醫療業勞動者有話要說:

要職安,保年金!

醫療人員在疫情期間,為堅守防疫第一線,暴露在「因公染疫」的高風險中。2020、21兩年間,逾百位醫療人員因公染疫,卻只有少部分員工能順利申請職業災害與傳染病防治相關補助。政府單位與許多醫院處處刁難,將染疫原因推到勞工個人身上、藉此規避雇主「提供安全執業環境」的責任,甚至對於染疫員工的後續補償照護也草率了事。這讓疫情期間在一線奮鬥、不敢怠慢的醫療人員情何以堪?

實際上,不只因公染疫,醫院內職災層出不窮,包括:針扎、醫療暴力等立即傷害,與肌肉骨骼、職場霸凌等累積性傷害。職業安全與保護是醫療人員乃至於全體勞工共同的需求,我們是有尊嚴、有生活要顧的勞動者,不是用壞就隨手丟棄的免洗筷,政府單位與醫療機構應更加重視職災的預防、災後補償及復工等處理。

抗通膨,爭加薪!

疫情衝擊後的全球通貨膨脹,導致物價齊漲。主計總處分析:2021年的平均調薪的幅度,扣掉物價指數後,是這五年來首次呈現負成長。亦即,對於有調薪的勞工而言,調薪僅僅是追上通貨膨脹,對沒有調薪的多數勞工來說,實質薪資購買力,甚至比過去更倒退!薪資嚴重縮水!

據主計總處調查:醫療業自2019年以來,薪資幾乎零成長,2021年甚至負成長!去年疫情導致醫療降載,許多醫師收入銳減,非緊急醫療人員被迫放特休、甚至無薪假。而疫情熱區,因為衛福部發放獎金制度模糊,許多第一線防疫醫療人員的付出與收穫也並不相當。

政府何時才要面對醫療人力不足?

日前指揮中心宣布,為避免醫療人力不足,醫院可以把隔離中的員工強制召回、提前返回工作崗位,搭配每日/每隔日的戳鼻或深喉採檢。「強制召回」看似暫時解決了人力問題,但也意味著更不安全的職場環境、院內感染的潛在疑慮,甚至擔心如果自己與家人染疫,政府是否有提供足夠的保障?各醫療工會都多次呼籲衛福部正視醫療人力不足的長期問題,未曾獲正面回覆,卻在疫時看到衛福部如此草率對待,一昧迴避長期結構問題、無視現行體制脆弱、甚至將風險轉嫁到一線醫療人員身上,著實令人憤怒!

醫療人力當屬疫情期間最重要的勞動力之一,但醫療勞工長期壓抑,忽略了自己的權益與健康需求。醫療勞動權益的改善,有賴於工會的團結力量、向政府與醫院資方的爭取與協商;更重要的是,醫療業勞工的權利意識,「只有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照顧別人」,期許更多醫療勞工一起向血汗說不,一起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