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協和電廠轉型為地熱綠能電廠是三贏的共好方案

文/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

推動 [基隆護海公投] 的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為擴大影響力,舉辦 [護海公民學堂] 迄今已連續19場次,平均每場次都超過百人參加,吸引了各種關注公共政策的人投入。今(23)日上午特別邀請到長期研究地熱的李昭興教授(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理事長、海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名譽教授)及社團法人野薑花公民協會陳雪梨常務理事,共同來分享台灣北部地熱的潛能和能源與地熱發展的現況。

基隆護海公投領銜提案人王醒之指出,協和電廠的更新改建計畫之所以爭議不斷,係因該案對基隆港、市確定帶來深遠且不可逆的負面影響;若要解決這個爭議,最好的替代方案之一應該就是利用鄰近的 [新瀨海底火山] 將協和電廠轉型為地熱發電廠,讓基隆市城市發展、台電的電力供應與電網韌性、中央的能源轉型目標可以得到三贏。

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鄭暐會後表示,熱發電已是技術成熟的再生能源,透過李朝興教授的分享,可知基隆的「新瀨海底火山」柏松比、拉姆達係數及體積係數等數據,皆顯示此區有地熱儲集層的的存在,政府應加速以緊密地震儀陣列和外海鑽水平斜井探勘,作為開發地熱發電的細部評估資料,以確認外木山海域地熱資源的可行性和協和電廠轉型的替代方案。

李昭興教授在會中說明,台灣地熱潛能保守估計大約是32-35GW(百萬瓦),已經跟目前台灣用電的尖峰負載35GW差不多,但政府投注的探勘、研究資源一直太少,反而寧可花大錢每年從國際進口各種燃料,此刻過度依賴天然氣在能源轉型與國安議題上都不是聰明的做法。

李昭興指出,甚至只要數公里的地熱梯度,就可以完全取代中部火力發電!而鑽井至2000米左右的深度,每口井成本僅約4000萬元,北海岸豐富的地熱資源,就算鑽一百口井也僅40億元,比起協和電廠更新改建的預算高達1200億簡直是天差地遠。

除了預算面的比較外,李昭興更進一部說明,若以珍珠項鍊的模式串接大屯火山群、基隆火山群、龜山島火山群,合計將產生500萬千瓦的電力,不但是百分百的綠能,更超過目前協和電廠的386萬千瓦,還可以提高台電電網韌性。

野薑花公民協會常務理事陳雪梨則表示,根據聯合國的報告顯示,在各種能源的使用上,地熱發電是空污最少、最健康安全,而且對環境最友善的發電方式。地熱的技術國際上已經成熟,地熱場域的探勘一般可以在6個月至2年內完成,地熱電廠建設則為1-5年,總共需要的時間比建設天然氣接收站或發電廠的時間要來得短,而且可以同時進行多地點的開發。北海岸地區有豐富的地熱綠能,還有充沛的饋線容量,北海岸就是有20個地熱電廠也是可能的。

陳雪梨指出台灣既然有龐大的綠能需求,就應該由協和電廠轉型開始,在北海岸70公里左右具有火山地熱資源的地區,進行精進地熱探勘,引進國際先進技術進行合作,盡快建設多個地熱電廠,用珍珠串式的分散式地熱發電取代單一石化燃料電廠。

截圖取自李紹興老師簡報資料,既有的調查資料皆顯示外木山-新瀨海底火山為地熱發電潛力區,可進一步執行鑽井評估,作為台灣地熱發電評估使用

截圖取自李紹興老師簡報資料,既有的調查資料皆顯示外木山-新瀨海底火山為地熱發電潛力區,可進一步執行鑽井評估,作為台灣地熱發電評估使用

截圖取自李紹興老師簡報資料,既有的調查資料皆顯示外木山-新瀨海底火山為地熱發電潛力區,可進一步執行鑽井評估,作為台灣地熱發電評估使用

截圖取自李紹興老師簡報資料,既有的調查資料皆顯示外木山-新瀨海底火山為地熱發電潛力區,可進一步執行鑽井評估,作為台灣地熱發電評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