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社宅進度大落後,國有地標租助炒房?

文/立法委員邱顯智國會辦公室、OURs都市改革組織

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邱顯智、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於2/15(三)召開「社宅進度大落後,國有地標租助炒房?」記者會,以台北市信義區六張犁陸軍保養廠c基地為例,呼籲政府應將國有地優先用於社會住宅等具公益性的政策需要,而不是當作國家和建商的金庫大量標租、哄抬房價。

邱顯智說明,2022年12月,花敬群誇下海口表示2024年社會住宅將達到12萬戶,但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已完工的社會住宅不過24,067戶,發包出去還沒蓋好的有47,045戶,其餘的都還在規劃中,進度明顯落後50%。如今,行政院長陳建仁推出使用權住宅,更嘗試擴大社會住宅的定義。

邱顯智質疑,即使先不批評使用權住宅的內涵,退一萬步來說,使用權住宅也好、社會住宅也好,都需要土地資源,政府卻輕易招標地上權,請問陳建仁院長,打算拿什麼來蓋房子?

邱顯智說明,2022年12月12日財政部國產署公告位於台北市信義區六張犁的「陸軍保養廠C基地地上權案」,面積近1.6公頃,權利金底價飆至近74億元,創國有地上權案史上第三高。

邱顯智解釋,國防部在台北市信義區六張犁有陸軍保養基地A、B、C、D、E,面積合計約5.01公頃。2016年7月19日經行政院為台北市推動社會住宅案召開會議,其中A、B、D、E區原定由台北市政府辦理社會住宅興建,國防部因為缺錢保留C區招標地上權。

2020年底,台北市政府因D、E區因為基地租金高昂,合計年租金約需6,018萬元,而交而由住都中心辦理興辦社會住宅評估。目前,六張犁A、B區社會住宅基地面積合計1.4633公頃、共722戶,台北市政府預計2023年完工;基地面積1.95公頃的D、E區則由住都中心規劃以公辦都更方式開發,啟動社會住宅興辦及更新地區劃定作業。

邱顯智指出,國防部原本保留的C基地產權單純,鄰近台北市三興社會住宅及六張犁A、B區社會住宅,如果比照A、B區的規格興建社會住宅,可達約790戶。但是,中央政府沒有打算拿來蓋社會住宅,也沒有打算拿來弄什麼使用權住宅,而是招標地上權讓建商興建地上權住宅。

邱顯智解釋,國產署招標地上權而不是標售土地,是因為2012年1月4日修正公布《國有財產法》第53條,明定無預定用途之國有非公用空屋、空地,面積1,650平方公尺以上,不得辦理標售,財政部只能依國有公用不動產依國有財產法第三十四條第一項變更為非公用財產之處理原則,辦理地上權招標作業。

邱顯智批評,招標地上權美其名是活化資產,實際上是民進黨政府為了出脫地上權的短期利益,不只是無視住宅政策跳票的風險及青年的居住權益,甚至是趁著黃牛房市大賺熱錢,根本是對民眾落井下石。

此外,行政院長陳建仁上任後,宣示新內閣將著手規劃300坪國有地的「使用權住宅」,以不限制最長年限、低於市價的價格,供住戶長期居住,作為居住政策的新方向,並修正「住宅法」放寬社宅定義。

對此,邱顯智批評,租不好一直是都會青年最大的居住困境,少數房東掌握多數青年的居住資源,形成壟斷市場,政府卻始終不介入管制,導致一度5元的電費墊高租金、申請補貼卻被房東趕出家門、市場資訊黑箱的情形層出不窮,先處理買不起而非租不好的問題,顯然是本末倒置;此外,國有土地有限,不論是地上權住宅,還是使用權住宅,招標設定30至70年,將產生土地為少數人長期佔用,相比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顯然有缺乏流動性的公平性問題,卻排擠掉原本就已經進度落後的社會住宅興辦資源。

邱顯智進一步解釋,問題顯而易見,為什麼政府還是出此下策?答案是為了錢。根據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的統計,2020年2022年招標設定地上權共71筆,面積合計約31公頃,決標權利金合計高達595億2333萬。更不用說,71筆其中有48筆位於住宅區,面積合計約20.12公頃,佔總面積近6.5成,這些土地如果都拿來蓋社會住宅,內政部何必睜眼說瞎話,強調住宅政策沒有跳票、預期數量可以達標。

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補充,近年來房價飆漲的根源來自政府帶頭炒地,透過將整體開發地區公有土地透過「標售」模式處分,進而導致推升地價、疊高房價。彭揚凱認為,應該重新界定公有土地處份的公共性,將都市土地開發與可負擔住宅、社會混和做積極連結,也就是從「貨幣資產」收益轉向「社會價值」創造。如此可降低過度浮濫開發,亦有助就區徵、重劃機制正當性、公益性的探討釐清。

彭揚凱說明,政府現在的政策錯亂,一方面要解決年輕人的居住問題,包括高房價等,因此花了很多力氣蓋社會住宅和各種補貼,另一方面,政府卻是台灣最大帶頭炒房價的作手。彭揚凱指出,去年五月,商業周刊有一則報導,說台灣每年有五分之一開發的土地,都是從政府手上賣出去或設定地上權標租,政府是台灣最大的建築供給的地主。

彭揚凱強調,關鍵在於國有土地作為全民資產,價值該怎麼判斷?政府的邏輯是看成貨幣資產,怎麼從國有土地拿到最多錢是他們最大的使命。但是,國有土地作為全民的資產,最重要的不是貨幣價值,而是社會價值,亦即這塊土地的運用,可以為台灣民眾和都市環境提供什麼正面效益,這是最核心的部分。

彭揚凱批評,因為政府過去國有土地的思維都在談貨幣價值,因此間接成為台灣炒房炒地的兇手。彭揚凱解釋,政府釋出都市精華區或新開發區的土地,到市場上供廠商競標,由出價最高者得。這樣的規則,造成兩個效果:一來,對得標廠商而言,貴買就得貴賣,價錢一路往上疊上去;另一方面,出價最高者得標,還會造成周邊土地價格的帶動效果。舉例來說,如果你家旁邊有一塊國有地標售價創新高,周邊私有土地所有權人會認為「原來我的地有這麼高的價值」,連帶著把旁邊、周邊的既有的房地產價值一併抬高。

彭揚凱呼籲,政府基於居住政策、居住正義的角度,應該重新思考國、公有土地的處分或使用方式,怎麼做最有效的運用,無論是社會住宅,或是高齡化社會下,目前缺乏的長照福利設施等,特別是新院長、新閣揆、新部長上任,應有不同思維和做法,如果還是不斷陷入政府一方面是房地價格炒作的推手,另一方面又說要解決高房價問題、拿更多補貼大撒幣,邏輯錯亂更無法解決問題。

彭揚凱舉例說明,近三年設定地上權總共拿了六百億,然而,現在租金補貼大撒幣,一年要花三百億,而三年標租的六百億,搞半天還不夠發兩年的租金補貼,這是自相矛盾惡性循環;同樣的,近期新政策將補貼範圍擴張到購屋的貸款補貼,政府把房價炒高,又拿全民的資源補貼因高房價而受害的買家。

邱顯智最後強調,國有地不是政府和建商的金庫,如果陳內閣有心回應青年居住問題,應該做出三點承諾:

一、包含陸軍保養廠c基地等國有及公有地,應該優先用於社會住宅等公益性政策,以提高社會住宅存量。
二、優先解決租屋黑市的問題,提高承租人及社會弱勢在租賃市場上的議價能力,而不是推動使用權住宅,讓少數人占用稀有的國家資源。
三、國有地應配合國家政策,積極配合興辦社會住宅或其他公共建設,而非為國庫賺取權利金,大量招標地上權,間接哄抬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