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花紋海豚社會網路分析成果發布

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為了增進對花蓮海域鯨豚生態的深度瞭解,從2010年開始,每年投入大量人力針對花蓮海域常見的花紋海豚(或稱瑞氏海豚)進行個體辨識(Photo-ID),目前資料庫已經累積450隻花紋海豚個體,也發現許多重複目擊的個體,而其中又以「來」、「X」、「W」組成的3個群體持續被觀察到並記錄下來,也更進一步繪製出三群花紋海豚的社會網絡圖,對於東部海域的花紋海豚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東部海域花紋海豚社交圈大解密

  經過工作人員與志工們的長年比對後,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發現花蓮海域有幾群很特別的花紋海豚,分別是:「來群」、「X群」與「W群」,這三個群體除了在北花蓮與石梯海域有過多次記錄外,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也發現各群體中有些關係很穩固的個體,即使相隔了幾年仍然會一起出現,並且被記錄到。因此鎖定這三群花紋海豚群體資料,透過繪製社會網路圖,將各群多年資訊與記錄圖像化後,發現了些有趣的故事。

黑潮花紋海豚社會網路圖.png

圖一、花紋海豚社會網路圖

(圖中圓代表花紋海豚個體,其中的數字為黑潮賦予的ID編號;兩個圓之間的關聯線越粗表示越常被記錄到一起出現;顏色則大致區分不同群體。)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鯨豚研究員胡潔曦提到:「 社會網路圖如同許多連續劇中,檢警調查罪犯時會整理出的人際網路,將嫌疑人的人際關係、親戚系統或是朋友關係釐清後,檢警能夠藉由瞭解人與人之間的關聯與動機,並找出最大嫌疑人。而當我們想瞭解鯨豚間的互動與關聯時,也會使用類似的分析方法將鯨豚個體間的關聯圖像化,來瞭解一群鯨豚間的組成穩定性,與牠們個體之間的互動,若能更深入研究,我們甚至能夠更進一步從穩定的關係中瞭解鯨豚族群的社會結構與文化。」

花紋海豚「X群」的成員們出沒於花蓮港外海.png

圖二、本會分析由多羅滿賞鯨江文龍船長於賞鯨航程中拍攝的花紋海豚照片,挑選適合的角度將每隻個體的背鰭特徵建檔進行比對。

花蓮海域第二常見的鯨豚種類

  由於花紋海豚在受傷之後會留下白色的疤痕,因此每一隻個體的疤痕都不一樣,只要在海上拍攝清楚的照片,就能辨識出個體,進行長期追蹤,便可瞭解哪些花紋海豚個體經常來訪花蓮海域,對花紋海豚進行「豚口普查」建立戶政資料。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東良表示:「從持續觀察到的花紋海豚群體中,我們想進一步瞭解穩定的群體中,個體之間有什麼關聯?或是什麼樣的關係組成群體?」不過,目擊資料如果不夠就無法著手進行,所幸花紋海豚是花蓮海域第二常見的種類,因此十多年來累積了豐厚的資料,反而是整理分析資料花費了更長的時間與人力。

常見的群體中也有總是一起出現的「死黨」

  透過社會網路分析,可以發現這三群花紋海豚中有些關係非常穩固的個體,鯨豚研究員胡潔曦表示:「在『來群』與『X群』這兩群海豚中有些特別粗的關聯線,代表個體經常一起出現,甚至每次都會一起出水面換氣;透過網路圖我們也發現,有些個體會到其他群中串門子,因此不同群體間其實也有著許多關聯線。由於『來群』與『X群』曾在2011年8月20日於同一片海域被記錄到,因此兩群的個體間有特別多條關聯線連接。」

  常見花紋海豚群體社會網路分析現階段成果,已區分出三群群體穩定的花紋海豚,並初步解析個體間的關聯,執行長林東良表示:「花紋海豚Photo-ID個體辨識接下來在持續執行的『海洋綠洲:東海岸鯨類保育計畫』中將納入石梯海域記錄的資料,看看這三群海豚在東部海域的活動範圍。未來更希望有機會能進一步確認每隻個體的性別與推估年齡,分析群體內是家族還是朋友關係,讓我們瞭解不同個體間的互動外,也能更深入研究鯨豚的社會結構與習性。」

來、X、W群常見個體左右背鰭GIF.gif

圖三、花蓮海域「來群」、「X群」及「W群」中關係穩固的個體

延伸閱讀

  1. 海洋裡的社交圈──揭開花蓮海域花紋海豚的社會網路

  2. 海洋綠洲──東海岸鯨類保育計畫

  3. 歡迎AI同學加入Photo-ID計畫,請工人用智慧多多照顧喔!

  4. 以身體紀錄東海岸──「大頭仔」過往23年的變化

  5. 花紋海豚二三事

  6. 老朋友「來」了! 辨識鯨豚 身體日記解密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