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會客室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40集|非凡小人物 尋常歐巴桑為何走入社運 洪箱與她的抗爭之路

文/楊鵑如

出身苗栗灣寶的「農村女俠」洪箱,今年10月9日罹癌辭世,享年69歲。洪箱與丈夫張木村,以及許多在地居民,過去兩度對抗科學園區開發案徵收農地,成功擋下後龍科技園區開發計畫。洪箱並未因此停下腳步,此後為社運無役不與,不論是苗栗大埔、南鐵東移強拆、黎明幼兒園迫遷等各地迫遷案,反對農地違章工廠反坤輿掩埋場反區段徵收惡法等議題,持續到各地聲援,為不公義發聲。本集節目邀請與洪箱認識十多年的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分享他所認識的洪箱。

「對洪箱的第一印象就是很勇敢,他跟一般農夫不一樣,會直接走向前、站在政府官員面前表達不同的意見。」徐世榮說「灣寶反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是啟發他參與社運的開始。他當時看到這個案子有很大的爭議,先是投書媒體支持灣寶農民,後續前往苗栗縣政府舉辦的公聽會,活動過後大家會到洪箱家前的聚會交流,因此認識了洪箱以及許多在地居民。

2009年,當時的苗栗縣長劉政鴻推動「後龍科技園區」,開發科技園區要徵收灣寶當地360多公頃農地,同年4月在地農民展開抗爭行動,上百位農民前往後龍科技園區開發計畫政策說明會現場抗議。洪箱與丈夫張木村誓死保衛鄉土,高喊土地要看價值,而非產值。(公庫相關報導

👉🏽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洪箱與居民抗爭了兩年,2011年3月時,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進行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第三次專案小組審查,洪箱當時帶著小麥跟白蘿蔔到內政部外抗議,並在內政部門口拿出自種的地瓜,當場沾糖鹽吃,再拿起硬幣沾了醬油,問大家「錢」能吃嗎?呼籲政府官員不要窮得只剩下錢。同年開發案成功被駁回。(公庫相關報導

其實灣寶兩度遭遇被徵收的命運,早在1995年時的「竹科四期」開發案也曾相中此地。徐世榮說灣寶地處交通便利之處,在國道三、大山交流道不遠處,再加上灣寶靠海,是風頭水尾之地,其砂質土壤並不如一般種水稻的田地,但是當地鄉親努力進行土地改良,多種植西瓜、地瓜等雜糧作物,還是被地方政府嘗試以經濟產值不高為由進行科技園區開發。

徐世榮說,灣寶居民接連兩次遭遇徵收,洪箱的丈夫張木村感到很沮喪、憂鬱,洪箱為了保護家園以及家人,決心要挺身抗爭、堅持到底。雖然說很多人認為種田很辛苦、賣地可以直接換錢,但是灣寶鄉親們並不會從價格來衡量土地的價值,當地社區有共同意識的凝聚力,並團結前往北部的內政部營建署區域計畫委員會表達意見,是向心力很強的社區。

守護自己的家 也守護別人的家

主持人管中祥提到,灣寶反土徵成功後,洪箱持續參與許多社會抗爭,顯見洪箱不是只有保衛自己 的家園,更會挺身與大家一起保衛家園。悼念洪箱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台灣土地迫遷問題、農業衝擊有哪些?

徐世榮說,洪箱聲援全台跑透透,例如屏東火車站徵收案、高雄市地重劃案、台南鐵路東移台中黎明幼兒園迫遷、苗栗大埔案、林口A7站迫遷、桃園航空城、社子島開發案、八里台北港遭迫遷的汪菊阿嬤等等。

其他像是苗栗龍昇村居民反坤輿掩埋場,去年(2022)處於抗爭高峰,居民在坤輿公司門口埋鍋造飯長達1年9個月,鄉親們輪三班駐守阻擋坤輿「試運轉」、不讓載送廢棄物的卡車進入掩埋場傾倒。當時洪箱其實病情已經很嚴重,但還是常常去現場,常常陪伴鄉親、守著帳篷。(公庫相關報導

洪箱去年時遭逢癌細胞不斷擴散,病況不佳,怎麼還有體力跟能量參與社運?徐世榮感嘆的說「我也想問他」,熟識洪箱的人大多知道他病情嚴重,但他不會表現出來,「問他好不好,他會說很好啊!」主要是洪箱的意志力很強,總是希望幫人解決問題。

徐世榮認為可能是洪箱自己親身的體驗,家園差點被徵收的切身之痛,高於體力跟意志力的是信念跟價值。徐說到資本主義的社會,看待土地是用一坪多少錢買賣,但是洪箱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土地是用來生活的,「高科技再怎麼進步你能吃晶片嗎?」洪箱認為土地跟人是緊密連結在一起,不是用金錢可以計價的,若土地被奪取,人命也可能因此喪失,他有這樣的認知,因此當別人碰到徵收、迫遷問題,他就以這樣的觀點出發。

土地徵收問題難以解決,洪箱在過程中不會覺得徒勞無功嗎?徐世榮認為洪箱不斷用行動表達不願意被徵收的意念,不斷用自己的案子鼓勵大家,努力站出來還有一點希望!

抗爭過後 洪箱將信念深植在農業

洪箱在抗爭過程中也改變了農業的觀念,從傳統種植轉作有機農業。洪箱因反徵收運動認識了主婦聯盟合作社,後續透過契作、共同購買中心方式,在灣寶推展有機農業,並與姊妹、子女及社區鄰里成立「共同耕作隊」,彼此協力耕作。徐世榮提到,有次想請洪箱吃飯,洪箱卻反虧他「不要以為務農的薪水就不好,我做有機農業說不定薪水比你還高」。

洪箱為人海派,有著「共享」性格,時常關懷、照顧他人,到處送西瓜、農產品。徐世榮笑說有時候不太敢去找洪箱,因為洪箱會塞一大堆東西給他,還會當場收成作物給他帶走,有時候自覺收得很不好意思。

反抗科技園區開發,洪箱體現出守護農村的精神,有人強調農業是國防一環、提升糧食自給率的重要性,但是台灣農業有因此變得更好嗎?徐世榮悲觀的認為台灣農業恐怕沒有變好,缺水導致休耕,糧食自給率甚至不升反降。不過他認為洪箱促成的「農業多元價值」讓大家能夠省思到台灣長期忽略農業。

徐世榮說台灣政府經常以農業經濟產值低於GDP 3%,認為不應該讓農業有這麼多土地、使用這麼多水,但是從另一觀點來看,農業跟生態、自然環境、文化及身體健康有很大的關係,這就是農業的多元價值,以往我們為了促進經濟成長,忽略了農業的多元價值。 洪箱做有機農業做得快樂,收入也不低,操作「共耕」,也接受許多人來耕作,很多人特地從台北去洪箱的農場務農,洪箱具體的展現農業多元價值。

徐世榮認為洪箱建構了農業新典範,從過往傳統農業強調市場經濟產值到「農業多元價值」,學術稱 「農業多功能主義」,也是歐盟刻正努力倡導的觀念,洪箱實際上已經在做了,讓人感到敬佩。洪箱的作為不禁讓人思考,台灣在世界經濟體系是邊陲的,國家卻總為了經濟產值犧牲土地、勞工權益、環境等各方面,如何能真正體現台灣主體性及脫離邊陲位置?提升糧食自給率是一個面向,國家應對農業有不同看法。

從洪箱身上可以學到什麼?徐世榮說「重要的是要有所行動」,愛護家園就一定要站出來勇敢表達心聲,洪箱體現出民間社會是一股重要的力量,要相信每個人都有可能改變公共政策與不公義的制度,千萬不要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