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會客室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47集|島嶼異鄉人 《斷裂的海》如何斷開台灣與金馬?

文 / 李玥希

「中華民國」的實際領土包括台、澎、金、馬四個地區,不過,彼此之間的認識卻十分有限,隨著社會的發展,住在台灣本島的居民稱自己為「台灣人」時,離島的民眾也會也是「台灣人」自稱?位於「邊疆」、「前線」的金門與馬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和台灣的關係?
台灣偶然的共同體

《斷裂的海:金門、馬祖,從國共前線到台灣偶然的共同體》是由何欣潔及李易安共同撰寫。書名中「偶然的共同體」,是作者們在撰寫此書時一直以來的觀察,何欣潔表示,馬祖其實和台灣本島是疏遠的,但因為馬祖在國共內戰為撤退的路線,才和台灣產生聯繫。而日本統治台灣時,金門和馬祖並未在內,直至1949年後才「偶然」和台灣連結在一起,也因此金門和馬祖的認同和台灣本島民眾的認同未必都一樣 。

👉🏽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何欣潔說,她在訪談時,曾有金門人提到自己是「中國人」,他口中的中國是指「中華民國」,但他不會說自己是「台灣人」,反而認為自己是屬於福建省,對他而言,金門是並不屬於「台灣」。從地理位置來看,金門距離台灣本島的距離較遠,不過,他也沒有因為金門靠近「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認同「中國」或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這樣的認同與區隔,台灣民眾未必能夠感同身受。

而馬祖人的認同又為何?其實馬祖四鄉五島<註一>,每個地方的自我認同都不一樣,像住在東引鄉的居民並不會說自己是「馬祖人」,而會說自己是「東引人」,也意味著他對東引的認同感大於整個馬祖。

書中以地圖做為整本書的開端,藉此標示出金馬遭遇戰火的歷史及不同的島嶼的相對位置。,何欣潔笑說:「有個朋友要去馬祖玩,結果搭飛機到了馬公機場,誤以為馬公機場有個『馬』字,就是在馬祖。」這個例子顯現出台灣人對馬祖的陌生。事實上,金門及馬祖於1992年後才開放觀光,許多台灣人不了解金、馬位置。同時,書中戰爭地圖很具象化,讓讀者清楚知道砲彈攻擊金、馬的數量,以及造成的傷害,讓讀者了解最前線遭受的痛苦。

本書前後撰寫時間總共五年,由何欣潔於2017年撰寫金門賭場的相關報導開始,而端傳媒也由李易安赴金門及馬祖帶回五篇報導。隨著戰地政務解除三十周年,端傳媒告訴何欣潔乾脆把之前的報導集結成書,於是有了這本《斷裂的海:金門、馬祖,從國共前線到台灣偶然的共同體》。

何欣潔說:「其實金、馬的相關報導一直都是票房毒藥,但這次的系列報導的點閱率卻比我們想像的高。」何欣潔認為點閱率變高有兩個因素,一是,金馬是最接近中國的「前線」地區,關心兩岸關係的人自然會對金馬感興趣;其二,台灣本土的意識高漲,關注的地方也從台灣本島慢慢轉移到離島身上。何欣潔表示,雖然國際上有多家媒體寫過關於金馬的新聞,但那終究是西方的觀點,他們想用台灣本地的觀點來寫台灣離島的故事,她想讓國外讀者對金馬有不同的認識。

什麼是「戰地政務」?何欣潔說,就像加強版的戒嚴,在軍事體制下,最高的領袖並不是地方縣長,而是司令官。每個人一到16歲便要加入民防部隊,不論男女,接受到完整的戰爭訓練,為軍事動員。書中就有受訪者表示說:「我們像生活在軍營裡,永遠沒有退伍。」

當年的「金馬撤軍論」也引起金、馬居民的不滿,對他們來說,這樣的主張是把金門、馬祖當作「免洗筷」、「工具人」,從台灣的角度來看,撤軍代表結束戰爭,和平歸來;但金門與馬祖身是最鄰近中國的島嶼,一但沒有這些軍武的保護,如同繳械,隨時有可能被中國接收,因而質疑「中華民國是不是放棄我們了?」

何欣潔觀察,有些台灣年輕人會因為金馬的政治傾向對當地居民有些敵意,但政治態度的背後充滿著複雜的歷史因素,他希望大家能透過這本書對金門、馬祖有更多的認識。

<註一>:馬祖是一個列島,由36個島嶼組成。四鄉五島則是有軍民居住在上的地區,包含南竿鄉(南竿島)、北竿鄉(北竿島)、莒光鄉(東莒島、西莒島)以及東引鄉(東引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