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會客室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53集|沒錢沒明星怎麼選舉?小歐盟如何異軍突起!

文 / 黃馨慧

2024總統大選落幕,《燦爛時光會客室》將鏡頭從螢幕前的勝選者,轉移到被主流媒體忽略的落選人身上,規劃「2024落選人系列專訪」。

一個名字特別的小黨,在這次選舉當中異軍突起,從不利於小黨生存的選舉制度,以及藍綠白三黨的擠壓下,一躍成為台灣「台灣第五大黨」,他們是一群地方媽媽們於2017年創立的「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下稱小歐盟)」。小歐盟首度參與國會選舉,就獲得12萬8613票,0.93%的得票率,雖未能邁過5%門檻取得席次,但已交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績單。

本集節目邀請到小歐盟的代理黨召林詩涵,以及小歐盟嘉義市立委參選人陳玥妗,來與我們分享本次大選的心得,第一次參與立委選舉,小歐盟如何只用201萬就成為台灣第五大黨?未來?現行的選制讓小黨愈選愈窮,小歐盟將如何面對未來?

👉🏽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帶著小孩出來參選!平凡媽媽們為何走進政治?

小歐盟在全台縣市當中,政黨得票率最高的就是嘉義市,代表小歐盟首次參選嘉義市立委的政治素人陳玥妗,是一位普通的職業婦女、單親媽媽,在接受《燦爛》專訪前,需要先安撫好帶在身邊的小孩,才能開始受訪。

正是因為自己是一位平凡的媽媽,更能看見市井小民的需求。當藍白綠三大黨都把廣發補助、育兒津貼當成少子化解方,小歐盟的黨員媽媽們看見的是,孩子在公園裡沒有遊具可玩而被剝奪的遊戲權,是台鐵一天僅十台親子車廂帶來的不便,是空汙使得孩子無法出門的不滿,是台灣社會始終不足的育兒支持。但這些聲音太輕,不足以請動議員處理,當一群本不熱衷政治的媽媽們發現,自己的權利被剝奪時卻無人在乎時,開始考慮站出來替自己發聲,小歐盟的成員們因而走到一起,希望用自己身為媽媽的力量,改善台灣的育兒環境。

陳玥妗說,身為媽媽帶著小孩在這個社會上走跳,能確實感受到小孩的聲音真的是很微弱的,「他們要怎麼發聲呢?當然就是由我們家長來做這件事 」。所以這名沒有任何政治經歷的平凡媽媽,跳出來參選嘉義市立委,雖然落選,但以6232票獲得第三高票。

陳玥妗從小到大在嘉義成長、求學、工作,和嘉義有著深厚的情感連結。因此,當被問及出來參選的原因,陳玥妗數次將「責任感」掛在嘴邊,這座她幾乎不曾離開過的城市,是她責無旁貸、一往無前的理由。

她回憶起嘉義市長久以來的選前之夜傳統,噴水池圓環的造勢大會,小歐盟是全台灣第一個有「親子專用」宣傳車的政黨,媽媽們帶著小朋友一起在宣傳車上吹泡泡、跳跳舞,親身參與民主和選舉制度。

小黨經營策略:不求快速成長,看重成員間的共同價值觀

從拜票過程的感受與選後得票率數據來看,小歐盟在區域立委和政黨票的得票率表現其實有所差異。小歐盟在各地區的區域立委參選人幾乎都有3%以上的得票率,在新北市板橋區的選區更拿到將近10%,反觀政黨票只有0.93%得票率,落差明顯。林詩涵指出,民眾可能會因為不想選藍,也不想選綠的心態,將區域立委票投給三大黨之外的候選人,相較之下,政黨票則是更扎實且肯定的民意,是民眾在16個政黨當中,基於對小歐盟的肯定所做出的理性選擇。

小歐盟的競選宣傳策略與其他政黨大相逕庭,這些帶著小孩的媽媽們就像一支精悍又堅定的游擊隊,在選前的三、四個月內,一邊肩負家庭責任,一邊穩健而快速地透過一次次街頭短講、發傳單、掃街拜票與選民互動。有趣的是,選舉之後竟有不少人向林詩涵表態想加入小歐盟,林詩涵也坦言,自己也曾糾結該不該快速擴充組織規模,最後仍選擇貫徹以往嚴格的入黨標準,比起人數,小歐盟更在意成員間的集體認同感,是否抱有相同的核心價值,以及建立起組織內的民主對話機制。

但是,這樣不會反而耗時費力,組織也很難擴張嗎?「會,但民主不是就這樣嗎?」林詩涵認為民主的價值就在於每一個人的意見都值得被聽見、被討論,唯有如此,民主制度方能緩慢卻踏實地前進。這也正是「小民參政」的核心精神——建立參政平權的社會,讓每個人都能有均等的參與政治的機會。

民眾政治冷感、穩中求安 選民分邊站,小黨定位陷危機

林詩涵是這次小歐盟的不分區立委參選人,這不是她第一次參加選戰,早在2014年,林詩涵就以無黨籍身份參選過嘉義市長。作為太陽花學運出身的青年世代,林詩涵觀察到,有許多年輕人和她一樣,因為太陽花學運而開始關心政治、參與政治。從2014年到2018年的大選,台灣社會瀰漫著一股年輕人積極參政的氛圍,從老一輩到青年世代,都想要聽到更多年輕的聲音、期待他們能為台灣民主帶來新的突破和改變。然而,林詩涵指出,近幾年以來,很明顯感受到整個台灣社會的民眾都在追求平穩與安定,不再有當初蓬勃的政治量能,更希望從藍、白、綠的三國鼎立當中,選擇自己棲身的定位,親中的民眾選擇國民黨,反中的民眾向民進黨靠攏,而以往的「中間選民」則全被民眾黨吸附,小黨沒有突圍的力量,亦無支撐持久戰的彈藥。

對於未來四年台灣整體社會的民主發展,林詩涵指出,接下來在四年當中所謂的進步的價值,大概都會處在某種消極狀態,不確定到底能不能發展下去的狀態 ,「因為台灣人民不太覺得我們需要發展和進步,只要有人能夠把高房價、低薪這些問題解決,好像就能夠安穩過生活」。

民眾對「進步價值」的態度改變,太陽花學運後爆發的政治熱情逐漸消散,轉而對內求安定、對外求保守,突破保守價值的小黨不再是中間選民的最佳選項,大黨可以靠著金援、地方組織,甚至政黨補助金繼續穩健成長,而沒錢、沒政治明星、沒地方勢力的小黨,在台灣的選舉制度雪上加霜之下,生存更加不易。

高門檻選制 使得大黨恆大、小黨凋零

現行的選舉制度下,小黨逐漸凋零,發展也被受侷限。林詩涵表示,這次選舉小歐盟一共募得461萬元,但光是10名區域立委和3名不分區立委的保證金就繳掉260萬,最後僅剩201萬元來打完整場選戰。

這次選舉,所有小黨得票率都未超過5%,即使小歐一躍成為台灣第五大黨,但根據相關規定,小歐盟並無法獲得每年每票50元的政黨補助款,也拿不回選舉保障金。林詩涵直言,台灣現行的選舉制度,都是讓大黨能維持更多資源,而小黨幾乎沒有生存空間。2024年開始,台灣每年要支付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這三大黨總共六億多元的政黨補助款,而達不到選舉補助款門檻的小黨,只會愈選舉愈窮。管中祥認為,一個社會能不能多元,在於國家內能夠參與政治的人,可以有多少多樣性,能否有更多的機會,讓不同的聲音被聽見。

小黨代表的正是不同族群、不同立場的價值觀,因此,想要社會真正實現多元民主,就要先改善小黨的生存環境。然而,目前要推動選制改革可謂十分困難,林詩涵不諱言,光是要把保證金門檻10%從選舉人數改成採計投票人數,就受到大黨不斷阻饒,因為修法對大黨而言有害無利,她也直言,台灣社會必須認真思考,「 如果我們國會只有幾個政黨 沒有更多元的聲音加入的話,真的是我們要的民主政治嗎?如果沒有一個制度,讓多元的意見可以現身,那這樣的民主不過是半吊子,永遠只會富者愈富、貧者愈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