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農地破碎化不能再拖 環團疾呼《國土計畫法》應如期上路

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不分藍綠擔憂《國土計畫法》社會溝通不足、影響人民權益,疾呼要延期上路,更有9藍營縣市未交出「國土計畫功能分區圖」。對此地球公民基金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環團9月25日在立法院群賢樓前召開記者會批評地方首長跟立委勿造謠,要求賴政府為了整頓國土秩序及防止農地破碎化加劇,《國土計畫法》明年5月應如期上路 。

雲林屏東劃設功能分區標準不一 9藍營縣市不滿

《國土計畫法》2016年施行至今8年,期間已完成第一階段全國國土計畫公告及第二階段各地方政府國土計畫公告,目前正在進行第三階段審理各地方政府的「國土計畫功能分區圖」。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黃靖庭表示:「這是台灣國土空間規畫轉軌的重要時刻。」

台灣的國土規劃與管理長期以來用《都市計畫法》、《區域計畫法》和《國家公園法》等法規來執行,不但缺乏統整、各自為政,並產生過度開發、環境汙染、氣候變遷等問題。為了確立台灣整體國土新秩序,兼顧國土保育,並解決我國過去土地發展亂象,《國土計畫法》將取代現行的《區域計畫法》,原依法應在2022年全面上路,2020年修法後延期一次,國土計畫新制依法將在明年5月全面上路。

日前傳出雲林縣長張麗善批評國土功能分區各縣市劃設標準不一,發現雲林縣農1、農2被要求劃最多,可是屏東縣將國有地劃為農1,總面積從4萬公頃變4000公頃,私有農地劃為農2。雲林縣擔憂《國土計畫法》上路造成地方開發限制,影響農民權益等,要求中央須具體說明各國土功能分區權益與規範、配套措施,同時延緩2至3年,待民眾疑慮均獲實質解答始得上路。

共有9個藍營縣市首長尚未在今年6月準時交出國土計畫功能分區圖,包括新北市、桃園市、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及台東縣,被質疑是消極抵制中央。

環團更批評,上週居然還有22個民進黨委員召開記者會要求《國土計畫法》延期上路,理由是全國恐無法一致公告、憂民眾被假訊息誤解等,為了確保順利推行,希望行政院展延上路時間2年至4年,待充分溝通後再上路。

國土功能分類劃設原則。圖片來源:台南市政府地政局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湯琳翔認為國土計畫的精髓就是有計畫、有秩序,而且是永續的進行管理,特別重要的是縣市國土計畫,因為中央的國土計畫只做了原則性匡列,但是地方縣市政府才是真的決定及規劃土地使用,例如產業用地、農業生產專區及住商發展區。他提到雲林縣長張麗善近日指出中央目前的農業發展地區劃設原則對農民非常不公平,嚴重影響雲林未來發展農工商科技城,然而事實上雲林縣劃設1萬2042公頃的面積做為開發用地,約28.5個高鐵雲林車站特定區的規模,質疑張麗善是在畫大餅欺騙人民。

黃靖庭認為,縣市首長或民意代表一直說希望照顧農民的權益,其實是照顧「土地價格」,卻忽略土地原本的農業生產及生態保育價值,總是把從事農業當成一種犧牲,無視真正農民經常面臨農地劃到城鄉發展地區的處境。

針對農民權益的保障,《國土計畫法》第32條第1項規定,現有的合法農業使用設施不會受到影響,區域計畫實施前或原合法之建築物、設施與第23條第2項或第4項所定土地使用管制內容不符者,除准修繕外,不得增建或改建。當地政府主管機關認有必要時,得斟酌地方情形限期令其變更使用或遷移,其因遷移所受之損害,應予適當之補償;在地方政府主管機關令其變更使用、遷移前,得為區域計畫實施前之使用、原來之合法使用或改為妨礙目的較輕之使用。環團認為地方政府首長及立委不該用錯誤資訊延宕《國土計畫法》實施。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湯琳翔

農地破碎化不能再拖  環團、農民疾呼《國土計畫法》應如期上路

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專員黃子芸表示,《區域計畫法》在2000年時修法,開啟了使用地變更的大門,導致許多農地可經申請許可開發,從空拍照來看,農地破碎的「像一塊破布」,經常發生農地違法不當使用。黃子芸強調:「國土計畫的上路,才是重新建構國土秩序的開始!」

黃子芸說,很多地方想要在《國土計畫法》正式上路前搶建一波,例如花蓮七星潭沿線就有7家觀光旅館及大型渡假村開發案要提出農地用地變更,台中大肚山富人聚落也有兩大跨國集團預計打造頂級溫泉豪墅與觀光酒店等開發案。黃靖庭則說,花蓮歷經地震、現在正在復甦的過程,其觀光產業還必須靠觀光署的補助才有辦法撐下去,怎麼還有會搶蓋高樓層觀光飯店的市場需求?

黃子芸表示,根據內政部資料,今年3月到8月之間,全台灣小規模土地開發案就已經多了250件,平均一個月新增50件,至8月總計共有771件。新增上百件開發案散落在台灣各處農地,零星分佈,將導致嚴重的農地破碎化。

黃呼籲,如地方政府真的在意農業發展,就應該立即送審國土功能分區圖到中央審核,確保明年國土計畫如期上路,同時避免第一線公務人員疲於應付壓線核准的土地變更案。

黃靖庭說到《國土計畫法》的重要變革在於《區域計畫法》沒有的彈性制度上,就是每5年一次的國土計畫通盤檢討,地方政府若發現劃入城鄉發展地區土地難以或無法進行開發,可劃回農業發展地區。若按照現行《區域計畫法》,一旦農地變更成可建築用地就變不回去。

「作農不辛苦,難過的是看到台灣農地被拿去做不當的開發。」獲百大青農的宜蘭員山「月見學習農場」負責人田菁表示,《國土計畫法》雖然目前仍不夠周全,但有兩項重要的制度,第一是公民參與,第二是每5年一次通盤檢討土地使用,農地不是無法變更回來的。他說到自己剛返鄉種田時,每樣都要靠自己學習,不過近年農業部開始推公費班培養農業人才,看得到農業推廣政策,不要讓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農業人才因《國土計畫法》延期上路,到時候沒有農地可耕種,他挺身鼓勵政府要堅持《國土計畫法》如期上路,不要一延再延。

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專員黃子芸

宜蘭員山「月見學習農場」負責人田菁

「國土計畫一天不上路,地方政府就會不斷圖利個別廠商,持續炒作土地,這也是為什麼我今天特地帶小孩來抗議。」彰化環境保護聯盟主任吳慧君與孩子一起表達《國土計畫法》對下一代的重要性。他說到彰化鹿港「打鐵厝產業園區」開發案就是地方不甩中央國土計畫的錯誤示範。

吳慧君說明,開發面積9.9公頃的打鐵厝產業園區預定地在彰化縣國土計畫劃為「農業發展地區」。2020年9月內政部國土計畫審議會中,以缺乏適當性及合理性要求彰化縣府刪除打鐵厝產業園區其國土計畫的城鄉發展區位,改列農業發展地區,但是彰化縣政府卻以《國土計畫法》還沒有正式上路為由,藉此繼續進行開發案,不但通過環評審議,甚至進入正式招商的程序。目前當地居民已提出行政訴訟反對本案開發。吳認為可維持國土秩序的法律若一再延期上路,像彰化縣府逕行開發的個案恐怕將不斷出現。

吳慧君說大家已經可以感受到近年氣候變遷的加劇,自然災害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還有糧食問題,下一代未來所將面臨的挑戰是難以想像的,若國土計畫維持好的國土秩序,就是讓未來的孩子有更多的空間可因應未來氣候變遷的影響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陳憲政表示,《國土計畫法》的緣由是因為2009年莫拉克風災之後,所進行的國土規劃、土地利用反思,法條開宗明義是為了因應氣候變遷,確保國土安全,為了促進資源產業合理的配置及追求國家的永續發展。

陳憲政說今年4月花蓮受到地震、暴雨嚴重的影響,國家不應該放任讓脆弱國土受到人為的破壞,且內政部跟地方政府在2021年已經完成了各縣市國土計畫審議,為何各縣市國土功能分區圖在3年期間無法完成?顯然是地方政府的行政怠惰。

黃靖庭強調,如果有地方政府到明年5月都不願意繳交國土計劃功能分區圖,《地方制度法》第76條規定,直轄市、縣市政府如果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危害公益或是為危害政務正常運作,中央可以逕予代行處理。環團齊呼籲地方首長盡快繳交國土計劃功能分區圖,中央堅定讓該法如期上路。

彰化環境保護聯盟主任吳慧君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