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內政部土地徵收審議小組昨(12/25)天審議社子島案開發範圍及抵價地比例,最後原則通過社子島抵價地發還比例為徵收私有土地總面積40%。
會議前社子島自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及許多反迫遷的居民在門口召開記者會,訴求北市府對於本案居民意願調查不完備、可申請剔除區段徵收的範圍與條件不公平又刁難居民,且於法不合,而且市府財務評估報告將負債上百億,社子島區段徵收案完全不可行,根本形成「大迫遷、大破壞的大錢坑」訴求無條件剔除區段徵收,土徵小組應退回本案。
內政部強調,目前僅核定本案開發範圍,尚未核准區段徵收。後續北市府須依法進行協議價購及召開公聽會等程序後,方能提報區段徵收計畫。台北市土開總隊則表示,後續區段徵收公聽會等程序須約1年半時間完成後,才會提報區段徵收計畫給內政部審議。
社子島自救會及許多環團則發聲明表示,對於土徵審議通過感到非常失望與憤怒,認為社子島人將遭受到滅村式的不當對待,台北市民要集體負擔超過千億的財務風險,換來的卻是大而無當的計畫。社子島自救會將與律師團商議評估提起訴願訴訟,並與民間團體拉高抗爭強度,強力要求台北市長蔣萬安放棄有毒的生態社子島計畫,重新與在地居民討論並研擬新的都市計畫草案。
社子島案持續推動 迫遷爭議、反對聲浪不止
社子島都市計畫範圍302.10公頃,區段徵收面積為278.88公頃,範圍內約居住人口約1.1萬人、計有家戶5109戶。範圍內私有土地占 88.7%,所有權人數8802人。區段徵收面積是都市計畫面積扣除31筆、約23公頃再發展區土地,包含2020年都市計畫細部計畫已劃定之4處共7筆再發展區土地及24筆新增剔除土地、文教區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所有之土地等。
環境當權基金會副執行長許博任表示,北市府社子島開發案財務評估報告顯示,整個社子島的開發成本已經從2018年評估約700億暴增到2300億元,中期預估負債約130-400多億元,開發期程18年,期間財務槓桿可能最高負債到1000多億。其中2000多億的成本裡,高達1000多億是興建5000戶安置住宅的成本。他認為荒謬的是市府沒有按照都市計畫決議要求好好處理密集聚落及再發展區的問題,反而花成本1000億元迫遷不想搬遷的居民,讓市庫、市民陷入高財務風險,根本是本末倒置。
許博任說,本案財務不可行,計畫也不可行,北市府如果已經有上百億元財務支出的準備,為何不好好思考怎麼先做社子島必要的公共設施的改善與興建?而房屋的非改建跟土地開發部分,市府要從實施者的角色退回協助跟管制者的角色,縮小土地開發範圍,甚至讓民間主導,並重新思考主要計畫跟防洪計畫的調整,才是真正協助社子島改善環境,加速往前較為可行的路徑。「土徵小組如果通過審議,往後北市府面對財務虧損,到時候可以雙手一攤,通通推給是內政部同意土徵程序。」
看似可讓居民申請剔除區徵 然而劃定範圍與條件都難服眾?
2018年時內政部都委會通過社子島主要計畫案,決議北市府應在細部計畫中再檢討聚落紋理及文化保存。因此台北市政府劃有9大聚落,以不影響主要計畫、防洪計畫且屬於1970年社子島地區發布都市計畫前之建築物所坐落之土地及相鄰土地範圍為依據,面積約16.91公頃,戶數2045戶,土地人數4009人。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余宜家表示,台北市政府現在的剔除區徵方案,與內政部都委會決議要求「北市府應在細部計畫中再檢討聚落紋理及文化保存」主旨不符。現行的剔除區徵方案是北市府劃定的9大聚落中,只有其中6處「再發展區」可以申請剔除,「再發展區」中的所有權人有需要得自行開發。然而申請剔除有相對嚴格的條件,例如區段徵收範圍的土地比例持份必須要大於10%,而且不是空地、非屬連棟者,才可以申請整筆剔除區段徵收。
住在社子島延平北路九段地區的居民李先生就說,剔除區徵條件如此嚴格,根本是在變相刁難申請剔除區徵意願。北市府先規劃9大聚落是依據1970年航照圖及地籍認定,他認為已經不符合現在人口成長中實際需求,且自家在日治時代就居住在此,已發展出李氏宗祠等派下組織,卻不能劃入再發展區,非常不公平。
余宜家提到,報告中找不到其餘3處不納入再發展區的原因,僅以島頭區塊做為商業區、另一處作為社宅及大眾運輸機場用途、發展定位不同而不納入再發展區,並未見北市府是否評估過有無替代位置,為何仍要拆除密集聚落。
而余宜家也強調,劃設6處再發展區可申請剔除區徵便代表與土地徵收的必要性於法不合,北市府已經標出這6個聚落範圍的人可以申請剔除徵收,那就代表這個地方有沒有徵收,對於此都市計畫是沒有影響的,也就沒有土地徵收的必要性。再從航空城土地徵收案勝訴的經驗來看,這些列成「再發展區」的密集聚落,只要沒有徵收的必要性,法院實務是會判決敗訴。
北市府難取得社子島居民信任 意願調查回收率低落
土徵審議小組在今年7/17召開的第3次會議時,委員提出北市府在剔除方案中,應就再發展區土地調查希望參與區徵者,不願參加區徵者繼續保留在再發展區內。
北市府回應,在今年8/12-8/23廣泛通知社子島全區地主8000多人到社子島工作站進行溝通說明,服務人數計211人;9/18-10/31針對9大聚落(再發展區)寄出2806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99份。兩種調查意願方式中的「同意參加區段徵收」比例皆高達8-9成。
「 211人到底代表誰?」李華萍痛批北市府如此溝通方式,再將數據呈現給土徵小組審查,根本是詐騙。李華萍認為社子島有上萬居民,只在工作站服務211人,其中甚至可能包含地產公司、仲介或代書派到工作站溝通,能夠真正代表在地居民的意見嗎?另外針對9大聚落調查意願,北市府回收有效問卷僅599份,是少數霸凌多數嗎?「內政部都委會決議要求北市府應在細部計畫中再檢討聚落紋理及文化保存,這樣哪裡有保留?北市府不是應該要跟訴求保留聚落紋理的人溝通嗎?」
北市府則回應,社子島開發案中向來都是廣泛通知所有權人,且關於諮詢及溝通的工作站始終駐地運作,4年來針對意願及諮詢服務都沒有間斷,也忠實將數據呈報土徵小組討論。
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廖桂賢表示,近日台灣人民痛心於藍綠聯手侵蝕台灣民主制度,更擔憂中國武力侵略台灣、小粉紅放話「留島不留人」,但是回頭思考台北市政府將要對社子島做的事情就像是「留島不留人」,用區段徵收來迫遷社子島居民。
廖桂賢說社子島現在約有1萬的人口,都市計畫設定容納居住3萬人,北市府雖承諾可讓社子島居民承租或購買專案住宅,然而市府報告指出專案住宅成本增加,且開發期程為18年,恐造成許多人難以貸款買專案住宅,區段徵收制度很可能造成會換一批人進駐社子島,最後留下的多數可能是外地投資客,「社子島整個會被清洗一次」。
當地里長謝文加與許多期望加速開發的居民在會議上發言,認為社子島為了大台北的防洪犧牲50幾年,贊成派多是認為禁限建政策導致社子島生活環境困頓,生活機能不佳,根本沒有建設可言,造成年輕人外流,留有許多獨居老人,也希望北市府讓少數訴求剔除區徵者盡速剔除,才能解決問題。
有反對徵收的居民表示,社子島環境4年來越來越差,政府只會拍照說很髒亂,但沒有人會去管,反而利用目前的困境說要用區段徵收做整合,強調一定要進行區徵才能改變社子島。但他質疑台灣各地充滿多人持份的土地,為何只有社子島一定要用區徵處理?北市府這樣能夠說服反對派居民嗎?
他認為更奇怪的是,政府蓋了安置宅叫原居民要貸款才能買回,讓許多原本有房的人還要貸款重新買回來,如果說有地主想要被徵收,應該各別找市府合作或處理,支持派跟反對派應該要互相尊重,若北市府認為本案因反對派無法走下去,那就想別的方案,而不是要求居民只能接受區段徵收。
廖桂賢則說,正反雙方訴求其實是一樣的 反對派也希望社子島能夠發展,盡速改善環境。兩方的差異在於自救會反對只能用區段徵收來進行開發,而贊成派認為因為產權的複雜性而需要使用區段徵收,這是最大的差異。
李華萍重申自救會反對政府用區段徵收將家園連根拔起,抹平珍貴的百年文化脈絡,例如夜弄土地公或是百年文化端午划龍舟,唯有9大聚落完整保留,才能真正讓居民安居樂業。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