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捍衛全台學權行動、台灣未來的主人們
教育部於昨日正式公布「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草案。儘管上週已有來自各校的高中生召開抗議記者會,明確表達學生對草案內容及其倉促決策程序的嚴重疑慮,要求退回草案,教育部卻仍於昨日下午公布了問題滿滿的草案內容。我們認為,教育部對學生意見的敷衍了事,因此學生組織「捍衛全台學權行動」與「台灣未來的主人們」,將於5月24日(六)上午8時,在教育部正門前發起靜坐示威,來自板橋高中、中和高中、南港高中與大直高中等多所學校的學生將共同參與,向教育部表達我們對草案的嚴正抗議。⠀
針對昨日教育部所提出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草案,學生的聲音再次被教育部邊緣化。⠀
首先,我們要指出本此行動載具管理原則草案的出台和研擬,都沒有學生廣泛的參與,教育部從來沒問過學生「要不要有這些規定?」「草案應不應該這樣寫?」而是從整個草案醞釀、草擬、討論都在教育部官員的辦公室之間發生,上對下的推行政策,沒有學生參與的空間。⠀
其次,本週一由立委范雲召開的座談會中,面對全國高中學生關注的草案,教育部卻毫無誠意的僅承諾未來會辦一場公聽會,沒有民調也沒有政策辯論,政策制定更沒有學生決定的權力,因此這場公聽會實則只會是形式性的表面工作,難以涵蓋全台各地學生的多元經驗與需求。實際上,教育部過往也召開過大規模的公聽會,並非沒有能力做到,而今僅用一場公聽會,顯示教育部仍然想要強推修法,開公聽會也只是為了糊弄過關。⠀
更令人擔憂的是,該草案將手機管理交由各校自行訂定,卻未比照服儀規定必須透過學生、教師、家長組成的委員會討論決議後,不得於校務會議修改。換言之,這使得手機管理規範極易在校務會議中遭「民主地」壓倒性通過或修改,學生僅占8%的代表席次,根本無力左右結果,這樣的所謂「民主參與」無異於架空兒童表意權。當規則可以輕易由行政或家長意志主導,學生的需求與聲音就很可能被忽視甚至剝奪。
最後,我們認為,學生的需求不該淪為政府與校方可有可無的「建議參考」,教育部若無意建立實質的學生參與機制、也無意賦予學生在校內決策中的實質權力,那麼任何關於「聽見學生聲音」的承諾都只是空談。學生的權益不該任由各校的學生和校方自由搏鬥,因為結果只會是大部分學校都一字一句照著教育部的範本。⠀
我們更要強調,真正的參與並不只是「被聽見」,而是「能影響決策」,但在目前手機管理規範的政策制定過程中,學生始終缺乏實質話語權,彷彿只是需要被安撫、被解釋、被宣導的對象,而非教育體系中應受尊重的主體。⠀
因此,「捍衛全台學權行動」再次強烈呼籲教育部,應立即收回草案,立刻與學生展開公開對話,補全民意調查、政策辯論、各校各地廣泛的公聽會等民主程序,納入更多元的意見與校園經驗,並設立與服儀規定相同標準的門檻,讓學生權益在教育現場獲得足夠且明確的保障。倘若教育部繼續一意孤行、漠視學生權益、忽視學生聲音,我們也向教育部鄭重宣告:5月24日的示威,不會是最後一次。我們將持續走上街頭,直至學生的聲音真正被聽見、學生的權益真正被保障。⠀
我們再次正式要求教育部達成以下三點訴求:⠀
1、立即撤回「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條文草案,終止違反程序正義之決策。⠀
2、補全民主程序,政策制定的決策至少納入三分之一學生代表,並進行全台廣泛的學生意見調查、各地公聽會、政策說明會等程序。⠀
3、建立與服儀規定同樣標準的長期追蹤檢討制度,並保障各校學生在校園第一線具有充足的民主決策保障。⠀
▌主辦單位:捍衛全台學權行動、台灣未來的主人們
▌時間:5/24上午8時~12時⠀
▌地點:教育部正門前(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5號)⠀
靜坐行動流程安排⠀
⠀
一、8:00靜坐開始⠀
二、8:00-10:00公民肥皂箱⠀
三、10:00大集會開始⠀
四、10:00-10:45各路聲援團體與人士發言⠀
五、10:45-11:00行動劇⠀
六、11:00-12:00公民肥皂箱⠀
七、12:00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