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稿, 災後重建, 環境

【2014九合一選舉】油管不准回填,然後呢?

文/李重志   圖/傅志男

「81高雄氣爆」是近年來少見的人為災害,正在朝野究責攻防的同時,我們似乎在媒體的引導下,成了看戲的人。驚悚片、懸疑片、溫馨感人片?可是,對於實際生活在凱旋路、一心路的居民來說,下一步該怎麼辦?

這不該只是個道歉下台、賠償問題,而是家園重建的問題。

江院長定調「不立專法、不編特別預算、不設專責機構」。暫且不論其態度,我們一一來檢視其是否合理。此次災變發生在市區,受災規模不比九二一、莫拉克,更重要的是高雄市政府功能如昔,未有絲毫減損,故,當該要求其負起重建之責,不需另設重建專責機構。倘若增設機構,多頭馬車,彼此扞格,日後重建不利,該找誰究責?

其次,我也不認為需要編列特別預算。就災損範圍地下地上的重建,目前估計金額未逾20億,地方及中央災損準備金足以因應,尤其凱旋路未來可以與輕軌捷運工程一起施作,費用更省。至於民房等損害,尚有未來民事賠償可支應,政府所負擔之補貼、補助,也未達需要特別預算之額度。還請注意,此災是很慘,但高雄市仍是台灣繁榮的第二大城,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只要財政調度得法,一時緊縮也很快會過去,考慮到其他縣市,真的不需特別預算。

第三,「立專法」的爭議。既然不需專責機構、不需額度外預算,且有見於莫拉克重建條例的後遺症,我建議還是不要訂定重建特別條例。但是,行政院表示要「加強工業管線列管,政院未來將彙整各地方地下管線成立資料庫,並成立諮詢小組,協助政府檢討管線管理。」那麼,最好有一個類似「共同管線維護」的專法來管制,這就需要立法,賦予各主管機關、所在地政府責任、權力,協調機制,課徵業者費用、維護義務,而不是設個體制外小組,諮詢一下就了事。

告別情緒,分析政院三原則之後,我們接下來嘗試對這地區提出「跨世代的經濟發展規劃」。以下構想部分曾在2010年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的財團法人台灣智庫所執行的研究計畫《高雄地區產業需求調查暨再發展策略規劃案-縣市空間治理行動方案》中提出。而這計畫完成後被束之高閣,現在為因應凱旋路重建,以及輕軌建設,修改、補充了之前我曾提出之構想:

一、除了民生所需的天然氣管之外,所有石油及石化原料管線不可回填。畢竟所有管線不是違法,就是不合城市發展所需。

二、道路土方回填等重建工程,必須先進行土壤及地下水除污工作。不可把污染就地掩埋,遺禍千年。否則表面上是綠帶,土壤中卻是重金屬殘留,居民怎麼放心讓兒童在上面玩耍?

三、藉由凱旋路輕軌舖設,同時進行大幅度都市綠帶改造,使此區基礎建設獲得根本解決,告別傷痛,更可引入景觀,產生休憩空間,獲得重生。主要工程如下:

1.此區(凱旋路、一心路、三多路沿線),人口稠密,常年是登革熱重點疫區,趁此重建,必須一併改進明管排水系統。澈底解決病媒蚊滋生、管溝暗巷髒亂問題。當然,這已經超出氣爆範圍,但是,系統工程本來就要一併規劃施工,難道市民可以容許這個工程挖完回填,過了一個月,下個工程又來挖馬路?

2.輕軌第二期,部分路段(凱旋路沿線,C32~C1站之間)提前施作,讓經貿園區夢時代百貨與中正路、五福路商圈連結。甚至,稍稍修改計畫,增加一小段C32站(「彩虹公園站」,位於凱旋公園內)到捷運文化中心站毗鄰的臨時軌,增設臨時站,方便旅客轉乘,如此更可提前完成初步路網。

3.位於鳳山的台鐵高雄機場,宜儘速變更土地使用目的,保留二分之一綠地空間,其餘可做商業區與住宅區。請注意,必須保留高比例的出租住宅,足夠的社福機構用地,以吸引青年勞動力,成為城市發展引擎。

4.城市水線。引前鎮河,循凱旋路北上,到台鐵機場,做生態景觀池(兼為滯洪池)。而後,由武慶路(暗管)繼續北上,進入河南路河北路,與第二運河接頭(昔名大港,今高雄市政府稱其為「幸福川」,基於城市記憶,還是從舊名較妥)。遷移林靖攤販市場,打開三多路到中山路之間的第二運河,如此,第二運河河水位提高,源頭有生態池沉澱、過濾,降低臭氣,形成苓雅前鎮鳳山的「城市水與綠系統」,營造優質生活。此系統之工程、相關地勢高程,並無問題。未來衛武營公園生態池以可連接至此,以多重城市水帶、埤塘與植栽,降低市區溫度,更可澈底解決此區每逢大雨必積水問題。

5. 把人行道、自行車道、輕軌線、車道、綠帶、水帶,一起做好,則該地區所設定的經貿園區才會有廠商入駐,否則,如同現在一片荒蕪。而廠商進駐之後,也要把住宅以及托老托幼解決,才能留得住人。

6. 在「水與綠系統」完成後,鳳山與前鎮兩區更可獲得城市再生之亮點,擁有「花園城市」的優質市容。事實上,凱旋路兩側,鳳山與前鎮地區,乃縣市合併後,都會經濟地理之中心區位,且同時擁有衛武營文化園區,高速公路、輕軌、捷運交通便利。故未來發展應針對此特色,充分發揮。將鳳山工業區、聯勤205兵工廠、高雄硫酸錏工廠以及台鐵機場等交通、工業區土地,予以更新再利用,引入以軟體及技術服務業為主之新興產業,以「技術服務業」維持高產值,成為一生活與科技得以同步發展之新經濟區位,足以支撐高雄市主要經濟發展能量。

10577201_714691088580164_1339695697717133651_n四、石化管線不回填,那麼,高雄的石化業該怎麼辦?仁武及大社工業區廠商怎麼辦?當地經濟生活怎麼辦?

1. 其實,石化業的前景是被高估的,台灣業者包含榮化都早在中國佈局。我認為石化業者現在,以及三年前國光案不成時所發出的哀號,是過度大聲了點。仁大隨五輕而生,迄今也已25年,多數管線甚至整廠早已到屆齡退休時限,再撐下去維修耗費甚鉅,工安亦難控制。

2.石化業帶給社會的正面影響,也是高估的。曾聽聞石化業者、學者誇稱其產值多高、揶揄台灣需要多少文創、農業才能相比?我認為,這種思考未免把價值太過單一化,也正因為這種思考導致台灣產業無法脫離單一、大量量產,無法因應微利環境的宿命。石化業動輒聲稱12萬員工,其實包含的倉儲貨運業、中下游產業,故可依各段製程技術分別朝分離裂解、特殊化材、建廠工程、除污技術、儲運物流等方向轉型,運用既有人才與經驗,育成其為高技術之知識服務產業。

3.石化業帶給社會的負面影響,是被低估的。單一工業區所導致的污染外洩、景觀呆板、通勤負擔、治安死角種種問題,被石化業者把成本、風險外部化,國家甚至以還不對稱的公共投資助其發展。多年之後,業者關廠,形成工業區內部空洞化,以及留下受污土地給市政府增加麻煩。這我們都看到了。

4.解決高雄本地石化材料產業遷移問題,必須就製程、資本狀況,採取不同策略處理。即:對高污染、低報酬、已停止運轉甚至已開始拆遷之煉油廠,應繼續其遷離進程;對下游民營各廠,則在符合更嚴格之新標準下,容許其由林園以高屏溪畔之管線供給原料,續存本地。待製程不符合環保標準時,自應遷離。總之,把真正高危險的製程部分區分出來,才可以看到既能安居又可賺錢的事業。請不要把安全的與不安全的綁在一起談。如此,則不至形成對當地經濟之過大衝擊。

5.仁大地區之產業發展策略,不宜為挽救夕陽產業多做建設,反而忽略本區區位對高雄都整合後,成為優質生活區之潛力。受污染的工業區在污染廠商遷離之後,不宜變更地目,淪為房地產炒作的題材,而應以獎勵方式,發展低碳、清污、節能、環保產業,即以「騰籠換鳥」策略,維持當地產值。進一步而言,市政府若能防止工業區擴散,保留、維護仁武、大社、鳥松一帶之農田,以及水帶綠廊之既有建設,保有涵養地下水之土地,當能以先進科技生活園區方式,妥為布置廠辦、住宅與公共設施,以高機能性、優質的生活園區經營此地,方能吸引上開產業所需人才進駐。

高雄自二戰時代開始發展石化業,戰後,台灣石化業在黨國資本管制、獨佔之下,由威權管控轉變成為財團所覬覦的產業高地。高度資本集中與鉅額金流依附黑箱作業而生,業者私下放款、指定轉包、業外收入亦不受監督,種種前現代的經濟模式,是該做一次總清算了。中央政府必須儘快訂定我國石化業者發展之策略,尤其在未來我國石化業相較於中國與東南亞各國,並不具備相對優勢之下,更應為我國石化業者尋找轉型出路。

台灣要不要石化業?哪一種石化業?需另文處理,但高雄市必須要做的選擇:要告別對石化業的依賴?還是讓管線繼續在地下潛伏?還是要讓槽車在市區流竄?以高雄市重建的立場,此次氣爆災害後,壓抑石化業,當是必然要做的事。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