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稿, 教育

什麼是公民史學?

文/黃惠貞 歷史教師深根聯盟發言人   圖/歷史教師深根聯盟

從五月一日以來,有一群歷史教師,高舉”公民史學”,參與高中生所發起的反黑箱課綱、反洗腦運動。此學運由蘋果樹公社所發起,或許可稱為蘋果樹學運。那麼此公民史學為何? 它跟傳統的學院史學、大眾史學有甚麼不同?

以建築來作類比,學院史學是建築師,或專業建築師,眼中在學理上突破,得獎的作品。大眾史學則是群眾眼中受青睞、喜歡的建築。這兩類史學都可以找到英雄,一個發光發熱的大師。公民史學則否,它是大家七手八腳,貢獻絮絮叨叨、微不足道的努力所建構的。

就年代言,大眾史學,源自1960年代後,對專業史學的反思。公民史學,則是1980年代,網路時代後新興的運動。就文本知識而言,大眾史學的結晶或許是每個條目都由權威專家學者所編寫的大英百科全書或牛津字典;而公民史學的,則是維基百科,每個條目都由許許多多在網路上默默無名的公民不斷地編寫、修改與校訂,非一人、一時、一地之功。就知識的重要性而言,大眾史學眼中關注還是過去,他們認為最重要的史事,或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此戰爭界定了目前的國際秩序,也讓我們反思什麼是合理的國家,建構了我們所認為天經地義的轉型正義,人權與人性尊嚴。公民史學關切的則是現在進行式,目前發生中,還未定型的、流變中的,公民還可盡一份心力的共業,如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對此,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反思與行動,不寫歷史,翻轉情勢的話,人類可能面對大滅絕,文明崩毀。

蘋果樹學運中的公民史學,無可諱言,深受去年三月太陽花學運影響。該學運中,或許經過造神運動,出現戰神、帆神和廷神等等。但正如林飛帆自己所說的,他其實很平凡,一如鄰家兄弟,對運動的貢獻也很微薄,只是剛好站在聚光燈下。這場運動中,從Ptt爆卦上揭發的內幕,到做成各式各樣的懶人包,跨許多不同專業領域、林林總總的公民審議,到形形色色的海報與宣傳,以及最後五十萬人大遊行等等,讓我們見識到公民絮絮叨叨,涓涓細流,螢螢之光,終匯成滿天星斗的力量。

受此啟蒙,公民史學認為完整的歷史知識,跟教育學理論,認知、情意和技能三層次類似,至少也有三大層次:思考、反省與行動。換言之,我們學歷史時,要能思考,不只要了解,也要有問題。第二,還要能反省,要能感覺到歷史,了解它對你的生命,對你來說是什麼?最後,更重要的是要參與,從你的椅子上站起來,用行動改變社會。這三層次,在結構上,可互為表裡與因果。如,我們可以透過參與伙伴們到教育部前靜坐,進一步思考與反省,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什麼是有意義的學習。反之亦然。

不管參與哪個層次,所貢獻的力量多微薄,大家都在寫歷史!

除此之外,公民史學也標榜深根聯盟。山林裡,屹立數千年的神木群的根系,一定很深,分佈很廣。根深的話,免疫力強,才能撐得起考驗。但實際上,扎根不可能太深,因為根還是需要氧氣和水分。根往下扎超過三公尺,反成累贅。像神木爺爺般,要撐起一百八十公史高的參天樹幹,還要綿延好幾公里的根系聯盟彼此支稱與培力。根深柢固,不得不在地,並以在地為職志。所以,我們標榜台灣主體精神,認為玉山是我們的母親,我國最高峰;而不會像浮萍般,只把台灣視為流亡政權暫時棲身,隨時準備再移民或逃亡的所在。

總之,公民史學與民同在,共有共構台灣主體性。真能辨識我們的,不是某個英雄或熱點,而是彼此盤根錯節、綿延不盡的網絡關係。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