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投稿

生理性別、跨性別與順性別

文/吳馨恩(恐性與受暴連線召集人) 圖/Liz Henry

目前在台灣,一大堆關於性別論述與文章都用「生理男性優勢」、「生理女性被壓迫」等等的說法,用「生理性別」來描述所有性別結構上的問題與現象,殊不知這就是所謂的「順性別霸權」(Cissexism),他假定了所有人的性別處境與經驗,必然就會基於生理性別,而與普遍刻板印象認知的性別一致,實際上這種作法便很容易忽視、無法分析跨性別者們的處境與經驗!

何謂「性別」

「生理性別」是指生理上的性別劃分,男、女與陰陽人;

「心理性別」(性別認同)則是指一個人認為他自己是什麼性別;

「社會性別」是指一個人在社會中所扮演的性別角色;「出生性別」是指出生時候被賦予的性別(與生理性別未必一致,陰陽人常會在出生時被雙親與醫師進行「強制手術」,或是法律上沒有第三種選項,因此而「選邊站」);

「法定性別」則是指法律上的性別(與社會性別不一定相同,一個人縱使在法律上是男性,依然有可能在日常設中以女性身分生活)。

認識「跨性別」與「順性別」

大家可否知道「跨性別」(Transgender)?狹義的跨性別者,是指出生性別與心理性別不一致的人,分別有出生時生理性別為男性、心理性別為女性的「跨性別女性」,與出生時生理性別為女性、心理性別為男性的「跨性別男性」,而「順性別」(Cisgender),意思是指出生性別、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都一致。

「性傾向」的劃分

「性傾向」並不是一種生理構造,「性別認同」(心理性別)也是如此,性傾向的判定是「性別認同+喜歡的性別」而不是「生理性別+喜歡的性別」。因此一個人是生理男性且喜歡男性,並不代表他就一定是「男同性戀」,若他自我認同為女性則是「跨性別異性戀女性」,但社會常把「順性別同性戀男性」跟「跨性別異性戀女性」搞混,實際上這兩者無論在心理狀態、社會處境、擇偶對象上都是截然不同的。

使用「生理性別」時的「順性別霸權」

目前大多數時候,社會甚至是性別運動、學術圈,所使用的「生理男性」通常是指「順性別男性」;「生理女性」通常是指「順性別女性」,而這種使用方式便是假定所有人都必然是順性別者,也就是說這就是所謂的「順性別霸權」。

誰會面臨針對女性的歧視與暴力

「針對女性的歧視與暴力」可以簡單地說是「厭女」(Misogyny),而這不只有「順性別女性」(Cis Women)才會面臨,跨性別女性與跨性別男性,也都有可能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例如性別轉換前後),以不一樣的形式面臨厭女。所以當我們描述女性面臨的歧視時,只使用「生理女性」來概括全稱,則很容易忽視跨性別女性所面臨的厭女。

所以,名詞剛如何使用才好

如果是要描述「生理上的差異」,用生理性別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如果是要描述「社會處境的差異」,這時用生理性別來做為全稱就有很大的問題!要嘛就細分「順性別男性」、「順性別女性」、「跨性別男性」、「跨性別女性」,不然就直接使用「男性」、「女性」,不需要刻意加上「生理」二字,反而「畫蛇添足」。

名詞推廣,是前人努力的結晶

有不少人表示「順性別」使用起來「不太習慣」,就是感覺哪裡怪怪的,但這其實是「正常」的,我們在使用不熟悉、少見、新興的名詞時,本來就會不習慣,早期大家在使用「異性戀」時也是一樣的感受,但現今越來越多人接受使用異性戀這個詞了。不過,令我比較心寒的是,不少性別運動者、論述者不去使用這個詞的原因,是因為「怕別人聽不懂」,如果怕別人不理解就不做,到底還想改變什麼、推動什麼?早期異性戀一詞,不也是前輩們一起努力推廣的嗎?而且某些性別運動者、論述者依然像上述一樣,使用「生理OO」來代指「順性別OO」,縱使他們早已知道順性別一詞的存在,無恥!這樣究竟跟那些以「正常性向」來稱呼異性戀的人差在哪裡?更何況你們還是被外界視做「性別專業人士」的人,卻連對跨性別的基本尊種都做不到。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