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最後的50公尺有多遠?新北投車站遷址爭議

新北投 圖片來源/chialinshih

文/品希(北投泉源路居民)

2016年是新北投車站的百歲紀念,也是台北市申辦世界設計之都的時間。市府、商家、許多居民都期盼被搬到彰化26年的新北投老車站能回家過生日,但經歷多年地景、交通動線的變化,返家的選址困難重重。就在近日的公聽會上,台北市文化局終於拍板定案,將新北投車站遷移至距原址50公尺的七星公園內(稱為D案),而未採行地方文史團體,BATTAO自主行動聯盟(簡稱BATTAO萌)所支持的原址重建(稱為A案)。

根據BATTAO萌的規劃指出,A案具有地景互動的文化意涵,得以重現新北投車站的歷史意義,連結在地時空與感情記憶,而非僅是拍照、打卡的觀光景點。並重新規劃交通動線,封閉現新北投捷運站的南側單行道前端,做為行人徒步區,實現人車分流的人文空間,而後端仍為公園停車場出入口。

1

資料來源:北投萌〈新北投火車站重組方案A規劃書〉


但問題在於A方案,重新規劃交通動線,預期對現有生活將造成影響。此路口為複雜的七岔路口,連結大業路、光明路、泉源路、中山路、中和街,原就是易肇事路段,從而引起許多地方居民的反彈,擔心造成交通混亂。

1

圖說:此處為七岔路口,交通動線複雜,紅圈處為原址。


1

資料來源:台北市文化局


為減少對現有生活造成的影響,選址於七星公園草地上的D方案,獲得524位地方民意代表與民眾的連署,其中包括立法委員丁守中,本區13位市議員中的10位:潘懷宗、陳慈惠、謝維洲、王威中、吳思瑤、林瑞圖、汪志冰、陳建銘、陳重文、林世宗,以及鄰近14個里長:長安里、中心里、中央里、中庸里、大同里、溫泉里、文化里、清江里、大屯里、豐年里、秀山里、八仙里、奇岩里、泉源里。

然而,封閉捷運南側單行道、重新調整交通動線,真的不適嗎?難道,北投居民滿意現存這個易肇事的七岔路口嗎?

此南側單行道為路口通往育仁路與七星公園地下停車場用,平時車流量少。特別是在上下課時段,於該路口會處的薇閣小學前臨停車輛,往往造成該路段的迴堵,不但無法提供車輛分流的效果,反成臨時違停之處。近來,更為配合大型遊覽車的需求,更改違法為合法,將原有黃線改為遊覽車停車格。

1

圖說:原為黃線,近日改為大型遊覽車停車格


此外,該路段亦為每年新北投溫泉祭活動的封街處,這些現象都顯示此路段並非重要的交通動線,而具有變化的彈性。只是變化的彈性,都只為滿足商業觀光的需求,特別為飯店業者設想,而一但為求歷史原貌,將老車站改回原址,連結舊有的時空背景與感情記憶,這個彈性就消失了?

1

圖說:2014年台北溫泉季活動,黃線所示封街處,大會服務台至假日文化展區即為南側單行道。(資料來源:警光新聞雲)


距離原址50公尺的D方案,設於七星公園的草地上,影響程度最小,而能獲得地方民意代表的支持。但這同時意味著,沒有改變的現狀,仍是易肇事的七岔路口,空間配置缺乏重新思考審視的條件。我們保留了違規臨停車輛、大型遊覽車的停車格,而將失去的,是孩子們自由奔跑遊戲的草地。

歷經了27年,新北投車站要回家了,最後的這50公尺,考驗台北市實現世界設計之都的核心訴求,也考驗我們對商業觀光的耐受力有多高?而對空間配置的想像有多少?

1

資料來源:台北市文化局


1

圖說:D案規劃置於公園大片草地之上


2016年台北市申辦世界設計之都的核心訴求:
如何運用創新的「設計思考」,克服資源有限的發展難題,不斷促進城市治理的求新求變,為市民創造生活的福祉,帶給市民更好的宜居生活品質,打造一座具有設計遠見的前瞻城市,是臺北市不斷思考與尋求進步的目標與方向。

─「台北世界設計之都」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