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環團赴日訪調核食現況 籲政府尊重民間意見

文/公庫特約記者許詩愷

距離日本311地震已過五年,衛福部擬逐步開放核災區食品進口,並將於25日再度召開公聽會回覆各界質疑,而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在本月中赴日進行調查,與多個當地團體訪談,並取得福島縣週遭的居民意見,兩環團昨日(12/22)指出:「當地人也不放心日本政府訂出的100Bq(放射物檢測單位)標準,台灣政府應採取更多配套。」

環團前往東京、福島、埼玉、櫪木四縣市,逐一拜會當地團體、學者、農民和消費者們,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董事長賴曉芬指出,由於核災影響巨大,許多民眾因此自發性組成檢驗中心,購買和政府相同的設備進行測試,以福島縣南部磐城市的「磐城放射能市民檢測室」為例,其代表飯田亞由美便擔心政商界為了粉飾太平「造假包裝」,便把標準訂於10Bq到20Bq之間。她強調,必須要由公正民間機構提供更多元的數據「檢測後才決定吃不吃。」

「輻射數值的確在下降。」櫪木縣那須町放射能市民測定所的竹原亞生表示,處理放射性污染是長期抗戰,民間組織能彌補政府無法掌握的風險,日本生活俱樂部消費合作社便為各種農產品設立不同的標準。賴曉芬透露,雖然目前檢測的作物大多已在40Bq以下,但「並非全部」,像菇類、肉類因栽種季節、食用頻率不同,仍會發現200Bq以上的產品。

核災食品不一定有問題,重點是檢測過程是否夠詳細,綠盟副秘書長洪申翰重申,日本民間組織的努力,讓農民、消費者擁有更多監督管道,台灣政府在開放核食前,也必須讓民眾得到「選擇權」,洪申翰反對以現行標準直接開放,應制定更嚴格、多元的規章把關進口食品,並且要增加實驗室和檢測人力,建立長期資料庫,積極搜集日方數據,把民間意見與健康風險納入考量。

針對民間意見,綠盟秘書長崔愫欣補充,環團走訪核災地區時發現,居民們面對生計與污染的矛盾下,不少人批評日本政府在振興產業前,應先完成除汙、安置工作,其中一位農民菅野正壽直言「如果我是外地人,可能也會對災區充滿疑慮,生產者固然辛苦,但消費者也有不吃的權利。」

崔愫欣認為,日本政府和擁核派宣稱核災已被平息,並非多數居民的看法,她表示「日本也曾在車諾比核災後,掀起是否進口東歐產品的論戰,居民們可以感同身受。」洪申翰說,台灣缺乏民間檢測組織,政府也沒有公佈相關技術、法令規範,甚至敵視反對意見,政府應帶頭成為監督者,而不是強行開放。

標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