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 性別

331國際跨性別現身日 民團提7訴求籲政府重視人權處境

文/公庫記者洪育增

3月31日是「國際跨性別現身日」,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與三名跨性別者共同召開記者會,公布3/14到3/25進行的線上問卷統計結果,並提出七大訴求,包括:政府應取消「性別重置手術」作為換證必要方式,並將性別重置手術納入健保給付,讓跨性別族群有更多選擇。以及國小課程納入性別認同相關知識等訴求內容。

「對跨性別者來說,可以『活下去』已經非常幸運!」   跨性別者勇敢出面談現況

伴侶盟邀請三位跨性別者現身說法,談及生活中面對的不適與艱辛,跨性別者Alice直言:「對跨性別者來說,可以『活下去』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他提到,每位跨性別者遇到的狀況不同,無論是使用更衣室、廁所,甚至是就學、工作、上街購物等,或多或少都會面臨不同的處境與為難。

Alice表示,有些跨性別者深怕上廁所時被投以異樣眼光,導致憋尿憋到生病。有些跨性別者為了籌措高昂手術費用,選擇到八大行業上班賺錢。也有些跨性別者因為無法入住「性別友善宿舍」,只好選擇休學。更有跨性別者被家人逐出家門、三餐不繼,甚至飽受社會歧視不幸自殺。

跨性別者Alice直言:「對跨性別者來說,可以『活下去』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

「無論任何性別,只要是人都應該享有上廁所的權利。」Alice提到,自己身為跨性別女性,曾經在求職過程中被公司人事主管要求,由於性別特殊,因此僅能使用一樓公廁。其他朋友也勸他暫時忍耐公司要求,等到確定錄取後再爭取不用使用公廁的權利。

Alice認為若屈服於現況,表示默認跨性別者可以被欺負,甚至可能讓全公司職員誤以為此舉是對待跨性別者的正當方式。因此面試結束後,Alice仍決定到台北市政府申訴,並尋求伴侶盟協助。今年初台北市勞工局也召開性平相關會議,認定該公司有違法事實,處以罰鍰。

「我覺得最友善的狀況是,你又不是幼稚園小朋友,今天你要上哪間廁所其實不需要人家來告訴你,也不應該歸公司管理。」Alice認為,公司與雇主應該以開放的態度,支持所有人選擇自己性別認同的廁所,而非制定規範,要求跨性別者遵守。公司與雇主甚至應該站在公平的立場,針對帶有歧視的員工進行性別教育。

同樣受性別認同影響,求職過程屢次碰壁的還有筱潁。筱潁提到,自己曾在性別轉換的過程中遭公司資遣,甚至曾有公司人資員工勸他做完性別重置手術再來面試。然而一旦沒有工作與收入,很難籌措經費進行手術,反而使得跨性別者一再落入生活與社會困境。

伴侶盟秘書長簡至潔強調,跨性別者往往因為外表與身分證件性別欄位不一致,導致求職落空。然而若要消除不一致的情況,有些跨性別者選擇籌錢進行手術,並期待能進一步成功更換身分證件。但反覆地求職落空,也讓許多跨性別者落入惡性循環,並且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跨性別者筱潁提到,自己曾在性別轉換的過程中遭公司資遣,甚至曾有公司的人資員工勸他做完性別重置手術再來面試。然而一旦沒有工作與收入,很難籌措經費進行性別重置手術,反而使得跨性別者一再落入生活與社會困境。

性別重置手術成為換證必要條件   千辛萬苦沒人懂

跨性別者龍二說,自己出生時性別為女性,經過手術後變更為男性,然而他耗費了15年才成功走完這條手術之路。在未完全變更為男性之前,對龍二而言找工作與外出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必須克服與外界想像不同的外貌、聲帶等性別特徵,也必須忍受社會上的異樣眼光。

龍二提到,目前台灣將性別重置手術歸類為「醫美」,沒有健保給付。他舉例,摘除胸部手術約為13萬到20萬元,摘除子宮、卵巢、輸卵管手術約10萬元起跳,重建人工精手術約55萬元以上,再加上手術複雜,住院期間需要請專業看護照顧,出院後還需花時間療養,跨性別者必須耗時耗錢才有辦法獲得自己想要的性別。

「希望政府將性別重置手術納入健保,讓跨性別者可以不用花這麼多錢跟時間。」龍二期盼能有更多跨性別者免於深受手術之苦,也能擁抱自己所認同的性別。

跨性別者龍二說,自己出生時性別為女性,經過手術後變更為男性,然而他耗費了15年才成功走完這條手術之路。在未完全變更為男性之前,對龍二而言找工作與外出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必須克服與外界想像不同的外貌、聲帶等性別特徵,也必須忍受社會上的異樣眼光。

簡至潔指出,在台灣若要進行身分證件性別變更等程序,必須提出精神科醫師診斷證明,以及全套性器官摘除手術證明。而在2013年兩公約國家人權報告審議也曾討論,認為「摘除全套性器官」做為變更性別的必要條件形同「酷刑」。

他認為,政府應盡速取消以性別重置手術做為換證必要方式,並將性別重置手術納入健保,讓跨性別者擁有性別認同的選擇與方法。他也進一步提到,依據伴侶盟蒐集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約有52%的跨性別者認為手術費用過於昂貴,約30%的跨性別者質疑手術的安全性。

同時,簡至潔表示,問卷結果顯示即便有些人很清楚自己想要透過手術方式改變身體,但卻無法負擔高額費用,甚至對於手術風險有所疑慮,這都一再突顯當今性別重置手術無納入健保、甚至成為換證必要條件所造成的問題。

跨性別者處境艱難   民團籲公部門應帶頭向前走

「我們的政策有時候沒有看見跨性別,有時候看見性別的方式非常刻板。」伴侶盟常務理事許秀雯舉例,跨性別者若要結婚,即以法律認定適用「同性結合」的《同婚專法》,還是適用「異性結合」的《民法》進行。像是問卷中有5.6%依《民法》結婚,約2.5%依《同婚專法》結婚,30.5%有伴侶但未婚。

許秀雯認為,有些跨性別者與配偶原先適用《民法》維繫婚姻關係,在性別轉換後改以《同婚專法》維繫婚姻,明明在法律上來看人格一致,但在適用《同婚專法》後只能繼親收養,無法像異性戀一樣收養無血緣關係的孩童。

所謂「繼親收養」即是子女必須與其中一方有血緣關係,另一方才可依法成為子女的父母。許秀雯認為這對跨性別伴侶而言非常荒謬,轉換性別並改以不同法律維繫婚姻關係後,國家卻給予兩套不同的權利義務。

伴侶盟常務理事許秀雯舉例,有些跨性別者與配偶原先適用《民法》維繫婚姻關係,在性別轉換後改以《同婚專法》維繫婚姻,明明在法律上來看人格一致,但在適用《同婚專法》後只能繼親收養,無法像異性戀一樣收養無血緣關係的孩童。

除了法律層面的排擠,許秀雯也提到職場環境與社會生活中對跨性別者不友善等相關內容。問卷結果顯示,約有49%跨性別者在職場遭上司言語霸凌、騷擾、人際排擠等,甚至有約40%因為性別認同遭雇主不予錄用。受到職場霸凌的跨性別者將近70%選擇不願處理,約46%選擇離職。許秀雯認為職場中對跨性別者的友善程度有待提升,政府部門也應該思考如何有效改善此一狀況。

同時,約有55%的跨性別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敢上廁所,約24.3%受性別影響選擇延遲或不願就醫,更有約22%跨性別者購買服飾配件時遭店家或顧客刁難,甚至約15.8%跨性別者遇到麻煩時不敢向警察等專業人員求助。

「跨性別群體有相當大的比例不信任醫療、警政、司法體系,甚至選擇不求助。」許秀雯認為,跨性別群體常面臨低求助率、被攻擊風險高等情況,然而政府並沒有建立足以讓跨性別者信任的安全網絡,甚至有可能在跨性別者報案處理、生病就醫時遭受二次傷害。

許秀雯進一步指出,官方的資料統計、報案紀錄、司法判決等,往往也只會以「男」、「女」區分當事人,反而使得民間團體無法明確掌握究竟多少跨性別者遭受職場歧視、仇恨攻擊等狀況。

「跨性別群體也有非常多的差異性與認同狀態。」簡至潔指出,2017年政府曾在媒體上提出「第三性別政策」,讓跨性別者可在身分證或護照上選擇男、女以外的「第三性別」,當時引起跨性別群體討論。

簡至潔認為,並非每位跨性別者皆反對該項政策,但政府在政策擬定前應更公開、主動地與性別群體溝通並討論,才能有效滿足每個群體的需求。

伴侶盟秘書長簡至潔說:「跨性別群體也有非常多的差異性與認同狀態。」

從小教育開始   民團籲國小教育應納入性別認同等知識

除了社會上對待跨性別者的氛圍有待改善,伴侶盟專員李世明指出,「教育」也是改善的一環。李世明提到,問卷結果顯示約有43%跨性別者在國小階段遭受不友善對待,更有74%在國中階段被排擠霸凌等。尤其校園中同學的言語騷擾等霸凌情況更高達約76%,師長在公開場合出現令人不舒服的言語內容約占49.8%。

同時,上述情況造成約9.7%跨性別者選擇休學,6.8%選擇輟學,更有高達75%選擇不處理。李世明認為,可見在孩子認為最無助的時候,甚至有老師成為孩子的霸凌者與加害者,呼籲教育單位應嚴肅看待此一問題。

伴侶盟監事、國小教師劉芳良提到,自己在教學生涯中遇過兩個跨性別孩子,皆是高年級、生理性別男性,但兩名孩子其中一位轉學,其中一位重度憂鬱休學。劉芳良認為,教育工作與任務即是讓每個孩子能夠認知,即便自身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同,也能夠不必煩惱地做自己。

同時,也必須讓其他孩子知道「跟別人不一樣也沒關係」,藉以杜絕孩子霸凌其他人的狀況發生。「有句話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沒有一個孩子要在性別認同上輸在起跑點。」劉芳良強調,應從小教育開始,讓每個孩子知道無論性別選擇如何,都是最棒的自己。他也呼籲其他教育工作者一同發揮想像力,將多元性別認同融入教育中。

「正確來說這個社會本來就是多元的,只是我們以前沒注意到而已。」跨性別者筱潁認為,每個人其實都有一些不符兩性規範的地方,並不是每個女性都溫和、會煮飯,也並非身為男性就不能愛打扮,跨性別者就只是不符社會兩性期待的群體之一,明明與常人無異,卻必須長期面對校園、職場等人際壓力。

「我們要的不多,只想要和一般人一樣平等生活。」筱潁說。

「有句話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沒有一個孩子要在性別認同上輸在起跑點。」伴侶盟監事、國小教師劉芳良強調,應從小教育開始,讓每個孩子知道無論性別選擇如何,都是最棒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