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移民/工

雇主不理移工職災傷亡 勞團籲罰無良雇主、設職災墊償制度

文/公庫記者洪育增

日前桃園三永鐵工廠傳出泰籍移工拜倫職災事件,尤其事發歷經一年雇主不聞不問,甚至並未發放薪資及相關補償費用,導致拜倫最後選擇從希望職工中心庇護所跳樓自盡。

針對歷年移工職災傷亡事件,7月22日希望職工中心、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等團體在勞動部召開記者會,要求勞動部等主管機關應針對造成移工職災傷亡、且未負擔任何責任的雇主,進行相關懲罰,包括廢止雇主工廠聘僱移工的名額等。

同時,勞團要求政府檢討《勞動事件法》執行與落實狀況,並設立「職災墊償制度」,讓受到職災影響的弱勢勞工能獲得更多保障。

泰籍移工拜倫深受職災之苦卻不見雇主出面    最後選擇一躍而盡
希望職工中心督導許惟棟指出,泰籍移工拜倫(Jampamee Prayuan)在桃園三永鐵工廠工作長達12年,去(2018)年7月16日下午四點多,拜倫被台籍員工要求操作「橋式起重機」搬運鐵塊及鐵片等貨物。然而操作過程中受到貨物撞擊,一開始拜倫不以為意,後來開始出現血便、疼痛、全身無法動彈等現象。

經醫師診斷,拜倫受撞擊導致內臟嚴重出血,膽汁甚至侵蝕腸子,必須透過手術切除。短短半年內歷經數次手術,拜倫體內僅存一小截小腸,除了不易吸收營養,甚至必須在體外接上「人工肛門」才有辦法排泄,後來醫師也判定拜倫終身失能,生活大小事難以自理,必須透過他人協助才能完成。

不願具名的拜倫兒子M,去年得知父親受傷的消息後,趕緊從泰國來台照顧父親。原先M也是家中經濟支柱,連月在台照顧父親導致家中經濟拮据。

為了節省開銷,M甚至睡在病床旁,靠著拜倫吃剩的醫院餐及院方人員接濟,才度過一天又一天。同時M也提到,當警方來醫院審訊時,三永鐵工廠的翻譯向拜倫表示,必須跟警察說是自己不小心撞到鐵塊受傷的。

當時拜倫拒絕說謊,雇主仍否認責任。直到希望職工中心等團體協助提起訴訟後,雇主才支付部分薪水,但關於醫療費及賠償金仍然一毛不拔,龐大的醫療費支出也造成拜倫家庭經濟失衡。7月7日拜倫趁M出外辦簽證時,獨自在手機錄下遺言,表示不願拖累兒女,隨後從四樓一躍而盡。

不願具名的拜倫兒子M,去年得知父親受傷的消息後,趕緊從泰國來台照顧父親。

三永不願承認疏失反捏造理由   拜倫兒子:請幫我們爭取公道!
在拜倫生前,許惟棟等人已向雇主提出協調會、提起民事與刑事訴訟等,但溝通過程中未見雇主誠意,甚至不斷規避責任。許惟棟指出,勞工若要操作起重機必須具備執照,但三永鐵工廠不顧移工未具備執照,甚至沒有提供任何護具與職前訓練,直接要求移工操作起重機。

許惟棟表示,三永的移工平均一天要操作起重機5-10次,貨品較多時甚至一天操作10次以上。當三永被提及是否違法逼迫無執照的拜倫使用起重機時,先是以「未曾指派拜倫操作起重機」為由,後又改口聲稱拜倫喝酒跌倒造成職災,甚至在訴訟過程中又改口,聲稱拜倫具有先天性腸中風等病史。

面對雇主一再規避責任的情況,許惟棟反問:「平常勞工怎麼可能閒閒沒事自己操作起重機?」職工中心提出勞檢與相關申請,桃園市勞工局針對「未依規定給付薪資」、「未依規定通報職災」向三永開罰。

希望職工中心督導許惟棟指出,勞工若要操作起重機必須具備執照,但三永鐵工廠不顧移工未具備執照,甚至沒有提供任何護具與職前訓練,直接要求移工操作起重機。

尤其得知拜倫跳樓自盡的消息之後,三永認為拜倫死亡代表法院債權人等法律關係已消滅,更主動向法院申請駁回訴訟申請。甚至在日前的調解會議中,雇主拒絕出面,並透過律師表示對於拜倫提告一事深感不滿,也無任何和解意願等。經濟與訴訟的困境,讓拜倫的兒子M在記者會上向公部門呼籲:「請幫我們爭取公道!」

許惟棟提到,直到職工中心決定向媒體揭露拜倫案,三永才透過泰國經濟貿易辦事處表示願意與M「談談」,甚至要求M在沒有律師與NGO的陪同下獨自前往會談,更無事先提及任何補償方向與做法。

「歷史就是不斷重演。」許惟棟認為拜倫案就像去(2019)年8月發生的菲籍移工遭化骨水侵蝕致死事件,兩案當事人皆已命葬黃泉,但相關單位及雇主仍置之不理,態度令人心寒。

記者會時,M捧著父親拜倫的遺照。

打贏訴訟也沒用?   移工遭遇職災只能認倒楣?
同時許惟棟強調,三永鐵工廠也是台電外包廠商之一,絕對不可能沒錢賠償拜倫相關損失與醫療費用。他呼籲經濟部、台電及勞動部應徹查此一狀況,避免更多移工受害。尤其以許多個案的狀況來看,許惟棟認為在司法的角度上,即便移工職災後相關訴訟勝訴,實際上仍有可能遭雇主惡意脫產,最後也拿不到補償金。

律師游聖佳以2013年蘇天萬職災案為例,2013年3月31日,印尼移工蘇天萬(Aan Setiawan)在旭鴻染整公司工作時發生職災,導致右手掌嚴重受傷,歷經15次手術復健後,仍難以恢復右手掌功能。當時旭鴻染整拒絕賠償,經過五年纏訟,2018年8月法院判旭鴻染整必須賠償蘇天萬約144萬元。

然而判決出爐後,旭鴻染整並不願負擔賠償責任,甚至以「無資產」作為理由,將工廠內的機器等資產脫手給另一關係企業華震精密公司。當時華震精密也主張與旭鴻染整是「代工關係」,旭鴻染整場內所有機器都歸華震所有。

在法院及游聖佳釐清產權的過程中,華震精密又主張,旭鴻染整廠房機器已賣給華榞工業,同時華榞工業「劃清界線」並提出異議,主張廠房機器已屬於華榞工業,過往與旭鴻染整有關的債務關係,皆不能透過查扣廠房機器的方式處理。

面對雇主逃避責任卻可一再濫用移工員額的狀況,律師游聖佳反問:「難道相關行政機關沒有疏失?」

游聖佳指出,從旭鴻染整、華震精密到華榞工業,三家公司皆設立於同一地址,彼此透過不斷將廠房機器「脫產」的方式,試圖撇清旭鴻染整應對蘇天萬負擔的責任與賠償金。游聖佳質疑,倘若旭鴻染整確實「沒有資產」,當時又如何能具備資格,並向政府申請聘僱100-200名外籍移工到廠內工作?

尤其訴訟過程中旭鴻染整仍堅稱無任何資產,但直到2019年仍具備聘用外籍移工的資格,面對雇主逃避責任卻可一再濫用移工員額的狀況,游聖佳反問:「難道相關行政機關沒有疏失?」

同時,游聖佳強調,蘇天萬職災案從2013年持續至今,目前僅能針對部分認定為旭鴻染整的機器等資產進行拍賣,拍賣所得僅約12萬元,與法院判決要求旭鴻染整蘇天萬的144萬賠償金相比,仍有一大落差。尤其蘇天萬在2015年回到印尼老家後,由於右手掌斷裂處於「失能」狀態,僅能在家簡單務農,靠著微薄收入維持家中生計。

游聖佳認為,職災的影響無遠弗屆,無論蘇天萬在印尼還是在台灣,基本上要再找到一份新工作都相當困難。面對這起訴訟究竟要持續多久才能圓滿解決問題?游聖佳坦言:「我們也不知道。」

中華民國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秘書長黃小陵指出,目前「職業災害保險給付」制度仍有許多缺陷。

平均每2天有1.6名移工遭遇職災   勞動部怎麼做?
根據拜倫案與蘇天萬案,許惟棟直言許多移工的職災案往往落入惡性狀況,有些雇主不給薪資與賠償金,也些雇主在訴訟過程中藉機脫產,受職災影響的移工往往得不到應有的補償。許惟棟舉例,拜倫在世時,治療過程中每個月營養液支出至少1000元,人工肛門等設備每個月平均支出5000元,醫療壓力相當龐大,但雇主不願負擔相關費用。

尤其負責拜倫案的律師也透過《勞動事件法》向法院提出「暫時狀態假處分」,要求在訴訟結果出爐前,雇主每個月先給付一定金額給拜倫。假設訴訟結果判拜倫敗訴,拜倫才需歸還該筆假處分費用。

然而法院的速度相當緩慢,並希望可以提出更多職災證據,根本無助於拜倫一家人紓困。甚至3月初拜倫的律師已提起民事相關訴訟,但法院6月初才通知7月中進行調解,當事人拜倫已跳樓自盡,司法相關協助卻遲遲沒到位。

許惟棟進一步指出,根據監察院今年5月份針對勞動部提出的糾正案及調查報告,台灣移工職災率偏高,製造業移工的職災失能狀況是台灣勞工的兩倍,尤其每年移工領取勞保職災給付人次皆超過1500人,意味著平均每2小時就會產生1起職災事件,平均每2天就有1.6名移工因為職災而失能。

同時,去年失能與死亡移工合計達270人,許惟棟表示,若包含未通報的案例,一年絕對超過300例移工職災案。這也意味著平均每天發生一件移工職災案,有些移工被機器刺瞎眼、切斷手、扭斷頭等,在在顯示勞工惡劣的工作環境,但勞動部亦無任何改善作為。

針對勞動部職災制度的缺陷,希望職工中心主任劉曉櫻、中華民國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秘書長黃小陵也指出,目前「職業災害保險給付」制度仍有許多缺陷。劉曉櫻進一步說明,職災保險給付有許多種類,包括醫療給付、傷病給付、失能給付等、死亡給付等。

希望職工中心主任劉曉櫻認為現行職災保險給付相關制度仍有許多缺陷,甚至緩不濟急。

劉曉櫻提到,醫療給付並非任何治療行為都可申請補償費用,超出健保給付的醫療行為及相關支出,職災勞工必須自己想辦法負擔。以拜倫案來看,治療過程中使用的人工肛門、點滴等手術相關治療費用未能完整獲得補助。尤其拜倫就醫期間雇主未依約給予薪資補償,更是加深經濟壓力。

至於其他失能給付、死亡給付等,也是職災勞工面臨失能與死亡狀況時,才能領到的補償費用。劉曉櫻認為現行制度仍有許多缺陷,甚至緩不濟急。再加上目前台灣「職災保險」制度並未全面納保,五人以下的公司可依雇主意願,選擇是否幫員工納保。

劉曉櫻強調,部分雇主即便依法納保,也可能有「高薪低報」的情況,公司並未完整給予勞工應有的保障,導致勞工發生職災時,能領取的職災保險費用較低等。尤其移工的處境更為艱辛,有些移工負責看護工等工作內容,有些移工從事「黑工」,前者依法雇主可自由選擇是否納保,後者更不可能受到法定保障。

除了職災保險給付的不足,黃小陵也表示,台灣目前沒有「職災墊償制度」,造成許多職災勞工權利受損。職災墊償制度的精神在於當勞工確定受職災影響時,應由政府先墊付相關賠償費用,並代替勞工向雇主求償,避免勞工權利受損、生活陷入困度,又無法與雇主抗衡的情況。

記者會尾聲,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陳姓科長出面接受陳情,並表示未來會將勞團提供的相關意見納入考量。至於雇主不符合法規的部分,必定依照法規處理。

記者會尾聲,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陳姓科長出面接受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