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同婚六週年,彩虹平權大平台舉辦跨界交流論壇 2025-05-24 文/彩虹平權大平台 今(5月24日),正值台灣同性婚姻法制化滿六週年,彩虹平權大平台與合作夥伴弗里德里希諾曼自由基金會全球創新中心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舉辦同婚六週年主題論壇《蛤~彩虹搞什麼?》,透過系列講座與實作工作坊,檢視多元性別運動的當前處境與挑戰,並提出具體的行動策略。此場論壇吸引非營利組織、公共事務工作者、民意代表幕僚、研究者與學生等近百位關注性別倡議議題的公民參與。 根據彩虹平權大平台於日前發布的《同婚六週年社會態度民調結果》,包括跨國同婚、同性伴侶無血緣收養、人工生殖等政策題項,支持度在誤差值內呈現低幅度下降。論壇開場主持人,同時也是Podcast《不好意思請問一下》的劉致昕提到,除國內民調凸顯的現況外,全世界LGBTQ族群正接受非常多挑戰;公民社會除了要展望未來,更要回到在地,開創屬於台灣的倡議模式。也因此在同婚六週年之際,大平台透過舉辦跨界交流論壇,讓大眾理解議題,與社會持續進行對話。 本次論壇以「登入異世界」作為主題意象,將多元性別運動比喻為持續拓展且未知的冒險旅程。彩虹平權大平台期望透過三場主題講座與一場實作型工作坊,分享大平台同婚後持續透過資料調查、跨界串聯、支持鼓勵行動者等各種推動多元性別平權的方法 ,讓更多公民認識性別倡議議題。 第一場「研究與調查」邀請到《報導者》影音製作人方君竹、開放文化基金會研究經理湯家碩,及彩虹平權大平台研究員鄭媛心,分享研究調查作為倡議工具的重要性。其中鄭媛心提到大平台一直透過數據、故事,以實證為導向,逐漸調整倡議策略;湯家碩分享:「實證倡議」就是「核心意識」、「資料蒐集」、「解決方案」這三角關係間的距離拿捏;而曾以影音新聞專題報導榮獲第五屆走鐘獎「最佳影響力獎」的方君竹則表示,現代人比起長篇文字更習慣看影片,影音製作人就像研究者跟一般大眾間的橋樑,將文章精華擷取製作成影片,讓研究的訊息可以被更多人接收。 「聯盟與串聯」則是由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副秘書長彭治鏐主持,與台北市議員顏若芳、專案顧問邵敏儀與大平台執行長鄧筑媛進行對談,深入探討多元性別運動如何建立有效的串聯合作。台北市議員顏若芳以議會促進性別平等連線為例,連線共有23位跨黨派的議員,曾有性別友善議案提到大會,遭到保守派議員反對,連線議員即陸續登記發言,以研究、數據進行回應,透過串聯讓支持的聲音更有力道;同時,邵敏儀顧問也分享在國際的場合,透過不同國家的聯盟,會更吸引注目,台灣與東亞的處境同時都被看見。 第三場則以倡議運動中的「鼓勵代替批判」為主題,由彩虹平權大平台副執行長林均諺主持,邀請立法委員蘇巧慧、創作歌手/主持人 巴查克.Pacak,與華夏玻璃集團執行長廖冠傑,一同從政治、職場、文化三個不同領域面向,探討正向的鼓勵與表述。立法委員蘇巧慧提到,PrideWatch彩虹選民投票指南,對於民意代表就像一個勳章、一種鼓勵,讓選民可以清楚識別誰是對性別議題友善的民意代表。創作族語專輯的歌手巴查克.Pacak則表示得到Q POWER精神獎,這個專屬於獎勵LGBTQ創作者的獎項,對自己來說是莫大的鼓勵。而去年拿下第一屆同志職場友善指標認證的華夏玻璃集團,執行長廖冠傑則點出多元與包容是創新及卓越的最大關鍵,DEI友善職場對公司決定決策有很大的幫助。 論壇壓軸的「實作工作坊」則開放50位關心性別倡議議題的公民參與,藉由「租屋歧視的困境」、「同志參政」、「人工生殖法」、「職場友善」、「性別友善空間」、「網路歧視言論」等狀況,實際從議題的討論,行動計畫和倡議策略的研擬,產出一份屬於自己的行動提案;將論壇的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並建立跨域合作的可能。 彩虹平權大平台指出,自2019年同婚合法以來,台灣在多元性別族群的權益保障上雖有相對的進展,但如同民調數據顯示,「同志政策要推進,社會共好才能行」,包括平等法、人工生殖法、醫療場域性別意識培力、性別友善廁所等政策倡議,大平台未來將持續扮演倡議與行動的角色,推動台灣向更加多元與共好的方向邁進,為每個獨特動起來。 關心更多議題 同婚6週年民調 4成民眾有同志親友、同志教育接受度高達7成 【新聞稿】重大兒少性猥褻案件協助網絡頻出包 真的只是人員訓練不足嗎? 【聲明】成人偷拍兒少性隱私處目的是滿足性慾,法官應加強性/性平教育敏感度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