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看見教師自發性專業成長的真實足跡—全國教師會成果發表會

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

看見教師自發性專業成長的真實足跡—全國教師會成果發表會
展現專業創新力  教師共學支持  看見學生亮眼成長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全教會)於5月24日假臺中新烏日會議中心舉行「第6-2期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期末成果發表會」。來自全國的輔導諮詢教師與基地班代表齊聚一堂,分享課程創新、數位應用與同儕支持的豐碩成果,也看見學生在教學轉型中的實質成長。此次活動亦聚焦AI科技導入教育的機會與挑戰,開啟更多實踐對話的可能。

全國教師會自2017年起,與各地方教師會共同組織領域教學優良教師,並整合本會歷年選拔出的全國SUPER教師,擔任輔導諮詢教師,進入學校提供基地班(專業社群)教學專業諮詢服務,發展出本會特有的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使第一線教育工作者透過實踐教學研究模式,自發性踐行專業成長,至今邁入第八年,已累計超過1.2萬人次共同參與。每年均舉辦成果發表會,透過公開分享社群運作與共備方式,提供專業成長學習典範,鼓舞第一線教師建構共備機制,持續創新教學。

此次成果發表會呈現豐富多元的教學實踐及學生亮眼表現,包括:

u  數位科技與探究實作整合:宜蘭國中吳宛如老師以「自然數位探究趣」課程,運用 CoSci 模擬平台與 APOEC 教學架構,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與思辨;新北樹人家商團隊榮獲全國創新海洋教育獎,結合AI創意手作與海洋知識,深化學生的環境意識與公民素養。

u  打破班級藩籬的社群共學:臺南南科實中邱湘茵老師推動「學習共同體」,讓學生跨班組成探究社群,培養自主與合作學習能力;宜蘭壯圍國中賴麗如老師導入密室逃脫與定向越野遊戲,融合數位學習與差異化教學,提升學習參與與動機。

u  結合在地與特色課程的素養導向:桃園壽山高中蘇健倫老師融合花藝、芳療與食農教育,強化學生情緒表達與壓力調適能力;臺中上石國小陳培陽老師推動「跨校創意積木課程」,結合社區與跨校資源,促進學生創造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

u  創意教學結合閱讀與科技:苗栗永貞國小彭仁星老師運用植物觀察、創意寫作設計課程,打造結合美感與數位素養的創新教室;新竹北門國小李宥軒老師發表的「向讀學寫基地班」,透過共備與社群成長經驗,強化學生語文表達與反思能力。

活動現場亦安排專題講座與交流,由宜蘭中山國小林穎俊老師主講「AI生成的教育未來式」,探討AI在教學應用的可能性與限制;基隆武崙國小白玉如老師分析教師支持系統對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質幫助,協助幼小銜接全人發展。

教育部秉持著與全國及各地方教師會共同合作的精神,鼓勵教學現場老師由下而上自發性專業成長,從全教會推動這個計畫開始,就一直持續支持至今,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武曉霞司長也親自出席今日的成果發表會,參與基地班的成果分享,並期待與所有的老師攜手同行,在專業發展的路上,繼續彼此支持、陪伴與共好。

全教會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教師社群運作機制,擴大SUPER教師的參與及影響力,強化「專業、成長、支持」的核心價值,攜手打造更具熱情、創新、彈性與專業自主的教育現場。